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夜景。
人水和谐。
芷江水系发达,河流总长1468公里,全县溪河共分为水、清水江、辰水三大流域,以水流域为主,各类水库154座,塘库堰坝星罗棋布。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起稳定可靠的水安全体系。
红网时刻记者 王石磊 通讯员 龚卫国 祁春华 怀化芷江报道
芷江,伴水而生,因水而兴,缘水而美,水河穿城而过。
行走芷江,抬头便是湛蓝的天空,低头可见清澈的河水,还有不时映入眼帘的河塘水系,仿佛置身于“城在水中、水在城中、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
自2014年5月芷江获批第二批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以来,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起稳定可靠的水安全体系,丰润均衡的水资源体系,健康优美的水环境体系,功能健全的水生态体系,特色鲜明的水文化体系及科学严格的水管理体系,奏响了一曲盛世治水的恢宏乐章。
为有一碧清水来
芷江水系发达,河流总长1468公里,全县溪河共分为水、清水江、辰水三大流域,以水流域为主,各类水库154座,塘库堰坝星罗棋布。
2017年11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水河流域芷江段水上餐饮船舶及浮动设施专项整治攻坚战悄然打响。辖区内9家水上餐饮平台全部取缔到位,水河流域、清江流域非法采砂船全部拆除取缔到位……所有行动措施直指河流污染的关键问题,刀刀见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起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政治责任,切实抓好水环境综合整治这个当前的首要任务、头号工程。”在多个重要会议、重大场合,芷江县委书记曾佑光多次要求。
芷江县委、县政府把全面推行、落实河长制作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方案》,设立由县委书记任第一总河长,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任总河长,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任副总河长,16位县委常委以及副县长任县级河长,32位政府职能部门党委(党组)书记兼任委员的河长制工作委员会,设立委员会办公室。
在建立三级河长制、各单位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的同时,芷江出台《河长制实施细则》,明确了责任与分工、日常管理制度、考核细则、奖惩办法、实施保障等,构建了政府主导、水利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河道良性管护机制。
截至目前,芷江共设置县级河流河长16名、乡级河流河长187名、村级河长246名、河道管护员258名、库长154名。
这是一张全民参与、全域治理、全面防控的责任网,覆盖了芷江所有乡镇、村和河流,防止了“管理死角带”和“责任真空区”。
针对生活污水直排、流域面源污染较重、渡船渔船废弃物乱排乱放等突出问题,芷江编制及出台了10余项工作方案,统筹推动了水上餐饮船舶和浮动设施、水河入河排污口、河岸垃圾处理、水上餐饮船排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碧水青山蓝天”及河道保洁等十余项专项整治行动,强化源头控制、注意过程管理、突出重点,系统推动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试点期间,芷江化肥工业有限公司、芷江兴洋化工有限公司、新金河化工有限公司等3家化工环境风险企业实行了自愿关停。同时,芷江关闭拆除芷江岩湾采石场、怀化丰和石材有限公司、芷江桃花溪碎石场等5家破坏生态环境和达不到环保要求的采石加工点;辖区内粘土砖瓦窑全部取缔到位,原有24家页岩机制砖淘汰整合为10家,整合的10家页岩机制砖厂全部配套建设了环境保护设施,实现达标排放。
在强力治污的同时,芷江还着力探索全流域的治理模式,加快实施生态修复工程。这些工程主要包括水河关键污染源治理、县城污水处理厂及管网改扩建项目、垃圾无害化处理和修复河道管理标志、实施生态型护岸工程等。
为保障水沿线生态,芷江先后投入资金2.37亿元,完成堤防建设6公里,实施草皮护坡及绿化美化亮化近1万平方米;先后新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生活废水1万吨,出水达标率98%以上;投资3794万元实施了县城和平大道及水路排雨污管道工程;投资735万元完成和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废水处理升级改造及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投资1870万元新建垃圾无害化处理场3处、中转站4座,县城垃圾无公害处理率达100%。
精耕细作水长流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做活做亮水文章,更要管好水资源。近年来,芷江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坚持以水定需,因水制宜,量水而行,强化水资源管理,把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以管控,使水资源的承载力逐步得到恢复和提升,从而支撑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亲水、爱水,与水和谐相处,成为芷江人生活中如同空气一样的存在。
管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芷江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纳入县城建设整体规划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将水生态文明建设业绩作为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制度、考核制度和部门协作制度等。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制度,将考核指标“三条红线”“四项指标”分解到责任单位,并严格按照责任制进行考核,加强环境监控,强化政策引导,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机制。
