红网时刻通讯员 郭薇灿 通讯员 何大华 长沙报道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的办公楼内,后勤保障部主任赵亮刚忙完上一桩工作,走近卫生间的洗手池。镜边装置着一排锃亮的感应式水龙头,把双手凑近,龙头里便流畅地涌出清水,他洗了把脸,流水自动收了回去。
水龙头的一旁,贴着提示“节约用水”的宣传标识。这些都是后勤保障部在负责“节水型单位创建工作”时进行的改造。
已经数不清是多少次读着上面印刷的文字,赵亮的思绪回到了几年前。
或许后勤保障的定义更多在于“巩固”与“补充”,但身处岗位,年轻的赵亮有自己的想法。他不畏挑战,擅于改革。2017年,在院党委的支持下,他带领的后勤部以高分通过三甲复审。
2018年,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开展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创建工作。单位各类供水设备皆由后勤保障部负责管理、维护。而在人流量大、用水量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医院,开展节水工作,需要医院支持和大量资金,协调落实的重任,自然担在了赵亮的肩上,“联通四方,让大家聚到一起,拧成一股绳。”
医院成立节水领导小组,各项节水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赵亮左手推进单位节水技术改造,右手推进各项管理立制。一天24小时,没日没夜地衔接多方,部署工作。用水设施的更换、故障维修、各项专业化管理,在他的用心安排下全部到位,各方迅速地进入角色。
他说:“提高节水效率,首先要更换节水器具。”为了将单位所有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和设施都改造更新,他细心翻阅资料,申报资金,生成可行性报告,每一个环节无不倾注心血。医院始终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重视节水工作,响应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倾斜资源大力支持。
“节水工作上,我们不能有盲区。”赵亮认为,管道渗漏会导致大量的水资源浪费,他提出要在不影响临床工作的情况下晚间抢修,即使是半夜,也要到场维护。为了更及时地监控各区域用水情况变化,他建议搭建起后勤智能化综合平台,可以将水表数据实时上传。目前,这一平台正在大家的努力下渐渐成型。
如今,省妇幼保健院已经完成了100%的节水型器具替换,没有“跑、冒、滴、漏”现象,节水氛围深入人心。看着这些摸得着、也感受得到的节水成效,赵亮倍感欣慰。
节水之路,还有很长。回办公室的路上,赵亮想着这句话,加快了前进的脚步。
来源:红网
作者:郭薇灿 何大华
编辑:刘娜
本文为水利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huili.rednet.cn/content/2020/08/26/8254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