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江碧水入画来一一道县践行河长制工作纪实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赵四清 彭穗 于孝波 编辑:孙晔 2024-09-23 10:14:22
时刻新闻
—分享—

“乌篷摇入潇湘路,才信春江是绿波。”清朝著名书法家和诗人何绍基如此描绘永州道县的河湖美景。时值初秋,我们去道县采访,只见青山苍翠,绿波粼粼,河湖间野趣横生;县城河边,人流如织。这里可以望山、见水、忆乡愁,美景如画。

美丽画卷的背后,是道县落实河长制、开展河湖治理的生动写照。道县境内水系发达,河流密布。长度5公里或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65条,总长度达1054.6公里,水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守护好一江碧水”也成为了道县人的“必答题”。

“随着河长制的深入实施,全县河库面貌持续改善,水功能区水质100%达标。”道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唐超学说。近年来,道县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强化河湖管护,纵深推进河长制,真正实现了从“有名”到“有实、有效”的转变,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好转,人民群众在水环境方面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节节攀升。

联管共治强化河长履职担当

“河水流到哪里,我们就管到哪里。”碧波荡漾的道县泡水河河段,一个身影格外忙碌,乡级河长唐千惠正仔细巡查着河道。无论风吹日晒,每天一次的巡河是她雷打不动的任务。一到傍晚时分,她就拉上河道巡视员顺着河道进行巡视,看到河面漂浮物、岸边垃圾便一一捡拾、清理干净。

唐千惠只是道县众多河长的一个缩影。据了解,道县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河流管护责任体系,设有县级河长16人,乡级河长159人,村级河长280人;设有河道警长326人,民间河长16人,河道保洁队伍23支367人。各级河长用脚步丈量河岸,用心用情当好河流“护卫员”。

如何推动河长制向河长治转变?压实责任,强化履职,方能实现河湖长治,碧水长流。为此,道县发布了河长制工作要点、考核细则、任务清单等文件,确保责任到人。不断加强基层河长办能力建设,提升基层河长制“六化建设”。积极落实市总河长1号令、省河长9号令和《道县2023年河长“履职攻坚年”活动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履职攻坚年”活动和第9号省总河长令贯彻落实工作,推动河长制落细落地落实。

随着河长制的深入开展,2023年,洑水河梅花镇贵头村段被评为省级“幸福河湖”,道县河长制工作被评为全市先进单位排名A类第三,蚣坝镇被评为市级“优秀乡镇”。朱国华等4名河长被评为市级优秀河长,王爱德等4名河长办工作人员被评为市级河长制工作先进个人,蒋泽湘等2名民间河长被评为市级“最美河湖卫士”。

为进一步强化河湖管护,道县健全联防联控机制,与双牌县、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宁远县建立了潇水河、永明河、宁远河、九嶷河跨县(区)河界联防联控机制,形成了“流域共治”的管护机制,确保河流管护全覆盖、无死角。

青山绿水映衬百姓美好生活

清晨的道县潇水河西洲公园段波光潋滟、鱼翔浅底。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两岸树木葱茏,碧波荡漾。“这几年环境越来越好了,我们一家人喜欢早上沿着河道散步,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呼吸新鲜空气,心情也舒畅极了!”在潇水河畔,居民李先生高兴地分享着环境的可喜变化。

洑水河贵头段同样呈现出一片生态美景。提质改造后的拦水坝呈鱼鳞状,层层递进。亲水绿道、小跳桥等景观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人们沿江而行,听流水潺潺,享夏日清凉,美不胜收。洑水河贵头段是道县“一乡一样板”河流(段)打造点之一,通过河道治理及生态保护,建设让百姓满意的幸福河流。

一河清水,一方福祉。近年来,道县锚定“绿水青山”目标,大力实施生态河湖建设,全力抓好水域环境修复保护,高标准建成了一批具有道县特色的美丽幸福河湖,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道县重点抓好水环境治理工作。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完成全县10个“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整治,对全县医疗机构医疗污水处理情况进行排查,完成4处医疗机构污水处理问题整改。持续推进城区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推进23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全县主要河流的排污口、排水口、排渍口建立档案。

