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泉润乡野 暖阳沐民心 株洲破解农村供水难题

来源:红网 作者:张强 刘小花 编辑:聂千川 2025-11-23 15:08:58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11月23日讯(通讯员 张强 刘小花)初冬的清晨,攸县石羊塘镇八合冲村的自来水龙头前,村民刘大姐接水时脸上满是笑意;茶陵县腰陂镇石联村的陈大爷端起直饮水杯一饮而尽,连连称赞“水甜”;天元区雷打石镇建龙村的村民打开热水器,稳定的水压让日常洗漱格外舒心……如今,这样的幸福场景在株洲农村随处可见。近年来,株洲市水利系统锚定民生导向,以“靶向攻坚解水忧、项目赋能强保障、长效管护守清泉”为抓手,破解农村供水“痛点”“堵点”,让清澈的“幸福水”流进千家万户,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水润动能。

靶向攻坚解忧:昔日缺水村 今朝清水流

“以前大旱天,洒水车送水到村,大家提着桶排队抢水,水缸得省着用;现在拧开龙头就有清水,再也不用为水发愁了!”攸县石羊塘镇八合冲村村民刘大姐的感慨,道出了株洲季节性缺水村的蝶变。八合冲村与宁家坪镇大祥村因沙性地质、水源匮乏,常年面临近5个月的季节性缺水,打深井也难觅稳定水源,缺水成了两村400多户村民的“心头病”。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水利工作的“行动指南”。株洲市县两级组建农村饮水工作专班,实地勘察水源、反复测算管网路线,最终敲定“跨镇管网延伸”方案——整合移民后扶资金367万元,从周边水源稳定的自来水厂铺设管网,不足部分通过水厂自筹、村民缴纳开户费补齐,短短3个月就完成12公里管网铺设,两村彻底告别“靠天喝水”的历史。

在天元区雷打石镇建龙村,地下水分布不均、早年煤矿开采破坏地表水系,导致200多户村民长期依赖自挖水井,下半年干旱季节只能靠镇、村送水。省委巡视组提示后,区水利局主动对接交通、铁路等部门,开辟供水管网穿越公路、高铁的绿色通道,免收相关费用、压缩审批时限,市、区、镇、村四级协同攻坚,半年内完成引水入户,彻底解决了建龙村及周边30多个村(社区)7.1万余名群众的饮水难题。

截至目前,株洲市已累计解决2022年特大干旱以来形成的151个季节性缺水村中的109个,72.2%的村庄实现稳定供水;针对茶陵、炎陵等山区村庄水源分散、水质不佳的问题,新建小型标准化供水工程132处,改造老旧工程58处,12.6万山区群众喝上了“放心水”。

项目赋能强保障:规模供水网 城乡同质享

“以前村里的小水厂水压不稳,高峰期连热水器都启动不了;现在换了大管网,24小时供水不断档,水质和城里一样好!”天元区雷打石镇霞石村村民们的体验,源于白石水厂提质扩容项目的落地。这个总投资1.9亿元的重点工程,今年获批8000万元专项债,铺设主管网546公里,覆盖三门镇、群丰镇等5个乡镇(街道)的51个村(社区),3.63万群众实现规模化供水。

围绕“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目标,今年株洲市水利系统谋划铺排53个农村供水重点项目,总投资达3.55亿元,目前已落实资金3.1亿元,48个项目开工建设,32个项目提前完工,24.14万农村人口率先受益。芦淞区大京水厂扩容改造项目总投资6800万元,获批3700万元专项债,新建一体化制水设备日处理能力达5000吨,管网延伸至白关镇21个村(社区),2.89万村民告别“水厂老工艺供水不稳、水质难保障”的历史;醴陵市石亭自来水新建工程获1310万元省级重点扶持资金,建成后将填补当地无乡镇自来水厂的空白,惠及全镇2.3万群众;炎陵县霞阳镇集中供水工程通过管网延伸,串联起周边6个行政村,8000多名村民共享优质供水服务。

数据见证跨越:截至目前,株洲农村人口224.4万人,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十三五”末的83.44%跃升至94.57%,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比例从64.11%提升至76.13%。今年29.33万农村群众新增自来水保障,39.24万群众纳入规模化供水范围,城乡供水差距持续缩小,农村群众逐步享受到与城市同等标准的供水服务。

长效管护守清泉:智慧运维+ 幸福水长流

“以前水厂全靠人工巡检,管网漏了都不知道;现在坐在办公室就能实时监控,水源水位、管网压力、水质数据每10分钟更新一次,漏损率大幅下降!”天元区高科集团村镇水务公司运维负责人介绍,该区率先实现农村供水县域统管,通过搭建智慧水务平台,将全区546公里管网纳入数字化管理,漏损率从原来的25%降至8%以下。

为破解“重建设、轻管护”难题,株洲市水利系统积极探索“县域统管+专业化运维”模式,推动6个县市区实现农村供水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统一收费、统一服务。芦淞区由大京自来水公司统管农村片区,建立“24小时报修响应机制”,接到村民诉求1小时内到场处置;醴陵市组建农村供水服务中心,配备28名专业运维人员分片负责日常检修;炎陵县制定“日检+周测+月审+抽检”四级水质监测制度,在12处集中供水工程设置水质自动监测点,确保水质稳步提升。

炎陵县鹿原镇星火村的转变更具代表性。建于2007年的星火水厂曾因村民拒交水费,陷入“设备无钱修、水质难保障、用水随意放”的恶性循环。市水利系统制发督办函,水厂立马修缮加药设备,镇干部扎根村里开党员大会、屋场会,拿着水质检测报告和管护成本表跟村民算“明白账”,挨家挨户安装智能水表,推行“一户一表、按量收费”。如今,村民们通过手机就能缴纳水费,看着清澈的自来水,纷纷表示“用水明明白白,交水费心甘情愿”。

针对醴陵均楚水厂投诉、攸县皇图岭水厂抖音舆情等群众诉求,市县水利系统第一时间核查处置;对2022年以来收集的211个农村供水问题逐一建立台账、销号管理,截至目前,193个问题已整改到位,整改完成率达91.47%,年底将清零,用“快响应、实整改”守护群众用水权益。

水润乡野,幸福绵长。株洲市水利系统以实干担当破解农村供水难题,用智慧创新筑牢长效保障,让清澈的“幸福水”不仅流进千家万户,更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水利人正继续书写着“水润株洲、民生无忧”的新篇章。

来源:红网

作者:张强 刘小花

编辑:聂千川

本文为水利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huili.rednet.cn/content/646955/67/1545142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水利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