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出台专门方案,投入1100多万元开展堤坝管养整治行动。
每年非汛期,酒埠江灌区管理局职工轮流开展渠道清淤工作,让渠道水畅其流。
河道保洁。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秋平 通讯员 陈立志 刘小花 漆小丽 株洲报道
水是城市发展之基,株洲市是唯一一座以“洲”命名的城市,赋予“水”灵动、秀美的展示,让百姓能够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管水之道,发展之要。水利监管是一项系统工作。近年来,株洲市水利局将“强监管”作为水利管理能力提升的主攻方向,坚持问题导向,明确硬指标,建立硬约束,强化硬手段,努力将“水利行业强监管”落实落地,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水资源“严管理”
量水而行、节水为重。2014年,株洲市就制定了《株洲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划定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拧紧城市“水龙头”。
“这几年我们累计投入资金200多万元,采用冷却水循环系统,在冲压、焊接车间更新循环水利用设备,循环水利用率达99.9%。”北汽株洲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仅2019年节水4万多吨,节约水费12万元。
节水需要全社会发力。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多轮驱动下,株洲各年度用水总量指标均控制在省下达红线指标以内,用水效率各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以2019年为例,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2.4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69.52立方米。与2007年相比,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减少141.6立方米/万元,下降比率77%;万元GDP用水量减少253.48立方米,下降比率78%。
今年7月,渌口区顺利通过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现场复核,复核组表示,株洲市建宁驿站很有创意和特色,特别是湖南洁宇日化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氧净洗衣粉生产工艺技术由过去的“湿法过碳+混配流程”改为一次干法合成生产工艺,利用蒸汽冷凝水每小时可节约用水3.5吨等等,都是很好的节水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堤坝管养“破短板”
去年,株洲市遭遇了多轮强降雨过程,特别是遭遇了“7.6”特大暴雨洪灾,一江两水水位全面暴涨,湘江洪峰流量更是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涝随之暴露了许多薄弱环节,堤坝管养就是其一。
找准了“病症”,就要对症下药。“从去年11月份开始,我们附近的群众都自发地加入到砍树清杂的队伍中,每天将近20个人轮班,除草、砍树、挖树根、清除建筑垃圾……很快,河堤两岸清晰的河堤线露了出来,河床上变得平坦,沿河河堤的巡逻通道也被修整出来。今年疫情过后,巡逻通道也硬化到位了。”天元区雷打石镇胜塘村党支部书记包小军介绍,胜塘村1.28公里的湘江堤坝已经实现管养,以前迎水坡面的杂草杂树丛生的场景不再,随之替代的是清晰的河堤线、平摊干净的坡面。
洪灾过后,株洲市水利局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重视和支持,组织各县市区前往岳阳市学习洞庭湖区堤防管养经验,对全市堤防和水库大坝管护工作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出台了《株洲市堤坝管养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投入1100多万元开展整治行动,全面整治湘江、洣水、渌水“一江两水”干流堤防岸坡,进一步规范水库大坝管理,推进全市“一江两水”堤防岸坡、水库大坝日常管理规范化,维修养护常态化。
“安全度汛,堤坝安全是重点领域。市县两级水利部门积极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全力以赴赶进度。”株洲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汛前,“一江两水”246.83公里沿线堤防砍树清杂、定桩工作已基本完成,已建成巡逻通道68公里。
与此同时,对于堤坝管养,株洲市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堤顶、堤坡(迎水面、背水面)上的树木、作物、杂草均应砍伐清理,原则上堤身上的树木砍伐后,树兜应一并挖除清理,堤防堤身上只允许保留草皮,且汛期草深不得超过10厘米。在芦淞区枫溪堤段,堤坡草皮已经整整齐齐的铺设好,巡逻通道已经建立,一改之前杂草杂树丛生之态。
灌区建设“现代化”
“手机一扫,渠道动态可随时掌握。”巡渠员欧志刚说,以前巡渠员会随身带笔记本,发现了问题无法直观描述,遇到突发状况也要耗费一定的时间等帮手,而纳入信息化管理后巡渠效率大大提高。
原来,今年年初酒埠江灌区管理局“扫码巡渠”系统正式上线,在65公里渠道上设置了54个扫码点,几乎涵盖所有的关键水位点和渠系建筑物,并与局机关信息中心连通,实行统一调度。这样一来,一些影响行洪安全的隐患可在第一时间处置,需要在枯水期处置的隐患也可密切跟踪变化。
酒埠江灌区的水,流淌着收获,流淌着希望。酒埠江灌区实际灌溉面积有46.16万亩,覆盖23个乡镇,受益人口达82万。近年来,酒埠江灌区管理局致力于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酒埠江灌区,在全省率先提出了打造“节水、生态、智慧、人文”灌区的现代化建设思路,通过采集灌区运行“大数据”依靠两百多公里渠线上的“千里眼”“顺风耳”,形成了集水位遥测、雨情监测、闸门调控、视频监控“四位一体”的信息化管理体系,灌区实时动态一目了然,闸门开关、水量调度一键启动,实现管理由肩挑手拉向远程调控转变。2018年又争取800万元量测水项目,继续推动灌区信息化建设步伐迈向2.0时代,正在建设集灌区防汛抗旱、水资源配置与用水调度、工程运行管理、智能灌溉、应急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为一体的“智能系统”。
“保护父辈修的渠、呵护儿孙喝的水。”酒埠江管理局负责人表示,既要保护好父辈的成果,更要扛起肩上的护水重担,让水润百姓、水兴百姓。
此外,以建章立制为重点,制定“渠道基本达到底不见泥、水流通畅;顶不见坑、路面顺畅;坡不见柴、堤面光畅”的“三不三畅”新标准,大力实施外坡扫障工程。每年非汛期,灌区管理局的职工还会轮流开展渠道清淤工作,让渠道水畅其流。
河长制“重基础”
在株洲市酒埠江镇门口,一块河长制工作牌十分醒目。街道河长制办公室内,“三步法”“四字诀”等河长制工作制度牌上墙。今年以来,乡村两级河长共巡河1177次,发现河道保洁、“四乱”现象等河湖突出问题319个,本级立行立改处理302个,县级“一单四制”交办5个,本级“一单四制”交办12个,问题处理完成率100%。
如何解决河长制工作面临的“上热下冷”问题,怎样使基层河长工作有实、有效、有力?今年6月,株洲市河长办对全市108个单位实施河长制标准化建设,统一标准,规范要求,真正打通了河长制工作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夯实了基层河长制工作的基础。
以此为契机,株洲市大力开展“河长制工作创新年”活动,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株洲积极探索“五化”模式,河长制工作迈上新台阶。
与此同时,株洲市不断夯实河湖管控基础,完善河湖划界、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洣水、渌水、澄潭江、枫溪港、万丰港、枫溪港、铁河(沙河)、白石港、建宁港完成岸线利用规划方案审查,加快推进河湖划界、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加强与自然资源等部门“一张图”共享。
来源:红网
作者:刘秋平 陈立志 刘小花 漆小丽
编辑:刘娜
本文为水利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huili.rednet.cn/content/2020/12/03/8680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