扎实推进水利重点工作。全县完成10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完成潇水河、大溶坝河、龙江桥河、沐福堂河、龙村河、宜阳河河湖健康评价;持续推进50平方公里以下河流河湖划界工作;加快推进城南,城西防洪保护圈建设进度,着力提升辖区内水域岸线保护工作。

在水生态修复方面,有力打击非法捕鱼、围堰养鱼等影响水生态违法行为。积极开展“鱼人节”放鱼活动,在潇水河道段投放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鱼种400万尾,确保水生生物多样性。

全民参与凝聚治水最强合力

在道县不同河流的河岸边,可以常常看到这样相似的景象: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们手握竹竿、捞网、铁钳等工具,弯腰打捞、清理河道边的白色垃圾、塑料袋、水草等漂浮物。他们中既有民间河长,也有街道工作者,还有热心居民。大家齐心协力以“志愿红”守护着“江水绿”。

“潇水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从小在这里长大,有很深厚的感情。”今年65岁的王大爷欣喜地告诉我们,这几年潇水河越来越清澈了,变化特别大。因为家住河岸边,一有时间,志愿者王大爷就会来到河道旁清理垃圾。在他看来,守护河流环境是居民的义务,希望能尽一份力,带动身边更多的人爱水、护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引活水,关键在于让群众参与进来。所谓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唯有群策群力,方能真正落实河长制的源头治理。为此,道县全面凝聚治水合力,不断加强宣传引导。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双河长制”进“百校千村”为契机大力开展河长制“六进”活动。组织开展“护河净滩”和河长制“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26余场次,累计发放宣传资料6万余册。

道县积极发挥民间河长宣传员、信息员、作战员和监督员作用,配合参与河长制系列宣传活动,共及时制止、反馈处置各类涉水问题56起。积极发挥“洞庭清波专项行动”督查作用。严格按照年初制定《道县洞庭清波专项行动督查实施方案》开展督查行动,2023年共开展督查行动12次,发现问题65起,整改65起。

创新机制探索特色发展之路

“以前我们巡河护河都是沿河走,有时候想要交流或者走累了想休息都不是很方便,现在驿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短暂休憩的场所。”道县民间河长何少军感慨道。他口中的驿站便是河岸边的“河长巡河驿站”。

为更好服务于河长、民间河长、志愿者,2022年以来,道县积极探索基层河湖管护模式,以严管理、重治理、兴科技、创特色为抓手,投入200余万元在全县65条河流的重要河段创新建设“河长巡河驿站”65座,有效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破解河湖管护末梢难题。

建设河长巡河驿站是道县探索河长制创新机制的举措之一。近年来,道县着力在创新机制上下功夫,探索推进具有道县特色的河长制之路。组建“党建+河长制”,充分发挥党支部管水治水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河长制工作落实落细,示范带动群众一起参与管河、护河、守河、爱河。23个主要河委会成员单位对应联系一个乡镇党委,按照河流管护任务、单位重点工作任务联系当地党委适时开展各项工作,做到任务明确,各尽其责。

道县投入300余万元在潇水河西洲街道段建设河长制文化主题公园,积极宣传河长制和水文化,营造全民“爱水、护水、节水”的浓厚氛围。加快建设“智慧”平台。推进“智慧河库”大数据平台,融合全县河库水文大数据,将县级河流重点河段监控联网,接入中型水库、水闸监控,实现对全县重点河流、河段、水库情况精准实时监控、立查立改,确保河库面貌改善。

在道县,每一条河流都凝聚着守护碧水蓝天的涓涓情意,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守望人间岁月的动人故事。道县通过河长制保水、治水、护水,促进河域生态持续向好。未来,道县将继续扛起“守护好一江碧水”的责任,进一步巩固河长制工作成果,让河更清、岸更绿、城乡更美、百姓更幸福。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赵四清 彭穗 于孝波

编辑:孙晔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水利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