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0年,湖南省河长办联合红网组织开展了“美丽河湖”评选。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全省各市州积极参与并推举了一大批有示范性意义的美丽河湖,提高了社会公众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弘扬先进,扩大影响力。从城市到乡村,从大江大河到山间小溪,“美丽”已然成为湖南河湖的特质。美丽河湖带来的幸福感是可感可知可触摸的,这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小幸福,绘就了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新篇章。
相关链接:
白洋河。
红网时刻记者 刘秋平 通讯员 唐新志 谢景来 张家界报道
源出慈利云竹山的白洋河(西溪)清澈、碧绿、恬静,远看她是那样绿,绿得像翡翠色的绸带;近看她是那样清,清得可以看见河堤的鱼虾。
白洋河属沅水一级支流,发源于慈利县高桥镇砂厂村黄家棚组,由西向东流经慈利和桃源两县,干流总长度107 千米。白洋河不仅是1.1万沿岸慈利人民的母亲河,更为黄石水库提供了优质水源,是常德市城区重要的饮用水源,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溇澧大地。
承绿水之韵 多彩画廊与人亲
近年来,随着全域旅游发展,白洋河(西溪)流域正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观光、旅行,成为张家界地区新晋“网红”打卡地。
白洋河(西溪)流域文化积淀深厚,主要旅游景点有千年古刹云朝山禅寺、甘溪沟等2处,每年接待省内外游客5万余人次。人文景观主要有箱子岩悬棺群、亭子桥、窖子峪古吊脚楼群等,每处景观都充满神秘色彩,被众多专家、游客誉为“湘西明珠”,令人神往。
白洋河(西溪)河面开阔,晴朗的日子里,日光、云彩、山影、树色在平静如镜的绿水中,潇洒飘逸,明镜般美丽。两岸的人文景观又如天仙洒落的明珠点缀其中,熠熠生辉,构成一条丰富多彩的画廊。两岸的河谷平原夹在丘陵之中,连绵的稻田,成片的果园,鎏金溢香,农家小院依山傍水,鳞次栉比;机耕道上人来人往忙着耕耘,欢歌笑语不绝于耳,呈现出一派新农村的田园风光。
白洋河(西溪)水环境常年稳定在Ⅰ类水平,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打造样板河 留住“一湾清水”
然而在2010年前,这里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白洋河(西溪)流域由于受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影响,河流水质曾一度处于劣Ⅴ类。
为了保护母亲河,留住这“一湾清水”,近年来,高桥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慈利县创建“样板河”实施方案》要求,科学制定白洋河(西溪)发展和治理规划,把白洋河(西溪)作为样板河创建。
在创建中,高桥镇党委、政府把样板河建设与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厕所”革命有机结合,重点从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打造水文化、强化河长履责等6个方面,开展综合治理。
行动中先后关停取缔7家规模化养殖场,责令2家石材加工企业停产转产。投入1100万元,埋设污水管道3.2千米,兴建集镇污水处理厂,并按“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对农村垃圾实现无公害化处理。全面禁肥禁饵,取缔沿岸养殖场3家,上岸退捕船只11艘;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工作1320亩,其中退耕还林1120亩;实施绿色生态农业,推广绿肥种植,实施测土配方,水旱轮作、水肥一体化;清淤、疏浚河道1200米,实现了河流水系连通。
如今,白洋河(西溪)水环境常年稳定在Ⅰ类水平,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不仅保护了河流健康生命,更让沿岸村民看得见水、望得见山、记得住乡愁。
渔民“上岸” 共同守护河流生态
白洋河(西溪)鱼类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大鲵(娃娃鱼)、团鱼、额骨鱼、麻鲢、鲫鱼、草鱼等数十种。农闲时,沿岸村民曾一度靠捕鱼作为家庭收入补充。自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退捕禁捕专项整治行动以来,沿岸渔民由“捕鱼人”变成“护河人”,一部分外出务工增加收入,一部分依托当地资源发展绿色产业。
目前,白洋河(西溪)高桥镇流域阳坪、新山、长堰等村联合成立了新山富农葛根种植专业合作社1个,种植葛根450亩,产值达180万元;建有楸木山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3个,总面积达500亩,年产值达300万元;建有高桥镇长洪养鸡场1个,饲养良种母鸡20000羽,年产值达450万元,转移安置剩余劳动力850人;建有苗木、花卉基地3个,流域环境、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成效初步显现,沿岸村民收入稳步增长。
下一步, 高桥镇党委、政府将充分发挥河长制优势,健全治理、管理、保护三位一体治水模式,统筹各方力量,重点围绕“保民生、保发展、保安全、保生态”四个重点,实施“节水、供水、洪水、涝水、污水”五项治理,推动白洋河(西溪)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让白洋河(西溪)真正成为绿色发展的生态之河、产业转型的活力之河、造福人民的美丽之河。
来源:红网
作者:刘秋平 唐新志 谢景来
编辑:刘娜
本文为水利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huili.rednet.cn/content/2021/04/13/9180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