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金井镇金龙村美景。
红网时刻通讯员 彭晃 长沙报道
在湖南省长沙县金井镇金龙村,有一个特殊的“污水处理厂”——一块人工湿地,它既不投放化学药剂,也不培养生物菌群,更没有人值守,仅依靠风车草、狐尾藻、菖蒲、鸢尾、美人蕉等具有净化水质能力的普通植物来轮番阻截并净化生活污水。
“化粪池的粪水,以及洗澡、洗菜的生活污水经过三级沉淀后,再流到人工湿地,你看,最后出来的水就成了清水。”7月19日下午,金龙村河背屋组村民夏宗红提着水桶走进自家菜园,从人工湿地的末端池子里舀水浇菜。这块占地面积约250平方米的人工湿地,日处理污水量可达30立方米,足以保证附近100余户村民的生活污水处理需求,出水达到农业灌溉标准。
村里有了“生态肾”
2019年,长沙县在18个乡镇街道铺开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饮用水源地保护、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防治全市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四大工程。
借此东风,金井镇在人口相对集中,由金龙村河背屋组、竹叶坡组、新晓园组构成的石壁湖公园开展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试点,在长沙县率先建成人工湿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并于去年开始运行。
这块被木栅栏围起来、约250平方米的人工湿地,种满了风车草、鸢尾等吸收能力强的绿色植物,植物下面铺有石英砂、活性炭等物质,远远望去犹如一个绿意盎然的小花园。“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就像给这个公园安装了一个‘生态肾’。”金龙村支部书记刘宇介绍,在各家各户经“厕所革命”已完成三级沉淀的基础上,污水集中收集到管网,再流入设有格栅池、水质调节池、接触厌氧池的人工湿地,经自然沉淀、沙石层过滤后,油脂等被微生物分解,营养物种被湿地植物吸收。在人工湿地的出水口可以看到,净化后的清水汩汩流出,经过灌溉渠,一直流向数百米外的九溪河下游——金井河。
“兵力”向蓝天碧水倾斜
“金井镇以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为切入点,以‘河湖长制’为着手点,围绕将水留下来、让水流起来、使水净起来、把水管起来,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和措施,为河流的清洁美丽保驾护航,人工湿地的打造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金井镇党委书记、总河长刘智平介绍,人工湿地虽然一次性投入比较大,但后期维护相对来说费用少,可推广可复制。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容量从5立方米至80立方米不等,目前在金龙村的试点成效比较明显,接下来将根据上级资金安排并结合镇、村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实际情况,逐步在全镇各村(社区)推行应用。
在创新举措治理生活污水的同时,金井镇正在向纵深推进蓝天碧水保卫战,守护一江碧水。金井镇域内主要有金井河、金脱河、丰花河、青山河和农裕河等河流。目前,“一河一档”和“一河一策”(2021—2023年度)编制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今年上半年,金井镇全面开展“春霆”“夏箭”行动,先后进行了10余次联合执法检查行动,严禁河堤内采砂挖砂,河堤上乱堆乱占,清理僵尸船3艘。开展水环境动态监测,建立水质恶化倒查、污染源来源追溯机制,同时不断拓宽公众参与,建立公众监督评价机制,及时处理涉及河道环境投诉,快速控制负面舆情。
“金井镇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重要指示,启动河道生态治理建设,还经常组织‘小微水体志愿者’和‘蓝天碧水’保洁人员清理河道的水葫芦、漂浮物等。还组织成立了‘新茶乡七色志愿服务队’,进行河道水库保洁以及小微水体的清理维护。”金井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章李说,金井镇为环保战线配足“兵力”,工作人员以及河道保洁员调整充实到50余人。
长沙县金井镇秉承着从污染末端治理转向污染源头治理、从化学处理转向自然生物处理(建设人工湿地)、从局部治理到全流域生态治理的改革思路,通过采取清障疏浚、生态护岸、人工湿地、景观节点等措施,结合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与河湖长制工作,大力开展生态治污、生态复绿工作,充分发挥河流自净和生态修复能力,有效改善了河道水质、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
来源:红网
作者:彭晃
编辑:刘娜
本文为水利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huili.rednet.cn/content/2021/07/21/9690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