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洞庭湖畔话发展 厚植沃土聚人才——基层水利人才“订单式”培养现场会侧记

来源:中国水利报 作者:王子月 编辑:刘暄妍 2024-06-27 15:35:35
时刻新闻
—分享—

6月18日—19日,水利部基层水利人才“订单式”培养现场会在湖南省岳阳市、长沙市召开。

“我是湖南省第一届毕业入职的水利特岗生,自去年9月入职以来,我在这学到了很多,也深刻感受到了基层水利人‘扎根基层,奉献水利’的精神。”在水利特岗生教学实践基地——岳阳市穆湖铺电排站,吴楚介绍了自己近一年来作为水利特岗生的收获。

从城陵矶水文站到“守护好一江碧水”首倡地展陈馆,从穆湖铺电排站到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水利水电施工安全馆……两天时间,参会代表通过观摩现场教学点、实践教学基地等10个观察点位,进一步了解了湖南基层水利特岗生理想信念教育、现场教学、实战实训、培养使用等情况。

“这不仅仅是对湖南基层水利人才‘订单式’培养成果的考察,更是一场交流基层水利人才培养工作的学习会。”细雨朦胧中,参会代表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讨论、一路思考。

“带岗”培育 认知实践两手抓

6月的岳阳,碧水泱泱,“绿浪”滚滚,华龙码头万顷芦苇一望无际。

与华龙码头隔堤相望的“守护好一江碧水”首倡地展陈馆,既是岳阳市首个生态文明建设展陈馆,也是许多湖南水利特岗生进行认知培养的第一站。

2020年以来,湖南省水利部门和有关高校多次组织水利特岗生赴展陈馆研学,教育引导水利特岗生牢固树立担当水利大任的使命感。

基层水利特岗人员定向培养是湖南省2020年启动的一项基层水利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目标是为基层定向培养水利特岗人员2500名,为基层水利单位补充新的能量。自基层水利特岗人员定向培养工作开展以来,湖南充分发挥行业、学校协同优势,围绕不同岗位需求差异培养,高度重视水利特岗生认知实践教育,突出思政教育的同时,也注重实践训育。

“水利特岗生的培养,始终坚持‘一懂’‘两爱’的育人目标,分别是懂技术管理,爱基层岗位、爱水利事业。”湖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水利工程系系主任许文彬说。

四年实习不断线、技能学习不留白,是湖南基层水利特岗人员定向培养的特色所在。持续的实习实训,让在校的特岗生对水利行业有了更深的感受。湖南农业大学三年级的水利特岗生陈彤欣,借实习的机会,在㮾梨水文站实地接触到数字孪生技术。

“在㮾梨水文站实训期间,看到我国数字孪生水利应用发展如此迅速,除了满满的自豪感外,我更加认识到要将这些技术推广到基层的重要性。”陈彤欣一边向参会代表演示㮾梨水文站数字孪生平台一边说。

2023年,湖南省首届水利特岗生毕业。397名首届毕业生中有390人安排在基层水利项目建设管理一线,为基层水利事业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在湖南省基层水利特岗生招生培养政策的号召下,我与来自省内的千余名青年学子一样,选择成为一名基层水利特岗生,立志为家乡的河流保护与治理贡献青春力量。”现场会上,湖南基层水利特岗生代表谭茜说,“带岗”培育、定向就业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为自己指明了未来的道路,也大大增强了治水兴水的使命感。

多点“开花” 人才培养结硕果

基层水利人才“订单式”培养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以“本土化、专业化”为思路,以“行业指导、政校合作、多方发力”为路径,以“定向招生、专班培养、定向就业”为主要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基层水利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0余个省份开展了水利人才“订单式”培养,为基层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同时在实践中丰富拓展了“订单式”培养的内涵路径。

现场会上,如何利用基层水利人才“订单式”培养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也成为参会代表碰撞火花、交流思想的重点话题。

“我们会综合考量水利特岗毕业生的基本情况、专业特长、实习经历,安排最能发挥专业优势的工作岗位,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湖南省水利厅副厅长杨诗君介绍,湖南省通过定向用、一线用、重点用的方式对特岗生实行了无缝衔接并轨“活用”。

“江西先后经历中职层次培养、中高职层次共同培养和高职层次培养3个阶段,有力、有序、有效确保了‘三定向’培养招得进、培得优、稳得住。”江西省水利厅副厅长蔡勇表示,为降低培养试错成本,江西省创新探索出三阶段培养模式。

“为了让订单学生、用编单位在整个周期都安心、放心、舒心,我们构建起全流程闭环服务管理机制,既做好定向培养前的编制预留和计划下达,又做好学生毕业后的编制使用和入编办理,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即报即办。”湖南省委编办机构编制三处处长邹刚毅说。

“立足基层岗位和事业需要,我校增设了《农田水利学》等6门核心课程,拓展了智慧水利、水生态修复等内容,以确保特岗生快速适应并服务基层。”长沙理工大学副校长钱国平介绍。

  …………

从人才培养方案到课程体系设置再到编制落实等,来自组织人事、编制、教育等部门和涉水高校等单位纷纷分享经验、建言献策,不仅为各地积极推行基层水利人才“订单式”培养提供了借鉴样本,同时为加强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

紧盯“难点” 科学规划谋发展

长期以来,如何协调联动各部门,把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好建强是一项难题。基层水利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突破点。

“基层水利人才‘订单式’培养,从落地生根到开花结果,再到开枝散叶,不仅得益于各部门的众智汇集、协同合力和找到了基层水利部门、涉水高校、学生以及各有关部门需求的‘最大公约数’,更得益于其始终坚持民生为大,不离乡土,贴近基层,贴近一线。”水利部人事司司长郭海华在现场会总结时说。

起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水利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创新机制方式,有效破解了基层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的关键难题。

“现场会上分享的‘按需申报’‘定编定岗’等做法,给我留下很深印象,说到了我们基层老水利人的心坎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揭阳市榕江流域管理服务中心陈旭斌有感而发。

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事关基层水利长远发展,事关水利高质量发展,基层水利人才短缺仍是当下困扰基层水利部门的难题。

郭海华表示:“下一步,要以人才‘订单式’培养为抓手,加强前瞻性思考、战略性研究、系统性设计,坚持行业指导、地方为主,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坚持系统思维、形成合力,坚持守正创新、实干担当,推动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更大成绩,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两天的会议虽然落下了帷幕,但基层水利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还在继续。参会代表将带着助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科学务实的举措,助推基层水利人才“订单式”培养工作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

来源:中国水利报

作者:王子月

编辑:刘暄妍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水利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