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烟囱倒下 水草重生 水韵株洲还“清白”

来源:红网 作者:汪衡 编辑:刘娜 2018-11-21 15:51:57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汪衡 株洲报道

人有五德,礼义仁智信;水有五韵,净柔韧容无。逐水而居,方解水之韵;因水而兴,方知水之贵。

株洲,傍水而建,是全国唯一一座以“洲”命名的城市,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曾经,株洲是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密集林立的黑烟囱,象征着工业鼎盛的旧时代;如今,株洲是一座“水生态文明城市”,山水河湖城相融合,演绎着生态宜居的新生活。

优化产业治污染,治理河流兴生态,打造景观传文化……作为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株洲的改变,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点赞:“工业化城市如此注重实效生态绿化,市民的幸福指数高,株洲的实践很有价值!”

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如今漫步在株洲大江小河边,处处呈现“江穿城、城镶山、山拥绿、绿映景”的秀美图景。

??????33.marked.jpg

霞湾港治理前。

??????.marked.jpg

霞湾港治理后。

烟囱倒下 清水塘正“清白”归来

上世纪50年代,株化、株冶、湘氮等大型企业相继布局株洲。清水塘十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株冶集团、中盐株化等261家企业,历史最高年份工业产值超400亿元。曾经,这里是株洲工业辉煌的标志,也是湖南乃至全国有名的化工、冶炼基地。

半个多世纪以来,株洲在创造财富的同时,给湘江母亲河留下了污染严重的顽疾,成为湘江流域重点污染源之一。落后产能集中、环境污染严重、对当地土壤和湘江水质造成严重影响。“清水塘,水不清,天不蓝,晴天雨天雾蒙蒙,黄龙黑龙舞长空”,这首打油诗被当地居民广为传颂。

时间进入到21世纪第二个十年。2011年3月,国务院批复《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清水塘被列为七大重点治理区域之一。以此为契机,株洲制定了《株洲清水塘工业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总体实施方案》,向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和企业污染源宣战。

尤其在2013年,株洲市痛定思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制定《株洲市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2013—2022年)》,打响了清水塘工业区搬迁改造的第一枪。

如今,驱车走在铜霞路上,曾经密集林立的烟囱,如今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久违的蓝天白云、宽敞洁净的马路、清澈明亮的霞湾港,以及即将建设的工业遗址公园,让清水塘这块土地变得明净、厚重。

曾经污水横流寸草不生的霞湾港,是工业废水集纳港,它有时叫“牛奶河”,有时叫“红水河”,有时叫“黑水河”。如今水草和青苔在水底摇曳,岸边的绿色植物丛生。清清的渠水,在漫天的晚霞映衬下,仿佛披上一身彩锦。

风声呼啸,一座数十米高,锈迹斑驳的株洲钢厂炼钢炉架子,静静矗立在视野中,唤醒着人们曾经属于工业时代的辉煌。

在路边,一面巨大的宣传牌映入眼帘,上面标注着昔日清水塘工厂的名称、分布图和搬迁停产情况,不时有人驻足观看,寻找着属于他们的历史与怀念。

当地市民李文明切身感到了清水塘空气质量的变化。他说,以前天总是灰蒙蒙的,企业一排废气,大街上随处可闻到,只能关门关窗。如今经常可以看见蓝天,空气也清新了很多。

一系列的改造完成,清水塘也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蜕变。“株洲市清水塘搬迁改造工程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老工业区的征地拆迁处置模式的新路子,成为全国老工业区转型改造的示范,在全国首开先河。”湖南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对株洲脱胎换骨的变化连连称赞。

