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李璐 长沙报道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6月26日,湖南省发布《湖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内包含了“蓝天、碧水、净土”(2018-2020)三大保卫战的详细实施方案,为扎实推进全省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吹响了第一声号角。
蓝天、碧水和净土,是我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核心要素。
计划中指出,“气、水、土”三大保卫战简练概括为“五个三”,即聚焦“空气、水、土壤”三大领域,突出“长株潭、洞庭湖、湘江流域”三大重点,强化“转型发展、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三大举措,加强“组织领导、政策支持、科技支撑”三大保障,实现“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明显增加、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土壤环境风险明显降低”三大目标。
每一个方案都有总体目标和每年的阶段性目标,那么红网记者就带大家来看一看,与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气、水、土”三大保卫战,到底该怎么打?
保卫蓝天:今年实现地级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零突破
空气质量问题一直备受人民群众关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从过去的“打好蓝天保卫战”到“打赢蓝天保卫战”,一字之变,既反映了党中央对治理大气污染的坚定决心,也是对广大人民的庄严承诺。
湖南省“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2018年,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湖南省力争全省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44μg/m3以下,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2%以上,实现地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零突破。
推进“散乱污”涉气企业整治,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深入开展扬尘污染与生活面源整治,编制排放源清单和质量达标规划,推进油品提质升级,完善监测网络体系等……为了保卫蓝天,湖南拿出24条措施,剑指要害,精准施策。
交通结构调整是改善空气质量非常重要的一环。
方案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进公路运输逐步转向铁路、水路和航空运输,到2020年,全省非公路货物周转量比例提高到35%左右。
提高铁路电气化率,适度超前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大力发展港口岸电、机场桥电系统,促进交通运输“以电代油”。
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对打赢蓝天保卫战同样意义重大。
根据“蓝天保卫战”方案,严格开展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降低单位GDP能耗,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较2015年下降16%。推进天然气管网、储气库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到202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达到6%以上。
提高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到2020年,发电用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到36.9%以上;加快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最大送电能力达到800万千瓦。
清洁能源时代,即将到来。
捍卫碧水:达到人水和谐新局面
湖湘儿女不会忘记,习近平总书记4月25日在岳阳考察时给湖南留下了“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一湖四水”安澜,长江碧水东流。这是每个湖南人心中的美好愿景。
湖南省“碧水保卫战”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不仅要按期完成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还要全面建立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体系,确保全省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饮用水安全要得到有效保障,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改善水质,修复生态,从而达到人水和谐的新局面。
“碧水保卫战”方案中指出,到2018年底,全省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86.7%,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全省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80%。
方案十分严格细化:其中要求娄底市湘江涟水西阳渡口断面水质改善达到Ⅲ类,益阳大通湖、沅江托口渠水、双牌水库、诸葛庙等60个断面水质保持或优于Ⅲ类。
为打赢“碧水保卫战”,方案提出了19项工作推进措施: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加强重点流域整治,推进黑臭水体整治,防治地下水污染,保障居民饮用水水源安全,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加强水系连通,全面推动落实河(湖)长制。
值得一提的是,保障居民饮用水水源安全,湖南拿出了十足魄力。
2018年将继续开展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完成日供水量1000吨或服务人口10000人以上(“千吨万人”)、1000人以上(“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从保护区划分、标志设置、隔离防护、保护区整治、监控能力建设、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建设等方面,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
今年6月底之前完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322个问题的整治任务,截至6月中旬,已整改完成223个问题,剩余问题继续整改中。
护卫净土:降低土壤环境风险
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土壤环境的风险也会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安全。
“净土保卫战”实施方案中提出,到2018年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积新增100万亩,种植结构调整面积新增60万亩,对10万亩以上受污染耕地开展治理与修复;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0%;全面完成农用地调查工作;全面启动历史遗留污染问题治理工作,实施综合性治理措施,分阶段、分区域、按类别解决历史遗留污染问题。
大数据时代来临时,土壤环境保护也搭乘上了这班顺风车。
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摸清污染家底,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等详查工作。
提升土壤环境监测、监管及信息化管理能力,利用环境保护、农业、国土资源等部门相关数据,完成全省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建立和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分类、分级、分区的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实现数据动态更新。
稳步推进污染治理与修复整治也是“净土保卫战”重要作战计划之一。
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总目标,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区风险防控和区域综合治理工作。深入推进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衡阳水口山、郴州三十六湾、娄底锡矿山等重点区域污染集中整治,到2020年,基本完成五大重点区域污染集中整治任务。
在完成涉重金属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历史遗留污染风险基本得到控制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环境质量提升,突出风险管控,提升准入门槛,保障治理成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新时期的湖南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共同推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注重源头防治,以对人民、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打赢“气、水、土”三大保卫战,真正让绿水青山成为湖南最靓丽的名片。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李璐
编辑:刘娜
本文为水利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