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全力打造湘西地区水生态明珠 ——访中共芷江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海涛

来源:红网 作者:刘娜 编辑:陈诗芹 2018-12-07 15:06:29
时刻新闻
—分享—

????????.marked.jpg

受降坊前游客如织。

红网时刻记者 刘娜 芷江报道

记者:2014年5月,芷江县被列入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秉承“人水和谐”的核心理念,芷江县确定了怎样的发展格局?

王海涛:芷江在水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结合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条件与人文历史资源,以“水管理、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为抓手,加强水环境治理、推进水生态保护、创新水管理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与此同时,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水法制建设、发掘水文化内涵,形成独具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构建起“青山为屏、河湖为脉、城水相依、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文明总体格局,以期达到“湖清河畅、水净景美、和平名城、生态侗乡”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目标。

记者:芷江县侗族文化、宗教文化、和平文化交相辉映,历史积淀厚重。依托此背景,在试点期间,芷江县是如何挖掘文化水元素,铸造“水魅和平侗乡”品牌的?

王海涛:芷江因屈原的名句“沅有芷兮澧有兰”而得名,可以说芷江因水而名、因水而兴。试点以来,芷江县深入挖掘各文化融合的水元素,形成了以和平文化为旗帜、侗族文化为特色、宗教文化为补充、水文化为纽带的多类型文化有机融合,打造了水、文化、民族交相辉映、和谐共生的和平名城、生态侗乡,塑造了少数民族聚居贫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

首先,我们将和平文化与水元素巧妙融合。芷江是抗战胜利名城,中国人民抗日受降纪念馆依㵲水而建,县城防洪堤工程也正是从此开始,一直修建到县城主城区,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也美化了沿线风景。再加上和平湖水利风景区、杨溪云树国际和平村的先后建设,和平文化与水文化得到巧妙融合。

其次,我们将侗族文化与水元素完美契合。芷江作为全国五个侗族自治县之一,侗民俗文化特色十分突出。风雨桥、吊脚楼、鼓楼都跨河、临河而建,是侗族人民与水和谐共处的最佳见证。结合旅游规划,对风雨桥、鼓楼等侗族建筑进行升级改造,特别是将和平湖打造成国家水利风景区,深度诠释侗文化与水文化的内涵,全面提升了水元素在侗族文化中的地位。

最后,我们将宗教文化与水元素有机结合。芷江宗教文化根植于芷江本身的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道教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在芷江具有深刻的地域性。明山是道教胜地,山脚下就是蟒湖。每年三月三,邻近各县善男信女,成群结队,从蟒湖出发,上山膜拜,形成了一条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宗教文化与水文化相得益彰。

记者: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乡村振兴发展与“水”密不可分。请问芷江是如何通过“水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基础的?

王海涛:乡村振兴是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关键在于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振兴”。水生态文明建设之本就是解决治水、管水、用水的问题,水是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的基础,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做好水生态文明工作,推动农村水利建设的发展,保障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从而促使乡村产业振兴;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为抓手,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从而促使乡村生态振兴,实现精准扶贫。

芷江为保障农业发展,大力推进冬春水利建设,围绕病险水库加固、中型灌区渠系配套工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工作,大力推进节水现代农业建设,先后完成3个1000亩湘米工程示范片、猕猴桃基地、紫秋葡萄栽培基地的建设工作。开展芷江佰瀑峡景区建设,结合该区“玖峰拾沟佰条瀑”的自然景观,在保护其生态的同时,打造了集休闲、度假、避暑、旅游、探险于一体的“怀化第一避暑胜地”。

芷江为保障农村人居环境,还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实施方案,并加快乡镇“多规合一”编制,推动以农村集中饮水水源地保护、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道路绿化体质、农村“四旁”栽树、农村垃圾收集与卫生长效保质等工作为核心的净化工程,完成了45个“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和3个精品村的建设。

通过“水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芷江县系统制定各乡村发展布局和规划,为乡村振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设施条件、为百姓打造了美好的居住环境。

来源:红网

作者:刘娜

编辑:陈诗芹

本文为水利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huili.rednet.cn/content/2018/12/06/403670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水利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