水系连通 沼泽地成为旅游胜地

相信很多人都一样,虽然之前从未去过万丰湖,但朋友圈内却一直流传着万丰湖各种美景,湖里碧波荡漾,水天一色,岸上绿草如茵、鲜花绽放,远望亭台楼阁、小桥流水……

坐上万丰湖的旅游观光车,4.5公里河道绿林蜿蜒,800亩水面波光粼粼,沙滩椰影碧草连天,生态湿地河湖连通,每一个转弯,都忍不住下车去拍几张照片。

谁又曾想到,就在几年前,因为河湖水系连通性逐步减弱,出现河湖萎缩、洪涝灾害加剧、水污染严重、水生态退化等诸多问题,成为一个淤泥堆积、污水横流的沼泽地。

“万丰湖水系进行治理后,与湘江连通,成为一个集防洪、观光、休闲于一体的风景胜地。”万丰湖生态水系连通工程负责人杨能武介绍,万丰湖修建后,将附近的太高水库、万丰港、湘江等水系连通,当汛期时,把低排闸坝关闭,水由万丰湖高排滚水坝排入湘江;当枯水期时,通过取水泵站从湘江取水。“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洪水标准,排涝标准由以往的3至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

如今,万丰湖生态水系连通工程既是将水利建设、生态修复、河道治理、防洪工程与园林工程有机结合的滨水特色自然景观,又是集行洪排涝、工程景观、生态游憩、运动康体、滨水休闲、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

2017年,经湖南省水利厅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评定,万丰湖正式获批省级水利风景区。

在株洲,像万丰湖这样“水景观+文化+休闲+观光”一体化运作的生态水系工程正越来越多。根据《株洲市水利风景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株洲将规划新建和升级东阳湖水利风景区、攸县地杰山庄、株洲湘江风光带等15个水利风景区。

众多的水利工程,激起株洲一城活水,构成了“引排顺畅、蓄泄得当、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河湖库渠水网体系。

?????????.marked.jpg

醴陵市枫林镇隆兴坳村风景如画。

秀美山河蓝图在株洲大地上展开

如今,天蓝地绿水清成为株洲的新常态。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是株洲人民保护生态环境的共识。

今日的株洲,不仅从“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中蝶变而出,还成为生态宜居之城,并收获了一串“国字号”荣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等,获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走在醴陵市枫林镇隆兴坳村的小河边,清澈见底的河水,欢快地流淌而过。“我们现在正在试点进行污水分流。”隆兴坳村支部书记兼主任付铁棉,作为一名村级河长,他说,为了在源头保护水生态环境,他们不仅完成了垃圾的分类回收,还将村民所排的生活污水进行截污分流,“要保证流进来是什么样子,流出去也是什么样子。”

结合长江经济带发展与河湖长制建设,株洲在全力推进水生态文明试点工程的同时,按照“上游保护、中游控制、下游治理”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布局策略,“只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开展以水土涵养、河库健康为主的健康水生态体系建设,以生态促经济,用河“长”制护佑河“长”治。

根据《株洲市河长制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株洲要基本建成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和管护机制,重要河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2%以上,湘江株洲段、渌江干流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洣江干流水质力争达到Ⅱ类,县级以上城市及重要集镇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达到100%。

除此之外,株洲还实施“复绿”“碧水”“净土”三大工程。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封山育林,修复森林植被,提升以洣水、渌水源头为主的水源涵养能力,株洲森林覆盖率达到62.1%。完成株冶、株化、株钢等46家污染企业关闭搬迁,减少流域内工业污染。完成11个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和乡村污水处理能力,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1%。对株洲禁养区和湘江干流1公里范围内的655家畜禽养殖场实施关闭清退工作,沿湘江1公里范围内养殖场退出率达到100%。完成了茶陵县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综合开发项目、醴陵市新阳河项目区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革命老区项目、炎陵县西片项目区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革命老区项目等12个水土保持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6.5平方公里,攸县地杰山庄、茶陵县慧科水土保持生态园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如今,伴随着一个个目标悉数达成,株洲真正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水绕青山转、水润株洲城”的景象,成为株洲又一张靓丽的名片。


来源:红网

作者:汪衡

编辑:刘娜

本文为水利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huili.rednet.cn/content/2018/11/20/80634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水利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