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城乡供水一体化 嘉禾县38万城乡居民用上自来水

来源:红网 作者:王诗颖 编辑:严欢 实习生 朱婷劼 2018-01-17 16:26:17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诗颖 郴州报道

  拧开水龙头就喝上安全清洁的“放心水”,曾是嘉禾县城乡居民共同的心愿。

  嘉禾县地处郴州西南部丘陵山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素有“十年九旱”之称,嘉禾县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植被含蓄养水能力差,水源枯竭,水质、水量均不达标,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一度仅为24.6%。

  为化解城乡供水体制、供水能力与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匹配的矛盾,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2009年4月,嘉禾县在湖南率先提出“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科学构想,以盘江、泮头水库为水源建设中心供水区,以金山、江里、高峰、邹山水库和岛石泉水为水源建设重点供水区,以千家洞、双口洞、高寨水库为备用供水区,形成“一个中心、五个重点、三个备用”的“153”供水格局。同时盘江、泮头、高峰、金山和江里等水厂的供水管网相互连通调节,保证全县10个乡镇都有供水水源,城乡供水规划覆盖县域全境。

  经过近7年的努力,嘉禾全县城乡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农村居民安全饮水率达到100%,有38万城乡居民用上了自来水,实现城乡供水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水价、同服务。

  强化水源建设 全面提高蓄水供水能力

  嘉禾县委政府结合嘉禾总体规划、地形地貌、水文水情,大胆提出了城乡供水一体化设想,在深入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规划形成“一个中心、五个重点、三个备用”的“153”供水格局。同时,在重要节点枢纽兴建水厂,依托集中供水管网实现各大水库的互连互通,形成一张“均衡利用、丰枯调剂、安全可靠、覆盖全域”的城乡供水大网络。

  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覆盖镇村、涉及万户,资金需求大,而嘉禾县小财弱,单靠某一方面的力量是行不通的。嘉禾县积极创新融资模式,按照工程分两阶段、融资分两步走的方式,构建起开放多元、持续稳定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投入机制,累计融资达7.58亿元。第一步,在建设水厂和输水主管网等主体工程阶段,积极运用改革和市场参与等方式,大力推行“向上争、资源凑、银行贷、社会捐、BT引”融资模式,吸引信贷资金、社会资金、民间资本投入供水一体化建设。“向上争”方面,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水利主管部门的支持,争取农村安全饮水资金约6000万元;“资源凑”方面,整合省林业、环保等部门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城镇管网建设等项目,打捆使用涉水项目资金3900万元;“银行贷”方面,设立水利投融资公司,整合水务资产,向银行借贷1.2亿元;“社会捐”方面,大力宣传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获得社会捐资400余万元;“BT引”方面,将一些竞争性强、投资回报率高的水利建设项目全面投向市场,吸引融资1.3亿元。第二步,在自来水进村入户阶段,主要抓好县财政、用户、村集体“三方统筹”:县财政按照每户2000元的最高限额,对用水农户进行奖补,共投入资金1.9亿元;农村用户按照最高限额2000元的标准筹资,共融资1.9亿元;村集体负担剩下的不足部分,共融资1.18亿元,较好地解决了融资难问题。

  推行精细化管理 确保城乡供水充足稳定

  嘉禾县城乡供水各类管网长达近6000公里,涉及用户10万余户,且受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管护的难度相当大。嘉禾县按照“建管分离”原则和“政府主导、公司管理、市场运作”思路,在县水务局完成项目建设后,把城乡供水管理移交到城乡供水分公司,实行专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搭建新平台,推进管理专业化。新成立城乡供水分公司,为县自来水公司下属机构,对城乡一体化供水进行专业化管理和运营。分公司在各乡镇建立供水管理站,广大农村用户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用水申报落户、缴费充值、申请维修等业务,提高了供水管理效能。运用大数据,推进调度信息化。建立县级水质检测办公室和城乡供水信息化远程调度中心,在城乡供水区域的主管网上安装30个监控点,将各供水重要单元全部纳入监控和管理,实现供水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水质优良率达100%。开发应用城乡供水优化调度系统操作平台,可根据监测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判断全县各区域供水用水情况,自动生成优化调度方案,供水保障率达98%以上。开发新技术,推进服务智能化。在用户终端广泛应用集自动供水、自动收费、自动控制、自动计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IC卡智能化水表,通过综合供水智能化管理系统向用户及时发送用水量和水费收缴信息,实现了生产、管理、调配、服务四个供水环节的高效衔接,不但让群众喝上放心水、明白水,而且直接减少抄表收费等用工300余人,每年可节约成本1500万元。2017年,嘉禾县城乡供水一体化智慧管理模式被郴州市作为唯一参赛项目参加湖南省首届管理创新奖评选,并入围全省前20名。

