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民网丨“臭水沟”变“风景线” 长沙圭塘河“逆袭”成生态河

来源:人民网 编辑:刘娜 2019-10-14 09:17:43
时刻新闻
—分享—

在长沙市中心城区,一条蜿蜒流淌的圭塘河,养育沿线儿女已有千年。

圭塘原名龟塘,据《湖南通志·堤堰》引《异录记》注释:“(汉代)有神龟,皎然白色,长四五尺,出水中,巡行岸上,因名龟塘”。据传圭塘河是五代时期为农田灌溉而修建的内河。

穿过田野瓦房,再到高楼林立,静静流淌的圭塘河,见证长沙的日新月异。在许多长沙“老口子”印象中,儿时的圭塘河,不仅河水清澈,还是抓鱼抓虾的好去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直排入河,圭塘河只能默默吞下污渍,直到满目疮痍。

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长沙市雨花区探索创新“6+治河模式”(理念创新—系统治理+精准治污、体制创新—九龙治水+一龙统筹、机制创新—政府河长+民间河长、模式创新—生态整治+产业融合、技术创新—中国智慧+德国技术、投融资创新—平台融资+市场化运作),全力推动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截污治污、清淤疏浚、拆违控违、引水工程、生态景观建设逐个落实。

再到圭塘河,市民曾经嗤之以鼻的“臭水沟”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风景线。更让人羡慕的是住在河边的居民们,有市民感叹,“以前的圭塘河沿岸房源每平5800元都没人买,现在已经涨到16000元都没有房源了。”

找准“病因”

发源于跳马石燕湖水库的圭塘河,全长约28.3公里,流域面积125 平方公里,纳污面积约450平方公里,周边居住人口约200万。过去,河道整治往往采取碎片化、插花式治理方式,单一注重防洪或造景,总是费力不讨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河道污染问题。

“我们决定对圭塘河全流域的箱涵及管网进行全面排查,并对圭塘河全流域的管网、地形、河道断面等进行全面基础数据采集,建立治理模型,精准计算治理需求。”雨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圭塘河区级河长陈怀宇介绍。

经过全面排查,终于找出了清水变“墨水”的几大“病因”:上游地下管网严重缺失;中下游雨污直排;垃圾淤泥残留;多处存在违规排污、非法捕捞、乱堆垃圾;季节性缺水,自净能力差……

治河非一朝一夕。针对不同的“病因”,雨花区重新梳理思路,由分段治理向全流域系统治理转变,成立“圭塘河流域综合治理指挥部”,政府河长和民间河长共同参与,将产业规划导入传统生态治理,引入德国汉诺威水协技术团队,并成立长沙首个河道治理政府平台公司,探索创新“6+治河模式”。

一张“功能良好、水质达标、生态多样”的河网水系蓝图渐渐浮现。

截断“乌龙”

“乌龙”从何而来?圭塘河流域周边的居民小区、餐饮商铺、工业企业、支流污水,处处都是污染源头。如何“截污”,是圭塘河治理的头号难题。

针对不同的污染来源,便采用不同的“药方”。对于流域周边居民小区,实施雨水立管改造,杜绝生活污水入河;沿河餐饮商铺,建立餐厨垃圾回收体系,杜绝乱排乱放进入河道;沿线支流水系,改建截污管网汇集污水,确保污水截留输送处理;片区超量污水,建设截污工程,杜绝污水溢水入河。

“所以说在截污方面,我们是付出了代价的。”雨花区国资经营集团监事会主席邓友回忆,“不仅如此,这五年时间里,我们还拆了圭塘河沿线接近200多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改善最为明显,污染源全没了。”

同时,在圭塘河两岸建设约40公里的截污干管,全线119个排口通过截污井、截流坎等措施实现全截污,确保晴天无污水入河。

“常态清淤之外,我们还引进微生物治理技术,设置活化设备持续培养和输送微生物,效果很明显。”邓友介绍,为了补充活水来源,2016年圭塘河实施了生态饮水工程,保障生态基流,促进水体自净、水质修复。

此外,长沙市雨花区三级河长一齐上阵巡河,组建专业巡河队,每天实时上报排口溢流、环境卫生及违法违规情况,并跟进整改。通过建立雨花区网格化智慧巡河平台系统,实现区街部门联动、资源共享的一种河长制管理新模式。

为了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圭塘河全线设置6台自动水质检测设备及操作平台,采购移动式水质监测车,适时发送数据,自动生成分析结果,实现快速、灵活、精准的水质监控。

自我“造血”

自1999年以来,雨花区先后投入80余亿元进行流域治理,但治理河段才完成了不到一半,还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如何在治水这场持久战中,解决资金难题?

以往都是“花钱治水”,何不“治水生钱”?2014年,雨花区开始了新的探索,通过建设圭塘河悠游小镇滨水商业街,引进社会资本,主导融资、建设和维护,建设公园配套物业,用经营性收入弥补管理投入,建立合理偿还计划。

2017年,雨花区注册成立圭塘河流域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并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长沙首个采用PPP模式的治河项目—圭塘河井塘段城市“双修”及海绵城市示范公园,通过全域容积率统筹及培育特色生态产业等方式,增强公园造血功能。

“大家看远处的这几栋荷式小楼,都不是私人所有,是公园的物业用房。”走在圭塘河的观景长廊上,邓友打消了记者的疑惑,“通过对圭塘河流域的治理,流域周边的租金也随之上涨,我们提升物业用房的档次并出租,每年大概可以产生六千万的租金收益,从而解决公园可持续运维资金来源,实现以园建园,以园养园。”

公园内还有一座共享图书馆吸引不少人的注意,据馆长介绍,这家图书馆是由政府建设物业、企业捐赠装修、热心志愿者公益组织无偿管理和运营的共享空间,馆内图书均由企业和市民捐赠,在这里,市民可以共享河畔环境、共享交流空间、共享各类书籍。

夜色降临,公园绿地上,市民或悠闲散步,或热聊玩乐。邓友说,“共建共享共治,是雨花区一直秉承的理念,也是我们公园在对外招商过程中的一种坚持,我们更侧重图书馆、海洋馆、教培馆之类的招商,兼顾公益性和营利性,确保市民生活的体验感和幸福感。”

来源:人民网

编辑:刘娜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水利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