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洞施工现场。
孽巧洞泉水从通道中自流而出。
红网时刻新闻1月22日讯(通讯员 曹霞 卓树新 李英明)“出水了!水来了!”这发自内心的喜悦之声在张家界市慈利县龙潭河镇伏龙村孽巧洞饮水工程出水口周围久久回荡。
近日,慈利县水利局首次尝试在高海拔喀斯特地貌区采用水平定向钻+地磁仪的方式,成功凿通150余米的横向取水通道,将清澈甘甜的地下水引入千家万户,伏龙村百姓期盼三十年的“自来水梦”得以实现。
伏龙村地处高山喀斯特地貌发育区,海拔633米,地表固水保水蓄水能力十分脆弱,受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的影响,经常会出现季节性缺水难题。
早在2010年,慈利县水利局就已探明孽巧洞内水源水量、水质等情况,2024年,在经历连续三年干旱后,再次下到洞内勘查水源,发现洞中水源完全能满足伏龙村百姓生活用水需求,遂决定启动孽巧洞饮水工程。
工程最初拟采用水泵提水,但洞中蜿蜒曲折,跌宕起伏,最矮处不过20厘米,最窄处仅能侧身通过,在洞内铺设管道、归置提水设施难度大,后期运行成本也高,村民和水利部门因为资金有限而望洞兴叹。
从洞内提水不行,那就从外面钻洞取水,让水自流出来。这个大胆的想法在平原区听起来可行,但在喀斯特区域实施起来则有“四难”:其一,洞外是悬崖峭壁,无摆放钻机的施工平台,施工操作难;其二,洞内是信号盲区,钻机用于定位的发射器与接收器沟通联系难;其三,地下岩质特性未知,难以确保钻机钻取方向不走样;其四,境内水资源本身缺乏,钻机采取何种钻取方式难以确定。
归根结底,最难的是定位和钻取。由于洞中水源和洞外出水点的坐标固定,两点之间的唯一取水通道不知难倒了多少施工队伍。为解决难题,慈利县水利局和施工队伍一边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一边向全国钻友同行请教,经过与钻友们广泛热烈讨论,终于和一家施工队伍达成合作意向。因为在慈利乃至张家界市都没有先例,试钻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尽管如此,所有人从未想过要放弃。气钻不行就换成水磨钻;洞里面没有信号,就拉一条光缆;无法定位,就用地磁仪试试……就是通过这样不停地学习和尝试,经过近三个多月不懈努力,最终采用水平定向钻+地磁仪+水磨钻的方法成功钻洞取水。
孽巧洞饮水工程以洞中地下水径流作为水源且自流引出,与其他饮水工程采用从洞内抽水的方式相比,具有运营成本低、水质水量稳定的优点。高海拔喀斯特地貌是慈利县传统缺水地区地表水缺乏的主要原因,孽巧洞取水的创新和成功,为慈利县解决其他高海拔缺水地区的饮水问题提供了积极性和建设性思路。
来源:红网
作者:曹霞 卓树新 李英明
编辑:刘秋平
本文为水利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huili.rednet.cn/content/646945/66/14650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