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王义正 通讯员 薛登峰 长沙报道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这句口号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听过,刘军也是。但刘军或许没想到,有一天节水成为了他的一场“修行”。
作为省人防办后勤管理工作的负责人,为单位“节约”一直是他的分内之事。但节水这件事,需要的是点滴的积累,而这个点滴来自于单位的每一个人。
“只有节水的意识深入人心了,这件事才能真正做好。”刘军说,得益于单位领导们的大力支持,后勤处通过制度建设、系统考核等方式,给同事们在节水的问题上提出了明确要求,大家的节水意识都有非常明显的提升。
但用水发生在时时刻刻,杜绝浪费必须从每一个小动作做起,成为人的“潜意识”。
作为推动节水工作的“一线战斗员”,刘军要做的是先让自己养成这种“潜意识”。
“现在,每次洗完手,我都会反复确认水龙头有没有拧紧。路过花圃也会不自觉地扫一眼几个灌溉龙头有没有漏水。”刘军说,这种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刚开始,偶尔也会忘记,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
“习惯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我觉得通过节水这件事,我在工作上更加细心了,以前一些很难发现的细节问题,现在能够及时发现,避免了很多工作上可能出现的瑕疵。”刘军说。
如今,省人防办建成了相对完善的节水系统,刘军作为责任人要经常对这些设施进行检查。哪里有什么节水“机关”,刘军更是“门儿清”,每到一处都要近身仔细查看。
“及时发现,总比被人‘举报’好啊,现在大家的节水意识都高了,有人看到了就会打电话过来,还不如自己找到‘漏洞’。”刘军笑着说。
而这种常年的重复性工作其实是有些枯燥乏味的,但刘军似乎找到了其中的乐趣。在他看来,节水节能不仅仅是省钱的事,是响应国家号召保护生态环境,更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事。
这种观念的改变和升华,似乎已经超越了节水这项行为本身的意义,并且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
近年来,省人防办显著的节水成效似乎印证了这一点,没有一股强大的“向心力”,很难将“点滴”汇聚成“江海”,将个人的力量拧成集体力量。
行走在省人防办的院内,一片欣欣向荣之景格外迷人,刘军侃侃而谈,如数家珍地介绍着节水系统,脸上的笑容透出了自信。
“节水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当你真正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意义,能改变的或许会更多。”刘军说。
来源:红网
作者:王义正 薛登峰
编辑:刘娜
本文为水利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huili.rednet.cn/content/2020/08/26/8254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