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治水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突出强调要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治水领域的集中体现。党的十九大对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深化了水利工作内涵,指明了水利发展方向。在不久前的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总基调是“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行业强监管”作为总基调中的主基调。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和部党组关于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体要求,就要牢牢把握水利现代化对水利监管工作的要求,紧密结合水利行业实际,创新发展理念,加大改革力度,完善体制机制,转变监管方式,不断强化能力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以信息化、标准化为抓手,逐步实现水利安全监督现代化。
一、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必要性
强监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管理水平达到一定层次后的必然选择,是新时代新形势赋予水利工作的历史使命,是包括水利在内的各行各业谋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必须强监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水利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防洪安全、灌溉供水,还是居民饮水、水生态环境都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当前治水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群众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与水利工程能力不足的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的矛盾。因此,适应社会主义矛盾变化,努力为人们群众提供美好的水产品、水服务、水环境、水科技,对新时代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全面加强水利行业监管,使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真正成为刚性约束。
第二,建立科学治理体系,必须强监管。水治理体系和水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我们在水利工作中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这些问题突出反映在水治理的执行能力和执行效果与目标要求有差距,应对水治理危机,必须转变治水思路,建立强有力的水利行业监管体系,推动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第三,强化最严格水资源制度,必须强监管。为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河湖管理薄弱等问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做出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河长制等重大决策部署,娄底市也先后实施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河长制。为使“最严格”真正严格起来,必须大力强化水利行业监督管理,通过强监管让最严格制度“长牙”,使控制红线“带电”,形成不可越雷池一步的硬约束。
二、准确把握水利行业强监管基调
鄂竟平指出,“推动水利行业监管从‘整体弱’到‘全面强’,既要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链条的监管,也要突出抓好关键环节的监管;既要对人们涉水行为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也要集中用力重点领域的监管。”全面履行好水利管理职能,解决目前日益突出、复杂的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需要紧紧围绕五大职能强化水利行业监管:一是强化水资源总量和效率的双控作用,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市化合理发展,促进以水定产、以水定地、以水定城、以水定人;二是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规范涉水行为,强化取用水、涉河湖、移民、突发事件等领域的监管;三是不断增加水利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城乡共享,明确权责关系、创新治理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四是强化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健全水权交易市场,强化水利市场建设和运营市场监管,完善水利市场秩序;五是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加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监管,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转变,提升河湖质量,还人民群众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全面落实水利行业强监管
一是牢固树立水利行业监管理念。“水利行业强监管”作为总基调中的主基调,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工作,要以强化行业监督和管理为首要任务,根据节水优先、以水定需原则,在生态方面提出可量化、可操作的指标和清单,建立一套完善的标准规范和制度体系。针对河湖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聚焦管好“盛水的盆”和“盆里的水”。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抓手,实现河库面貌根本改善。要建立分级监管体系,运用现代化监管手段,通过强有力的监管发现问题,通过严格的问责推动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
二是切实提升水利行业监管能力。把加强监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发力重点领域监管,提高水利管理效率和效益。强化法制思维和监管意识,积极推进“四不两直”检查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积极探索“安全监管+信息化”监管方式,全面推广使用水利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推进安全生产监督与信息系统应用深度融合,强化风险监管;强化水利“放管服”,进一步简化水行政审批程序,明晰市县两级水利事权划分,创新推进政府购买水利公共服务方式,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群众便利度。
三是切实加强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关键环节监管。发挥“监督一盘棋”优势,以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行政执法监管等为重点,强化工程建设、水利资金监管。强化河长制督导,积极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强化水资源监管,坚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严格“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监管;强化质量与安全监管,严格落实水利工程建设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制,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以水库、堤防、饮水安全工程等水利工程为重点,建立完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机制。
(作者:刘新文 系娄底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刘新文
编辑:刘娜
本文为水利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huili.rednet.cn/content/2019/03/14/5231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