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峡出平湖” 江垭水利枢纽保澧水十六载碧波安澜

来源:红网 作者:刘娜 曾兴颖 编辑:严欢 实习编辑 陈珏 2016-05-25 17:01:03
时刻新闻
—分享—

江垭水库大坝(资料图)


  时刻新闻记者 刘娜 通讯员 曾兴颖 张家界报道
  
  白云绕青山,高峡出平湖。在湖南省张家界市,距离慈利县城57公里处,一座131米的大坝横亘溇水中游。溇水,是慈利县境内澧水的一级支流。历史上,澧水水患一直是当地人的心头之痛。1999年底,湖南省江垭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投产发电试运行。16年来,这座以防洪为主,兼顾发电、灌溉、航运、旅游等综合效益的枢纽工程,悄然改变了当地的面貌。
  
  多年期盼 护澧水流域人水安澜
  
  历史上,澧水是一条洪涝灾害频发的河流。加快治理澧水,开发流域水能资源,根治澧水水患,是几代人共同的心愿。
  
  1992年10月,水利部和湖南省政府在北京签署《关于联合开发治理澧水流域协议书》,决定联合组建澧水公司,次年成立湖南省江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
  
  1995年7月,澧水流域第一个大型防洪控制性工程,总投资32.5747亿元的江垭水库工程正式开工。
  
  1999年年底,江垭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基本完工、3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
  
  2003年1月,江垭水利枢纽工程全面竣工验收,大坝最大坝高131m,水库设计正常蓄水位236m,总库容17.41亿立方米,防洪库容7.4亿立方米。
  
  还记得1998年的大洪水吗?当时正在建设中的江垭大坝削峰60%,减少洪灾损失约10亿元。2011年,在澧水全流域发生的“6.18”洪水过程中,江垭水库拦洪削峰4700立方米每秒,有力保障了枢纽及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江垭水库的建成,不仅将下游地区的防洪标准由4-7年一遇提高到17年一遇,也进一步改善了库区流域城镇、乡村基础设施,提高了库区百姓的生活水平,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为澧水流域的防洪抗旱、生态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科学管控 落实考核保安全运行
  
  除水害,兴水利。江垭水库的建成,让澧水安澜梦得以实现。而如何保证江垭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正常运行,如何合理保护、开发、利用江垭水库水资源,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难题。
  
  2001年6月,经湖南省政府批准,由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成立湖南省江垭水库管理处,澧水治理正式进入科学管控的新时期。
  
  作为以防洪为主的大型水库,运行安全是江垭水库管理处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江垭水库管理处逐步建立起完备的防洪预案体系,对防汛组织、工作原则、水库运行调度、值班制度、通讯保障、水工建筑物巡视等有了明确规定,防洪预案内容齐全,计划缜密,同时也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按照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及其考核标准,江垭水库管理处认真开展了组织管理、安全管理、运行管理、经济管理四个方面的考核工作。制定工程管理发展规划,出台系列规章制度,引进、研发先进管理设施,不断提升工程管理水平。
  
  在2011年进行枢纽大坝安全鉴定时,江垭水利枢纽工程质量评价为合格,大坝运行管理评价为良好,其余各专项评价安全性级别均为A级。
  
  争优创先 夯实基础促常态化管理
  
  “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困难找原因,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2015年初,省水利厅将江垭水利工程管理处创建国家级水管单位工作列入了年度工作目标。为了创建目标,江垭水利工程管理处扎实开展工程管理考核工作,进一步改善工程面貌,提升队伍形象,提高了工程管理水平。
  
  通过深入开展水利工程管理考核,江垭水利工程管理处不断推进水利工程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现代化的规范建设,建立科学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确保了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水利工程管理方式也由过去的应付式、突击性管理转变为常态化、规范性管理,工程面貌明显改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管理处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5年12月18日至20日,水利部委托中国水利工程协会对江垭水库管理处申报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考核验收。专家组严格按照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及考核标准,评定江垭水库管理处综合得分达到考核标准,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江垭水库管理处成功创建全国先进水管单位,也为湖南省水管单位树立了标杆。然而,达标创建不是一个短暂过程,更需要长效的管理。实现水利工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管理,带动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发展,为湘西北百万群众守护“生命之源”,他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来源:红网

作者:刘娜 曾兴颖

编辑:严欢 实习编辑 陈珏

本文为水利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huili.rednet.cn/c/2016/05/25/73096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水利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