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为全球水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来源:中国水利报 作者:石珊珊 周妍 编辑:刘暄妍 2023-09-15 17:31:09
时刻新闻
—分享—

长江大保护展区中,3D沉浸式视频《绿色发展的长江之歌》,让海内外参会代表仿佛置身万里长江画卷之中;都江堰沙盘展示着千年古堰润泽天府之国的奥秘,吸引了观众目光;不远处,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小浪底工程等“大国重器”模型前,更是人头攒动……

这些场景,发生在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中国治水成就展现场。

当前,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加剧的双重作用下,全球普遍面临水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水安全问题,来自中国的治水经验和治水智慧,受到参会代表的广泛关注与赞誉。

国际水资源学会执行办公室主任卡勒姆·艾瑞克·克伦齐说:“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很多国家渴望实现的。这次世界水资源大会有来自60余个国家的代表来到中国,他们非常有兴趣学习中国提供的治水经验。”

维护河流健康生命

为大江大河治理树立典范

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确立国家“江河战略”,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历史上黄河以“善淤、善徙、善决”著称,而今天,黄河逐渐成为一条安澜之河、利民之河。“黄河流域近年来的治水成效充分表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是解决水安全问题的新的治理之道。”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祖雷鸣说。

针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这个最大矛盾,祖雷鸣说:“过去十年,黄委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基础,行政、法律、工程、科技、经济手段并行并举。黄河实现从不断流向全河生态调度的跨越,迈上幸福河建设的新征程。”

“黄河治理持续了几个世纪,如今黄河治理保护更加注重实现人、河、生态的和谐共生,确保河流健康,以及保障农业和工业用水安全,数字孪生黄河建设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主席菲利普·顾博维尔由衷地称赞中国在黄河治理保护上取得的巨大成效。黄河是全世界治理难度最大的河流之一,黄河治理保护的成功实践,为世界大江大河健康无恙、永续造福全人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中国把在大江大河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经历和经验分享给世界,以支持全球淡水生态系统建设工作。”世界自然基金会总干事克斯滕·斯海特说。她呼吁世界各国携手共同推进水资源领域合作,始终致力于保护河流、湖泊和湿地健康,实现水“利”万物。

乘势利导因时制宜

分享传承千年的生态治水之道

“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都江堰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刚刚获得“周文德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军称赞道。

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的都江堰,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习近平总书记赞誉都江堰是“因势利导建设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不仅造福当时,而且泽被后世”。

“都江堰灌区覆盖四川40个县(市、区),灌溉面积1133.2万亩,养育着2800万人,集中了全省近一半的生产总值,是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顶梁柱和压舱石。”四川省水利厅副厅长王华说。

千年古堰何以历久弥新、持续带来丰饶富足?答案在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00多年来,都江堰管护者始终遵循‘道法自然、因势利导’的治水理念,在应对自然挑战和谋求自身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互促进。”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朱泽华说。

都江堰的生态治水之道,既体现在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精妙的工程布局和特有的堰工技术上,也蕴含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乘势利导、因时制宜”“泽被苍生、造福万代”这些深厚的中华水文化中。传承千年的都江堰生态治水之道,让来自国内外的水资源管理部门、涉水国际组织、水利科研机构与会代表,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中国治水智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意大利亚平宁流域管理局总工程师马可·阿西里说:“中国的治水实践告诉我们,保护环境不会阻碍经济增长,我们必须转换思路,将其当作促进发展的机遇。”

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秘书长阿什万·潘迪亚感慨:“都江堰是一项规模巨大的生态水利项目,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其中蕴含的很多智慧值得学习,对全世界都很有借鉴意义。”

用水权创新改革

为激活乡村“沉睡”资产提供参考

“浙江安吉对农村集体山塘水库水资源进行价值转换的路径,对我们这样拥有丰富水资源但利用率不高的国家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和学习价值。”9月12日,在浙江省安吉县专场会议上,塔吉克斯坦总统办公厅首席专家达勒·萨法尔佐兴奋地说。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安吉县近年来深化用水权改革,逐步探索出“确权发证、价值核算、流转开发、收益分配”的水资源价值转化路径。安吉县政府党组成员肖家青介绍,安吉通过颁发取水许可证的形式,对农村集体山塘水库水资源进行确权,再以用水权价值评估办法对相关水资源价值进行估值,然后依托生态资源资产线上交易平台“两山合作社”开展水资源交易等,让“沉睡”的农村集体山塘水库资产得到高效利用。

这一改革,破解了长期以来农村山塘水库确权发证的难题,促进了用水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也探索和创新了用水权价值的评估方法,为交易、质押或担保等提供基准价值参考。

“安吉县389座农村集体山塘水库30年的用水权总估值高达174亿元,目前已有22座农村集体山塘水库对优质水资源进行了开发,实现价值转化超2亿元。”浙江省水利厅副厅长吴宏晖说。

安吉的这一创新实践,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处助理代表兼民生与社会发展组主任张卫东的高度评价:“安吉的创新实践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联合国的全球发展网络,UNDP愿意与浙江安吉开展合作,借助全球网络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这一成果经验,加快推动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涉水目标的进程。”

“我要把安吉的经验带回塔吉克斯坦,推进国家水利与绿色发展事业。”达勒·萨法尔佐期待能有机会带着塔吉克斯坦的水利人到安吉现场学习调研。

以流域为单元系统治理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

用好东江湖“冷水”发展大数据产业,用地下“热水”开发温泉康养产业,用“碧水”吸引6000万人次旅游……在“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经济(农业、工业、城市等)—生态’纽带关系”全体会议现场,湖南省郴州市委书记吴巨培讲述的郴州故事,吸引了海内外与会代表的关注,他们用各种文字记录下了郴州的治水“密码”。

“自2019年开始,郴州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在4年多的探索实践中,初步打造了系统解决水问题的‘水立方’模式。”吴巨培说。

何为“水立方”模式?郴州以流域为基本单元,把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产业、水文化、水科技、水管理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和谋划,“八水共治”全方位立体式管水治水护水。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认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的“郴州模式”,对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郴州的治水实践,也得到了湄公河委员会秘书处首席执行官阿努拉克、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助理教授巴塞尔·达赫等与会代表的一致肯定。他们表示,中国的成功实践说明,应对气候变化的正确行动能够改善人水关系,创造新的向好驱动力,在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

郴州“水立方”模式,是湖南在丰水地区探索节水新路子、推动水资源利用方式实现深层次变革的一个缩影。“我们坚持把节水作为解决全省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之策,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推进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全面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安全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湖南省水利厅厅长罗毅君说。2022年,湖南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12年下降51%和75%。

第18届世界水资源大会科学委员会联合主席石秋池,对湖南省和郴州市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的探索寄予厚望。“希望湖南省和郴州市以更广的视野、更新的思路、更实的举措推进人水和谐发展,为加快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涉水目标贡献郴州经验、湖南智慧。”

来源:中国水利报

作者:石珊珊 周妍

编辑:刘暄妍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水利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