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云运维现场。
VR虚拟课堂。
红网时刻通讯员 禹红 赵楠 长沙报道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湖南省唯一一所水利类职业院校,多年来,学校致力于“大禹传人”型基层水电专业人才培育,依托集团化办学,施行“政行企校”“四方融通”,实施了课内+课外+平台(第三课堂)“三维互补”教学改革,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同频共振”特色的育人道路,为基层水电行业输注入了具备“无私奉献、严以律己、科学创新”大禹精神,愿意扎根水电基层,服务乡村振兴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大禹传人”高质量人才培养立足服务基层水电建设,“政行企校”以“文化共振、思想同频,目标共振、资源同频,需求共振、发展同频”四方同频共振方式,通过认同扎根—技艺兼修—自我提升人才发展路径,形成了有效的“四方融通,三维互补”育人机制。
文化共振、思想同频,培育“大禹传人”扎根基层
以文化互融,获认同。学校通过“大禹讲堂”“大禹之行”等系列活动将行业、企业文化融入校园,行业、企业制度浸入课堂,引起学生与水电行业情绪共鸣,潜移默化产生水电行业荣誉感。
以思想洗礼,铸匠魂。校企合作多门课程思政改革建设,围绕“深厚的文化、榜样的力量、瞩目的成就、沉痛的教训”四个维度挖掘专业课程思政案例,以弘扬“大禹精神”为主线,以培养学生“扎根水电基层”为目标,大禹精神课程体系基本开发完成,“大思政”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对服务基层、振兴乡村建设的思想认同。
以育人共同体,促扎根。2020年,湖南省水利厅联合省教育厅在学校启动基层水利特岗人员培养工作,定编定岗,在校学习期间免学费、住宿费、教材费。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融通共筑“育人共同体”,基层水利人才培养模式在“官方加V认证”后,获得学生、家长、社会对行业高度认可,特长生报到率达99.25%。
技艺共振、目标同频建设,培育“大禹传人”茁长成长
为深化产教融合,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以“湖南省水利厅为主导、学校与水电企事业单位为主体、湖南地方电力企业协会为指导”实施集团化办学。学校88%以上校内实训室和80%以上校外实训基地与成员单位共建,85%兼职教师来源于成员单位,68%毕业生就业于成员单位。此外依托职教集团,创办了湖南湘水工程建设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开设了“华丰源”“海信惠而浦”“岳阳长炼”“协合运维”“水利特岗”等12个订单(现代学徒)培养班。“政行企校”四方融通,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达成了人才培养定位与行业需求“准同期并列”,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要求“准同期并列”目标。
为提升育人质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课堂革命”建设内容,构建“岗位牵引、三个阶段、三轮交替”“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岗位牵引、能力主线、三级递进”实践教学体系,打造“电站化”课堂。实现了人才培养过程与生产实际“准同期并列”,柔性改进职业教育培养与岗位能力需求不同步问题。
需求共振、发展同频建设,培育“大禹工匠”成就国之栋梁
“政行企校”共通联合,开展“水育潇湘”“湘水行者”“三下乡”社会实践、社区安全用电宣讲、电工维修服务系列公益活动,提升学生反哺社会情怀;开设线上创客空间、线下创客工作室,提高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能力。打造共享性网络教学资源库,满足学生、企业员工、社会学习者等泛在学习,达成终身学习的目标,突破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瓶颈。学校做到了企业发展需求与学生成长同频共振,成就水电行业国之栋梁。
经过改革实践,“四方融通、三维互补”的“大禹传人”培养机制,以文化共振、思想同频破解学生对行业不认可问题;以目标共振、资源同频建设破解学生技能水平难达企业标准问题;以需求共振、发展同频破解学生职业发展有瓶颈的问题,取得了显著育人效应。
近五年,学校先后有9人获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三等奖,10人获湖南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三等奖;获得全国电力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水轮发电机组运行技术技能竞赛一等奖3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1人。用人企业多次对学校在培养优秀毕业生方面做出的努力发来表扬信。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频共振“准同期并列”,为基层水电行业注入了素养高尚、知识扎实、技术过硬的高质量人才源动力。
来源:红网
作者:禹红 赵楠
编辑:刘娜
本文为水利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huili.rednet.cn/content/2021/09/16/10149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