节水,好日子“细水长流”。芷江建立节约用水体制和机制,根据县情实行阶梯水价、超定额累计加价制度,并严格按照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大力推广农业、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加强城镇供水管网改造,推广新型生活节水器具和城市供水管理措施;加强公共机构节水工作,推进节水型单位建设,进一步加强用水设施日常管理,大力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以及滴灌工程,切实加强节水巡视检查,严禁跑冒滴漏,杜绝“长流水”现象。先后建成千亩湘米工程示范片、3千亩古冲村猕猴桃园、紫秋葡萄栽培基地、芷江镇现代农业园等现代农业园,大力发展现代生态节水农业,助力芷江县实施精准扶贫战略。
活水,保持“血脉”大畅通。试点期间,芷江重点推进小农水建设项目,通过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开展精准扶贫。先后实施小型水库除险加固54座,整修山塘72口,改造渠道126公里,新建和改造小型溪河坝21座,改造提水泵站21处,新修和改造低压管道输水3000亩。同时,加大重点流域、河道和区域污染整治,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严格实施排污许可制度,严禁无证或超标排放。强化城乡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加大集镇水源地“改水、改厕、改圈、改厨”工作力度,大力推广沼气能源建设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源头治理和河道综合整治,全县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真正实现了水清、岸绿、河畅、景美。
“亲水乐园”美如画
盛夏时节,华灯初上,站在和平大桥上极目远眺,数千盏照明灯如璀璨繁星,水河两岸绿树葱郁,水、岸、滩、堤、路、桥、景、灯交相呼应,如梦如幻,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这幅人水和谐的图画正是芷江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中,加快推进和平湖水利风景区建设取得的真实记录。如今的和平湖水利风景区已经成为芷江的一张亮丽名片,成为群众休闲游玩的首选之地。
和平湖水利风景区因贯穿“和平名城”芷江县城而得名,依托蟒塘溪水电站、和平水电站、和平湖防洪及滨水景观工程而建,属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总面积25.1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5.77平方公里。
“要把水生态治理作为提升城市品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环节来抓。”芷江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海涛介绍,芷江紧紧依托自然、文化、历史,突出民族特色,大力推进和平湖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将水利风景区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县城建设、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高标准编制《和平湖水利风景区规划纲要》和12个专项规划,分别从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景观等方面出发,充分利用水河绿色生态岸带及和平文化中心为核心,形成“一轴、两湖、四区、多园”的总体景区规划布局。
和平湖水利风景区以“湘西水郡,动芷江”为主要特色,其依水而建,依托于水河靓丽的生态自然景观及气势磅礴的水利工程,并辅以水周边的地理、天象、生物、人文景观。为重点推进景区生态环境保护、水域监管、绿化养护、公共设施维护,芷江出台《和平湖水利风景区环境保护制度》等12项管理制度,从安全、环境、内部工作、绿化等方面规定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及管理职能。
在此基础上,芷江坚持以和平湖水利风景区周边景点建设为抓手,以两湖(蟒湖、和平湖)为核心,以小流域、水坝、库为单元,以名山秀水为品牌,丰富旅游类型,打造山区水利生态旅游景区。并以多园为点缀,充分利用景区内受降纪念园、和平园、桃花岛水上乐园、和平湖两岸带状公园、侗乡文化风情园等多个游园,建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水利风景区。
芷江素有“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中国著名文化旅游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各类文化交相辉映,承载着历史积淀的厚重。为此,该县深入挖掘水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把芷江特色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元素融入到水利规划和工程设计中,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同时,充分利用和平湖水利风景区、中国人民抗日受降纪念馆、杨溪云树国际和平村、龙津风雨桥、万和鼓楼等特色资源,做足水文章,形成了以和平文化为旗帜、以侗族文化为特色、以宗教文化为补充、以水文化为纽带的多类型文化有机融合,充分体现了侗族人民与水和谐共处。
从屈服自然,到人定胜天,再到天人合一、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相处理念不断更新。芷江水文章也沿着这条轨迹不断探索。
水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因水而有了灵气。以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构架和优化城市产业布局为主线,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努力营造“城在水中、水在城中、人在绿中”的“人——水——城”相依相伴、和谐共生的独特城市风貌,是芷江县委县政府不懈追求的目标。
来源:红网
作者: 王石磊 龚卫国 祁春华
编辑:刘娜
本文为水利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huili.rednet.cn/content/2018/11/24/935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