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灌区节水的经济理性简要分析与节水经济主体构造的初浅设想

来源:红网 作者:彭向训 编辑:刘娜 2020-07-10 15:34:21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省全年用水量约300多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约200亿立方米,工业用水约100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约30亿立方米,农业节水最有潜力可挖。

当前,湖南省的大型灌区的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0.5多一点,许多水损失在渠道输水环节。因此,渠道防渗等渠系改造工程对农业节水的贡献比较大。

但是,灌区的干支渠节水改造的投资,主要来源于政府,而工程管理人是灌区工程管理单位,这些单位并不是用水受益的农户。即,节水改造之后节水的受益者并不是工程管理单位。这会造成在经济激励上很不相容的管理局面。

那么,大幅提高农田灌溉的水费,倒逼农户灌溉节水,可不可行呢?

现在,我国大宗农产品的种植成本与欧美国家相比是比较高的。价格缺乏国际竞争力造成我国在农业上很难参与国际竞争,属于需要保护的产业。加上国家政策总体上倾向减轻农民负担,因此,以提高农业种植成本的灌溉水价大幅提升的模式来刺激农户灌溉节水,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行性并不高。

当然,除了增加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增加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或者采取控灌技术也是节水的途径。但是,以提高田间灌溉管理水平的方式来加强农户节水,也面临一个人力投入成本理性考虑问题。

农业节水,可以分为工程节水、农艺节水、节水灌溉管理。工程节水常见的工程技术措施有:渠道防渗工程措施、管道输水工程措施、喷灌工程措施、微灌工程措施等;农艺节水技术有:耕作保墒、覆盖保墒、水肥耦合、化学调控、节水品种选育、作物调整等;节水灌溉管理有:节水灌溉制度、节水灌溉预报、灌区测水量水技术、自动化灌溉控制等。

以上这些节水工程与管理技术,比如水稻控制灌溉节水技术,在当前农户人均种植田亩数较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普遍缺乏的情况下,需要加强田间管理人力投入。而比较收益并不高的节水措施,很难得到农户自觉采用。对于一个承包水稻种植田亩数较少的农户,采取控灌节水管理措施而减少的水量,以及相应的粮食增产,其经济收益可能还抵不过其增加的人力投入机会成本。

农业节水所面临的以上一些问题,根子在于当前所能设想的节水工程与管理措施不能与当前的小规模经营状态的农户所对接。即,农业节水技术的广泛使用,必须建立在规模化农业基础之上。农业节水的深入,需要有与农业节水工程技术与管理措施广泛使用相对应的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农业经营主体来对接。当前,节水所需要的规模化农业与家庭分散经营农业,不太适应。特别是在南方丘陵地貌区,农田在地理空间分布上是破碎化的。因此,现阶段,从欧美大农庄或者北方大平原地区学习来的一些节水措施很难在南方破碎化的农田地区广泛推广,必须寻找新的节水激励机制或者节水措施。

对于大中型灌区,建议今后的改革探索,可以从农业规模经济以及节水成本内化为种植产出收益的角度,将大中型灌区的农田水利工程作为一项提升农业土地价值的国有资产投入,参与到土地平整与农村土地流传与有关的试点上来,共同打造规模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或者,吸收社会资本,直接将大中型灌区改制成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集团,从而构造出基于经济理性的具有规模经营效益的农业节水主体。节水主体基于市场利润需要而自愿主动投资建设农田水利节水基础工程,将不再总是期待国家投入,产生节水激励不相容的问题。

构造农业节水主体的同时,将农业灌溉水费逐渐进行市场化调节,培育农业水价的市场形成机制。比如,农业节水主体获得农业灌溉水权,国家向农业节水主体征收水资源税或者水资源费,农业节水主体可以通过水权交易平台转让部分水权,其交易溢价收益与地方政府共享,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农业供水户、农业用水户及地方政府都有了促进农业节水的动机。

(作者:彭向训 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 :水资源水环境管理,非洲水土资源环境。)

来源:红网

作者:彭向训

编辑:刘娜

本文为水利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huili.rednet.cn/content/2020/07/10/761036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水利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