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长沙市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要求,聚焦管好“盛水的盆”和护好“盆中的水”两大目标,突出山水洲城特色,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建立治水兴水管水长效机制。
河湖水体治理有成。按照党政领导、部门联动的原则,聚焦“截污、提标、调水”治理思路,2019年,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37.5万吨/天,完成尾水提标至准Ⅳ类标准28万吨/天,新增工业废水处理能力10.7万吨/天,提标改造乡镇污水处理厂27座,新建乡镇配套污水管网66公里。全市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6个国、省控监测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首次达到100%,“一江六河”水质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松雅湖被水利部评为长江经济带“美丽湖泊”,望城区千龙湖、长沙县草塘墈河江背镇五福村段、浏阳市洞溪河张坊镇段、宁乡市靳江河道林镇段被评选为湖南省“美丽河湖”。
小微水体管护有力。坚持“大小共抓”,通过系统治理、综合施策净化江河湖库的“毛细血管”。高标准完成20个小微水体管护示范片区创建任务,新建小型污水处理设施29个,人工湿地或生态浮岛828个,完成7773个厕所改造,清淤疏浚沟渠425公里,整治农村河道178公里,通过以点带面促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河湖监管实施有效。充分发挥监管约束作用,从日常监管着手,确保治理举措落到实处,收到实效。2019年,360处“四乱”问题全部整改销号,开展各类暗访督察45次,下发通报、简报35期,制作专题暗访片6个。全市共办理涉水案件436个,移送刑事拘留23人,移送刑事犯罪12人,罚款2307万元,有效制止和打击涉水违法行为,巩固河湖治理成效。
宣传培训开展有序。长沙市积极组织开展河湖长制宣传培训和志愿者、“民间河长”活动,推动河湖长制进学校、进社区、进村组。2019年10月9-11日,中央网信办、水利部组织人民网、新华网等14家中央新闻网站30余名记者在长沙市开展“美丽河湖”网络主题采访活动并举行启动仪式,进一步浓厚了河湖长制工作氛围。
特别是浏阳河入选全国17条示范河湖创建名单,浏阳河治理成效和小微水体管护工作被全国河湖长制工作简报专题推介,浏阳河流域治理模式成效显著。
健全五级河长组织体系。长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浏阳河综合治理工作,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责任体系,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任省级河长,副市长任市级河长,5名县级河段长由常务副区县(市)长担任,30名乡级河段长由乡镇(街道)书记或镇长(主任)担任,102名村级河段长由村(社区)书记担任。
建立“四个一”工作机制。市本级建立了“一旬一会商、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讲评、一年一述职”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市级河长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县级河长工作会商会或调度会,每季度对县级河长履职情况进行讲评,促进流域县、乡、村级河长积极履职尽责,并将河长制工作纳入对区县(市)及相关市直部门的绩效考核内容。
抓实三大举措。一是强化源头治理抓截污,对44处直排口进行整治改造,完成500—1000米范围内畜禽养殖退出及6个城乡污水处理建设和1个污水处理厂扩建,新增日处理能力28.9万吨,配套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管网132公里。二是强化靶向治理抓提标,完成国祯、长善垸、敢胜垸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尾水排放标准提升到地表水准Ⅳ类,其他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三是强化生态治理抓调水,完善水量监测设施建设,通过闸坝联动、水库调度等举措,确保浏阳河生态流量保障率达到100%。
强化两个方面。一是强化监测,在重要支流、入河排口、行政交界断面新建了25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强化沿线区县(市)行政交界断面的水质考核。二是强化监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浏阳河流域排水设施监督管理的实施办法(暂行)》,对浏阳河全流域排水设施运行状况进行督查调查,并建立了浏阳河流域应急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和闸门启闭向县级河长报告制度。确保一个安全。全力推进沿线堤防达标改造和水利工程除险加固,确保防洪安全,目前浏阳河城区段防洪圈基本形成,在2019年特大洪水期间经受住长时间超警水位考验。
通过一系列治理措施,浏阳河水质状况大幅提升,2018年浏阳河入湘江口(国控三角洲断面)年度水质自2004年有监测数据以来首次达到Ⅲ类标准,2019年浏阳河10个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刘娜
本文为水利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huili.rednet.cn/content/2020/03/18/6872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