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李兵 王诗颖 何青 长沙报道
“吸回日月过千顷,铺尽星河剩一重。”这是唐代诗人曹松笔下的洞庭胜景,如今成为了三湘儿女的生态梦。
“长江之肾”洞庭湖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和情怀。今年,住湘全国政协委员黄兰香为第一提案人,李微微、何报翔、张大方、赖明勇、胡旭晟、张健、潘碧灵、傅莉娟等住湘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提交提案,呼吁开展生态疏浚复苏洞庭湖生态环境。
洞庭湖是唯一吞吐长江的通江湖泊,独特的水文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奠定了它是长江中游洪水重要的调蓄场所和国际重要湿地的重要地位。
受自然演变特别是泥沙淤积影响,洞庭湖逐渐萎缩,湖泊面积由全盛时期(17世纪~19世纪)的6000平方公里减少为现在的2625平方公里,洞庭湖由第一大淡水湖变为第二大淡水湖,带来调蓄能力减弱、湿地生态衰退、水源涵养不足等问题。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岳阳段,留下了“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切嘱托。近年来,湖南省切实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政治责任,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先后部署开展了洞庭湖区防洪蓄洪近期治理、水环境综合整治五大行动、环境治理十大工程和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取得显著成效。
如今,3月的洞庭湖,草青水美,春意盎然。但洞庭湖淤积萎缩的根本问题依然存在,亟需实施生态疏浚,结合城陵矶出口兴建综合枢纽,治理好“盛水的盆”,系统治理和复苏洞庭湖。提案认为,实施洞庭湖生态疏浚,能够提升湿地整体效益、增强湖泊调蓄功能、夯实水源民生保障,更好发挥其调节气候、维护物种多样性等生态屏障作用,形成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汇集经济循环发展动能。
提案表示,当前,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众多,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几乎涵盖所有湖泊水域,生态疏浚范围不可避免与生态保护红线范围重叠,建议生态环境部牵头组织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专题论证工程生态效益及影响,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水利部、交通运输部研究工程方案,“十四五”期间启动建设。
来源:红网
作者:李兵 王诗颖 何青
编辑:徐丹
本文为水利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huili.rednet.cn/content/2022/03/04/10968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