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滨洞庭、临长江,一直是实施长江大保护的主阵地,是湖南水生态保护的桥头堡。2019年来,岳阳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在省委省政府、省河委会的领导下,以推行河湖长制为抓手,一幅“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绿色生态画卷在巴陵大地徐徐展开。
水质逐步变清,对长江干流5个断面监测55次,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岸线逐步变绿,退出长江岸线7.24公里,复绿1.3万亩,建成3处50米宽示范防护林带10公里,长江岸线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秩序逐步变好,长江、洞庭湖非法采砂已基本杜绝,“三无船只”不见踪影,611处河湖“四乱”问题全部销号。生态逐步变优,江豚稳定栖息达120头,目前已有21万余只候鸟飞抵洞庭湖,比去年同期增长11万余只,增长幅度达100%。岳阳突出长江“三治一提”打造长江最美岸线受到省河长办的典型推介;在2019年岳阳市人大常委会专项工作评议中,河(湖)长制工作位列全市第一。2018、2019连续两年被省政府评为全面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成效明显的市。
领导垂范吹响最强集结号
自实施河湖长制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10余次召开常委会议、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河湖长制等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决议》《岳阳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实施方案》,连续3年将河湖长制纳入综合绩效考核范畴。
市委书记、市第一总河长王一鸥批示“对(河长制工作)完成落后或达不到中央和省要求的,要严肃处理”,市长、市总河长爱武市长要求“岳阳河湖长制工作要在全省‘走前列、做示范’”,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巡河,明确只要是河长制工作需要约谈问责的,一律给予支持,领导率先垂范为管好盛水的“盆”、护好“盆”中的水提供了有力保障。
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实现全覆盖,制定市县河长“五有”巡河标准、乡级河长“七有”巡河标准,对巡河发现交办的问题严格实行“一单四制”管理。2019年来“四级河长”累计巡河10.8万人次,共交办问题3800个,销号率达100%。
“三治一提”打造最美岸线
2019年来,岳阳坚持问题导向集中攻坚、精准发力。各级干部齐发力,突出长江“三治一提”(铁腕“治乱”、高压“治违”、强力“治污”、全面“提质”,强力推进长江岸线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打造最美长江岸线。
一是铁腕“治乱”。全市共拆除关停长江沿线、环洞庭湖非法砂石码头拆除关停砂石码头83个、矮围201处1600多公里。按照省委、省政府“关停并转”的要求,强力推进长江岸线码头整治,拆除沿江小散码头泊位42个(不含砂石码头堆场),关停渡口13道。
二是高压“治违”。持续高压态势打击非法采砂,水利、公安、海事等部门开展100人以上联合执法20多次,抓获非法采砂船176艘,移送公安机关42起案件。同时向公职人员“亮剑”,清查涉砂经营公职人员716名,处分处级干部7人。
三是强力“治污”。市中心城区完成黑臭水体整治32处,成功创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强力推进长江沿线8个排污口和43个排渍口整治,实现了“一渠清水进长江”;对长江、湘江干流沿岸500米区域规模猪场全部“清零”,全市共退养畜禽养殖场(户)7190户、314.97万平方米。
四是全面“提质”。全面开展163公里长江岸线设施美化提质,对牌子、房子、桩子、卡子、杆子等进行规范化整;开展“样板河湖”创建,全市12个县市区135条河湖(河段)全面完成创建。
产业转型开启产城新融合
坚持提质提效,全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持续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总投资180亿元的新金宝1300万台喷墨打印机项目、总投资过200亿元的华为高端制造基地、总投资208亿元的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等高端项目成功落地。当前,我们正强力推进28个市级领导联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着力打造12条新兴优势产业链,力争到2025年建成4个千亿园区、5个五百亿园区、7个千亿产业,形成一批标志性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和企业。
全市筛选10家企业纳入市委、市政府扩能倍增计划,10位领导干部“一对一”联点帮扶,2019年10家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4.66亿元,同比增长162.2%。把好项目准入关口,严防新上“三高一资”项目,2019年否决限制类、淘汰类中型以上项目10多个;完成环洞庭湖35家造纸企业完成落后产能退出,退出产能41.15万吨,关停取缔石灰土窑50座。
古城巴陵开明镜,最美长江入画来。烟波浩渺的长江,奔腾不息,春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岳阳将认真担当起长江经济带的“主阵地”“主战场”的重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守护好一江碧水、建设最美长江岸线的征程中砥砺前行,永不止步!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刘娜
本文为水利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huili.rednet.cn/content/2020/03/18/6872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