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样”,这是北湖区石盖塘街道居民对身边环境变化最深的感触。
居民陈晓勇记得,变化,只用了一年左右。
石盖塘街道系统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协同治理,从源头入手,构建“执法队员每周巡查+网格员不定期巡查+片长、组长、邻长每日监督”的动态巡查机制,实现污染问题动态清零;同时,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实施污水处理厂设备更新改造及配套生活污水管网改造项目……
居民身边,水清了、岸绿了、景美了,幸福感自然节节高。
守护一城好水,打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丽画卷,郴州人正不懈奋斗。
郴州肩负起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重大使命,聚焦“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绿色发展”主题,创新实施“四水联动”,系统推进“八水共治”,全面构建“水立方”模式,创响“郴州好水·生活更美”品牌。
这里,还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各级河长共同发力,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实现“河长制”变“河长治”,实现源头“碧水”、湖岸“清水”、湖中“净水”、制度“护水”。
提到“郴州好水”,不得不提到东江湖。资兴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创造着绿色发展的奇迹。最高峰时,东江湖区的网箱超过1.3万口,生猪百万头,年产原木30万立方米。资源过度开发,让水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也让可持续发展遇到瓶颈。怎么守护好这一湖碧水?资兴积极探索“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新模式,做好“禁、退、治、补”文章,一湖碧水逐渐重拾美貌。
如今,东江湖成了远近闻名的风景区。不久前的清明假期首日,东江湖旅游区(环湖)接待游客0.56万人次,营业收入94.43万元。一湖冷水,也稳稳托起资兴的数字产业,走出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科技治水,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郴州的母亲河——郴江河,将裕后街、爱莲湖等串珠成链,打造郴州文旅新名片。但这条母亲河,也面临着富营养化、水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2023年,郴州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开展河湖治理技术攻关。
靶向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就是其中一项新成果。
通过选用微生物建立新型载体,可高效、稳定地处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水质,也解决了传统处理污水方法耗电量大、污泥大量累积的问题。2024年初,该项技术在示范点投入试用。
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责任担当,“郴州好水”成效初显:郴州53个国、省控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为100%,河湖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郴州水世界”成为“科技+文化”融合发展水品牌,获评多项国家奖项,莽山水库用水权达成水权交易成为全省试点,湖南省首笔“取水贷”也落户郴州。
如今,在郴州,因水而美的发展故事仍在持续讲述!
来源:郴州日报
作者:黄婧雯
编辑:沈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