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水利扶贫 筑卓福新貌

来源:红网 作者:易巧惠 陈诗芹 编辑:刘娜 2020-04-24 16:09:34
时刻新闻
—分享—

b999a9014c086e0660ab53fa4af27af20bd1cb04.jpeg

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改善,给卓福村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图片1.marked.png

卓福村的土鸡、黄牛、油菜、大棚蔬菜等产业取得积极进展。

红网时刻通讯员 易巧惠 记者 陈诗芹 长沙报道

为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共湖南省纪委监委驻省水利厅纪检监察组深入基层,实地走访水利扶贫村,督导落实脱贫攻坚政策和水利扶贫保障措施。

走进永顺县永茂镇卓福村,清澈的小溪流环绕着村子,生态岸堤打造了休闲防洪于一体的景观步道,不管是内向道路还是房前屋后的小路都实现了硬底化,路面上无杂草,整洁靓丽,村前是大片的蔬菜大棚,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绘成了一幅浓郁的乡村田园画卷。这里已经不再是两年前满目疮痍的贫困小山村,而是让人耳目一新的幸福新农村。

饮水安全有保障

“水真甜!”调研组喝了卓福村水厂的水之后发出的感叹。去年湘西降雨量偏低,尤其是7月下旬开始降雨量急剧减少,9月份卓福村发生季节性缺水问题,扶贫工作队就立即组织寻找备用水源,仅用一个月不到就完成备用水源饮水管线建设,确保了贫困群众的饮水安全。卓福村集中安全饮水工程50立方米扩容水池扩建完工,新建应急备用水源输水管线3.2千米,新增加氟消毒设备、一体化净化设备一套,供水主、支管铺设12公里,董家、六角、红龙岗3处小型分散供水工程已完工通水,实现了全村饮水安全全覆盖。扶贫工作队还邀请县水利局安全饮水技术人员来卓福村开展安全饮水管理技术培训,让永茂镇所有村管水员共同学习安全饮水管护,掌握消毒晶片投放,实践操作钢、胶饮水管维修,提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护和供水保障能力。

生活条件大改善

卓福村积极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治理卓福村河道,已完成2000多米河道整治,待完工后可实现“河清、水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同时全面推进水、电、路、河、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全村面积13.28平方公里,山地面积19505亩,全村536户181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6户669人。2019年11月全村脱贫175户666人,卓福村已实现脱贫退出。

推进产业谋长远

依托政策扶持,发展集体经济。卓福村的土鸡、黄牛、油菜、大棚蔬菜等产业取得积极进展。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发展养殖业,连续三年带动贫困户发展黑猪养殖业;工作队投资60万元支持本村土鸡养殖合作社,扩大养殖规模,成立卓福村湘西土鸡孵化中心;依托县光伏产业基地,集中建设卓福村光伏电站,每年为村里增加5万元收入;通过发展黄牛养殖、土鸡养殖、大棚蔬菜等产业,合作社每年上缴10余万元给村集体。

传承家风育文明

村里房前屋后绘满了湘西地域文化、山水风景、忠孝礼仪、家风家训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图画,展现出当地浓郁的特色文化。在这里,有青山,有绿水,也有着扶贫干部心中的乡愁,让这个和谐美丽感动的乡村新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省水利厅扶贫干部勤恳敬业,艰辛付出,改变了山村面貌,发挥了文化熏陶、教育感化、扶志扶智作用,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变了这里一代人甚至数代人的命运,也改变了山村的未来。

建强基层组织扎实作风建设

卓福村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以作风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建立了党支部、村委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定期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坚决杜绝弄虚作假和数字脱贫。扶贫队积极探索互助五兴基层治理新机制,充分发挥村民自治智慧,建立乡贤协会、禁毒禁赌会(治安队)、文艺队、爱心志愿者服务队等群众组织,建立45个学习、生产互助小组,结合脱贫攻坚中心工作,开发村管水员、保洁员、河道管护员等公益岗位,实现了村级事务共商、共建、共享、共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卓福村这个昔日的贫困村,在党中央扶贫政策的引导下,在驻村干部的带领下,不断探索前进,脱下了贫困落后的帽子,筑起了真正的“卓福”村。村民的收入增加了、村里的环境变好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里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卓福村的未来,将从一个落后的贫困村转变为青山绿水,整洁干净,富足美丽,文明智慧的小康之村。

来源:红网

作者:易巧惠 陈诗芹

编辑:刘娜

本文为水利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huili.rednet.cn/content/2020/04/24/709678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水利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