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家界五年水利改革发展成就纪实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田育才 赵威 编辑:袁千惠 2017-10-18 08:50:48
时刻新闻
—分享—

12公里澧水河堤、木龙滩水电站守护着张家界城区。 彭立平 摄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虢正贵一行到黄沙泉水库调研水库备汛情况。张潘 摄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刘革安深入慈利县赵家岗土家族乡调研抗旱工作。向韬 摄

一河两岸的张家界城区,美丽如画。邵颖 摄

江垭水库泄洪。彭立平 摄

送水小分队为农民送来“甘霖”。向韬 摄

农村兴修水利。 邵颖 摄

  田育才 赵威

  兴水惠民,利在千秋。从古至今,水孕育文明、浸润生命、滋养历史、点化自然,水兴则邦兴,水安则民安。

  在旅游胜地张家界,境内溪河纵横,水系以澧水和溇水为主,其中澧水作为湖南四大河流之一,径流模数居全省之冠,并以洪水涨落迅速、流域滩多险急而闻名。

  过去5年,张家界水利部门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为指引,坚持“夯实农村水利、加强城市水利、注重生态水利”的思路,大力推进水利建设、管理、改革,累计水利投资28.33亿元,实施科学治水、依法管水,成为惠民成效最多的5年,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

  夯实基础,兴利除弊

  “五年淹四水,十年九不收”。在慈利县金岩土家族乡鹭鸶渡村,村民余国珍对九斗溪印象最深,所有农田位于溪两岸,只要一涨水就会淹,绝收减产是常事。水利部门对九斗溪进行河道治理后,堤面加高,堤身加厚,原来的土坎砌成了水泥河堤。

  “20年一遇建设标准,再也不担心水淹了!”余国珍高兴地说。

  漫步张家界城区澧水两岸,长达20公里的防洪堤配上葱郁绿化风貌带,成为城市靓丽风景线。市民田芳说,防洪、休闲、观景于一体,居住于此,拥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

  5年来,张家界共完成了41.98公里堤防工程的建设,使市城区、武陵源城区防洪能力提高至50年一遇,慈利、桑植县城防洪能力提高至20年一遇。对11条中小河流的18个河段进行了综合治理,累计完成综合治理长度102.7公里;治理病险水库214座,修复水毁工程7756处,疏浚河道127.76公里,整修山塘2501口,清淤沟渠1106公里,确保重要堤防、水库和在建水利工程度汛安全。

  疾风暴雨人自安。今年以来,张家界遭遇9轮强降雨,最终通过干群万众一心安全度汛。

  “科学调度,设施完善,兴利除弊造福于民。”在此期间,张家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虢正贵多次深入基层指导防汛工作,每到一处,均对水利部门和水利设施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肯定。

  同时,张家界水利部门还不断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完成信息测报、信息处理和预警发布一体化的防汛预警体系和平台建设,实现了由传统防汛向科学防汛的转变。在山洪灾害易发点安排专人巡查、专人预警,确保在汛期没有出现大的伤亡和其他各类事故。

  正是水利基层设施不断完善和防汛抗旱减灾能力提升,5年来,张家界成功战胜了2013年特大干旱、2016年多轮强降雨、2017年重度干旱等自然灾害,基本实现了“五个确保”目标,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水利支撑。

  民生水利,惠泽群众

  星罗棋布的田间水渠,纵横交错的坡坝,整治一新的河道……深秋时节,行走张家界农村,处处都能感受到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挑了几十年水,终于能在家门口喝上干净水。”对于永定区阳湖坪街道新园区村村民田开全说,自来水通到家门口,这是五年来最直接的变化,“家里新买了洗衣机,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农村饮水问题一直是农村群众面临的最直接、最实际的生活问题。5年来,张家界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列入民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6亿元,建成1个市级和4个县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建成标准化水厂95个,实现100%乡镇集镇通自来水,解决了5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如果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改变的是农民生活,那么农田水利改变的则是农民生产。

  今年七八月,张家界又遭遇持续干旱,水利部门提前蓄水,送水小分队日夜送水,最终战胜旱魔。

  期间,张家界水利人忙碌在田间地头,顶烈日,冒酷暑,废寝忘食,日夜奋战在抗旱灌溉一线,疏渠道、保畅通,巡安全、防溺水,保障高效灌溉,送水小分队不停作战,确保抗旱取得胜利。

  “高效小水利,模范水利人,干群连心,共战旱魔。”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刘革安深入永定区茅岩河镇和三家馆乡调研时表示,水利部门和小水利在惠泽群众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5年来,张家界大力实施小农水建设,实现小农水重点县全覆盖,新建、改造小型水源工程2560多处,新建、维修渠道539公里,改造灌溉面积80万亩,许多村告别种田“望天收”。实施了张家界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渠道加固防渗46.78公里,加固改造输水隧洞6处,渡槽、闸门设施82处,更新改造渠溶泵站,装机1950千瓦,年提水1434万立方米。

  5年来,张家界共投入抗旱劳力27.07万人,投入抗旱资金5549万元,机动抗旱设备4.1万台套10.9万千瓦,各类送水车1836辆,临时解决了21.63万亩耕地面积的灌溉和19.69万人4.91万头大牲畜饮水问题,实现农业连续增产增收。如今,民生水利转化为万千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涓涓细流滋润着群众心田。

  生态水利,扮靓城乡

  “河水变清了,没有臭味了,两岸变绿了,时常来这里走一走,真的很舒服。”家住武陵源索溪河附近的邓大伯沿着河岸一边做着运动一边夸起了河道整治效果。

  2013年以来启动的索溪河水利景观工程,总投资2000多万元,包括河道疏浚和两岸风光带的建设,如今已成为一道美丽风景线。

  这是张家界建设生态水利、扮靓城乡的一个缩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过去5年,张家界紧紧抓住水生态文明创建的机遇,高举水生态文明建设旗帜,积极开展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等工作,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为生态水利建设写下了完美的注脚。

  如今,河岸更绿了。为加强江河湖库保护管理,今年,张家界制定了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全市218条长度5公里以上河流,264座上型水库全面实行“河长制”管理,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创新河流、水库管护、执法、监管、考核等机制,把河道当街道管理,库区当景区保护,切实做到垃圾不落地、污水不入河、全面堵截污染源。

  河水更清了。为从源头遏制水质污染,张家界重点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等工作,同时对水库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养殖场在规定期内关闭或搬迁,引导和规范水库养殖方式,实现由“肥水养鱼”到“人放天养”,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人水更和谐了。5年来,张家界严格水资源、河道、水土保持等管理,推进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实施重点流域水生态修复、重要水源地和山洪灾害易发区等水土流失治理,先后开展了小流域综合治理、革命老区水土保持、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66平方公里。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功能区监督管理,通过疏通水系,调活水体,改善水环境。目前,全市水功能区达标率高达95%。

  今年8月,经省人民政府审定,张家界市2016年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达标,等级为良好。

  以2016年为例,张家界完成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年度控制目标:用水总量为5.08亿立方米,完成年度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68.7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3,完成年度用水效率控制目标;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完成年度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监管不断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成效明显;水价改革初显成效,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管理责任制有效落实。

  “以‘追’的意识、‘逮’的气魄和‘拼’的干劲,奋力推进水利事业实现新跨越。”张家界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覃遵江表示,未来,张家界水利人将围绕“对标提质、旅游强市”战略部署,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努力实现全面小康梦、旅游胜地梦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田育才 赵威

编辑:袁千惠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水利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