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臭水沟变休闲地,常德“节水经验”有何启示?

来源:红网 作者:王景琰 编辑:刘娜 2020-07-10 16:28:05
时刻新闻
—分享—

通往长江的八百里洞庭,是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美号”,也留下了无数传说和故事。但今日的洞庭湖,已不复当年风采。支流断流,面积缩小,不仅是洞庭湖的痛,也是全社会的痛。这也是在警醒世人:切莫枉顾水资源稀缺问题,切莫再肆意过度浪费水资源。否则,八百里洞庭,就只能在梦中出现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现实并没有无动于衷,而是进行深刻反思,及时行动,有的还未雨绸缪,布局“水”文章。洞庭湖边的常德,就是个典型例子。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视为经济发展的前提,积极建设“桃花源里的城市”,为民众和后人,留下源源不断的净水,这是常德的现实目标,也应该是每一个地方的切实追求。

不过,罗马并非一日建成的,需要一个艰苦探寻和努力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行的。多年前的常德,应对城区生活、工业用水、旱季农业用水的增量要求,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如此,随着工业发展,工业用水不断增加,而防污、治污的能力又有限,导致水体污染不断扩大。不少水龙头“细水长流”;一些景观工程用水不菲;至于自来水输送过程中的跑冒滴漏更是常见。

这些情境的出现,是水资源粗放管理、过度开发且保护意识薄弱所带来的恶果。好在常德及时发现问题,并反思问题,在痛定思痛中,作出“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的战略抉择,走上了一条契合实际情况的节水之路。

在过去几年,节水减排成了常德重要战略任务,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大众参与,法律保障,科技支撑”的节水长效管理机制,坚持践行节水优先,促进生态文明发展。而好的制度,关键还要靠践行。在实际操作中,常德通过一系列接地气举措,构筑了城市节水体系。

比如,严格控制用水总量,编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指标控制体系》;实行计划用水和用水定额规范化管理,倒逼用水用户提高用水效率;创建了一批新的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和小区,重点抓好工业节水,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城区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运用经济杠杆约束城区千家万户的“水管子”;先后建成8座县级污水处理厂;还向海绵城市的未来大步迈进。

现在的常德,已形成一套合理的法规制度和节水体系,节约用水也成为社会常识,深入人心。经过多年努力,常德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用水效率高了,水质好了,环境好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上来了。最典型的是,昔日的臭水沟穿紫河,已成为市民休闲胜地。

常德的“节水经验”,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在意识层面将节水问题提高到一个重要地位。当然,也离不开前瞻性的布局,结合实际的制度探索,还有精细化的现实操作等。还需要认识到位的是,常德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本质是对新发展理念的践行,水资源的节约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这也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一次现实演绎。(文/王景琰)

来源:红网

作者:王景琰

编辑:刘娜

本文为水利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huili.rednet.cn/content/2020/07/10/761063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水利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