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2月20日讯(通讯员 赵威 邓比武 蒋献辉)2月19日,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索溪峪街道黄龙路社区的毛师傅从罗公坪开始,顺着索溪河道,开始了一天为碧水清波的保洁工作。
毛师傅现年60多岁了,是社区的老党员,每月有1500元的保洁工资,从事河道保洁工作已有数个年头。小背篓、下水裤、胶靴、火钳、垃圾袋就是他日常的清污工具。他介绍说,现在是枯水季节,河对岸是垃圾清理的死角,正好穿着下水裤踩水过去,在草丛中穿行个把钟头,塑料瓶、塑料袋等废弃垃圾足足捡了两大袋。从罗公坪抵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境,河道全长超5公里,这就是毛师傅从事日常保洁的工作范围。沿途堤岸哪里垃圾多,洪水期哪一段河段会藏垃圾,他都了如指掌。“河边洗衣的,钓鱼的,有些人习惯不好,喜欢随手乱丢垃圾,不过现在这种现象少多了。”毛师傅表示。
索溪峪街道除主河道索水以外,境内还有星子溪、白虎堂溪、王潭峪、黑草沟、炭门垭等5条支流以及多口山塘。像毛师傅这样的老党员、贫困户,由各村(居)、社区挑选来担任专职巡查保洁员,共有21人,负责流域面积达100余平方公里的河道、塘坝的日常巡查和保洁,汛期还兼顾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查看,工作既认真又负责。
自河长制实施以来,武陵源区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的河湖保洁工作机制,全区共安排了88名保洁员对河道、水库保护保洁,碧水清波的长效保护机制逐步成型。
来源:红网
作者:赵威 邓比武 蒋献辉
编辑:刘娜
本文为水利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huili.rednet.cn/content/2019/02/20/5087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