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衡阳县:蓄得住水、灌得到田,粮食安全水利基础不断夯实

来源:红网 作者:许珂 唐朝晖 唐国良 编辑:刘秋平 2024-12-02 08:32:49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11月30日讯(通讯员 许珂 摄影 唐朝晖 唐国良)舒水脉,浇良田,水利一直就是粮食丰产的命脉。近日,衡阳县增发国债水利项目——斜陂堰水库除险加固施工项目建设正在加速进行。围堰内,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挖掘机、运料车辆来回穿梭,施工人员各司其职,忙碌作业。

1.marked.jpg

斜陂堰水库除险加固施工现场

“今年,水库共有大坝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库安全监测与信息化三个项目,争取国债资金1.5亿元。目前,项目正在进行水库大坝右侧至溢洪道、水库大坝左侧至非常溢洪道两条防汛公路的修建及防汛仓库、管理用房等附属设施的建设。”斜陂堰水库管理所所长汪新衡介绍道。

斜陂堰水库作为一座集灌溉、防洪、发电、养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中型水库,长期以来肩负着灌溉11个乡镇的重任。然而,岁月的侵蚀使其饱经沧桑,渠道老化、渗漏问题严重,灌溉面积逐年锐减,实际灌溉面积已不足6万亩。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水库除险加固、节水改造刻不容缓。

今年5月,在国债水利项目的强劲加持下,三个项目陆续动工。看着水库的变化,汪新衡略微兴奋地告诉记者,通过除险加固项目,将彻底消除水库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下游15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撑起一把坚不可摧的保护伞,同时确保下游11.47万亩肥沃农田得到及时、有效的灌溉滋养;此外,还能为石市、界牌两个乡镇的3万居民提供安全可靠的饮水保障,并作为县城14万人口的应急备用水源。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完工后,将大幅改善灌区的灌溉条件,使灌溉面积增加2万余亩,渠道的输水流量从10立方米/秒提升至12立方米/秒,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也将从0.47提升至0.65。

水利条件的显著改善,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着这片广袤的田野,也悄然点燃了农民群众改变传统种植模式、追求农业增产增收的热情与希望。

台源镇三和村农户刘忠燕便是这股变革浪潮中的积极参与者。以往,由于水渠渗漏严重,水源供应不足,他无奈只能种植单季稻,产量与收益均受到极大限制。如今,眼见清澈的水渠延伸至田埂边,他满心欢喜,早早前往邻镇虚心学习先进种植经验,毅然决定尝试种植“稻稻油”高效种植模式。

1.marked.jpg

修葺一新位于台源镇三和村的斜陂堰灌区渠道

三和村村支书汤守富满怀感慨地介绍到:“国债水利项目无疑是农业增产增收的强大引擎。有了充足稳定的水源保障,我们计划将一部分单季稻改种双季稻,每亩产值可增加1000元左右;另一部分改种‘稻稻油’,亩产值更是能增加2200元左右,这对于农民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增收红利。”

1.marked.jpg

桃花堰水闸除险加固施工现场

1.marked.jpg

英陂水闸除险加固施工现场

农业稳则天下安,水利兴则农业旺。衡阳县水利局总工程师冯送表示,今年,衡阳县在水利建设领域成绩斐然,共成功争取国债水利项目单体项目73个,累计获得国债资金达7.75亿元,涵盖中小河流治理、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型水库安全监测设施、山洪沟治理等6大类。截至目前,项目工程总体推进顺利,总体进度已达90%,其中13个单体项目已圆满完工。

来源:红网

作者:许珂 唐朝晖 唐国良

编辑:刘秋平

本文为水利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huili.rednet.cn/content/646855/74/1450320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水利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