  嘉禾县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实现,激活了农村一池春水,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得到改变,城市设施和服务加快向农村延伸,给全县农村带来了深刻变化,有力提升了城乡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一是提高了农村生活质量。首先,广大农村居民彻底告别了长期饮用井水或堰塘水的历史,解决了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其次,农民购买洗衣机、热水器、农村旱厕改水冲式厕所同比快速增长。第三,改变了农村一贯以来“依水而居”“围水而建”的占用耕地居住和零乱无序建房习惯。农村群众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日益提高,城乡差距日渐缩小。据不完全统计,农民购买洗衣机、热水器的数量同比增长38%;农村旱厕改水冲式公共厕所409间,水冲式卫生间2.1万余间,同比增长56%。分散建房节约土地46%,节约土地1810余亩。全县建成小游园(小广场)284个,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助推了新型工业化。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园区用水紧张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园区基础设施,增强了园区的产业集聚功能,增加了近年入园企业数,推进了工业经济转型。截至2017年5月,坦塘工业园入园企业累计达到60余家,推进了工业经济转型。三是激发了产业发展活力。

  嘉禾县坚持城乡供水一体化既要惠民生也要促产业的双思路,为运行困难的小微企业减免水费40余万元,并在塘村、龙潭、袁家、普满、石桥等工业重镇和特色产业项目区建设自来水厂,积极解决企业生产用水和规模农业灌溉问题,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如,塘村镇自2014年实现镇区和周边村庄全天候供水以来,工业总产值和税收同比提高30%以上。四是提升了政府公信力。城乡供水一体化改善了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发展所需的民生工程,赢得了全县人民的广泛赞誉,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2009年嘉禾民调排名在全省倒数第一。自2010年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启动以来,嘉禾在全省民调排名连年攀升,2014、2015、2016年已跃升到全省前列、全市第5名。

  坚持分步实施 偏远山区也要解决供水问题

  城乡供水一体化是一项系统、艰巨的工程,是利民惠民的实事好事,但受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制约,难以同步均衡推进。嘉禾县坚持“服从规划、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以县水务局为项目法人,分阶段分步骤统筹推进项目建设。一期工程主要解决县城区及周边镇村等用水量较大区域的供水问题,二期工程主要解决县城周边产业较为发达乡镇的供水问题,三期工程主要解决较偏远乡镇的供水问题,四期工程主要是“啃硬骨头”,突出解决地处偏远、地形复杂、居住分散等少数村组的供水问题,基本形成以县城区为核心、渐次辐射镇村的建设模式,最终全面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目前,嘉禾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已完成四期工程,共建成安全饮水供水工程7处,高位水池6处,加压泵站3座,铺设输水主管180余公里、配水管道1500余公里,供水管网覆盖到全县10个乡镇、覆盖200个行政村(居委会),日供水能力可达5.63万吨。

  一直以来,嘉禾县农民群众习惯了找水喝、喝不花钱的水,担心“送上门”的水太贵、喝不起,能不能让群众打消顾虑,积极接水入户,是关系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成败的“最关键一步”。嘉禾县一方面做好城乡供水一体化宣传,积极争取群众的理解拥护;另一面制定《自来水进村入户实施细则》,启动实施三年(2014—2016年)奖补计划,鼓励支持农民群众用上自来水。重点对入户管网建设实行“以奖代投、定额补贴”办法,县财政按实际入户所需要经费的50%且不超过2000元/户的标准进行奖补,农户最多只需出资2000元,就可以实现自来水入户。同时,对农村五保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体实行每月减免3吨水费、补贴10元的兜底保障政策,累计减免水费50.4万元。为进一步降低农户用水成本,嘉禾县对城乡供水分公司亏损部分实行财政补贴保障办法,并按10元/户的标准补贴管护经费。水价采用“居民水费+政府补贴”的方式确定,城乡统一供水水价为每立方1.83元,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和谐村,为省级贫困村,由原洞水塘建制村和白茅建制村合并而成。地处行廊镇政府的西北面,距镇政府驻地12公里,东与百竹园村毗邻,南与五禾村接壤,西与坦坪瑶冲村相连,北与山垛村交界。辖区为丘陵地貌,总面积4.39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077亩,其中水田688亩,旱土389亩。矿产资源主要为煤矿,分别在西北面与东南面,因为供水困难,和谐村村民的用水问题总是没有得到解决。而嘉禾县行廊镇和谐村由于地下水位下降,造成井水逐渐干枯,这让靠井水生活的村民不得不去很远的地方挑水,生活环境始终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善。2015年至2017年9月,自来水进村入户实际完成293户,铺设管道长度15.5公里,解决不安全饮水人口1100余人。

  如今村民们不但用上了自来水,还解决了饮水卫生问题。以前洗菜、洗衣服都要挑着水桶,走上20分钟路程去远处的水井。自从有了自来水,在家里就可以洗了,很方便。整个村子面貌改变了,旱厕也拆掉了,每家每户都有了独立的卫生间。

  水源建设上打通关节 “合、活、新”上做活文章

  为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嘉禾县着力在县域水源建设、农饮资金、建后管理上打通关节,解决瓶颈,破除难题,主要在“合、活、新”三字上做活了文章。

  “主动脉+细血管”,在水源建设上求“合”。一是“下好先手棋”。结合嘉禾总体规划、地形地貌、水文水情,由专业设计单位全域规划城乡供水一体化水源,完成制定《嘉禾县城乡供水一体化总体规划》和《水源涵养林建设规划》。同时,推进水网互连、水源互补,以盘江水库、泮头水库为水源建设中心供水区,以金山水库、江里水库、高峰水库、邹山水库、岛石泉水为水源建设重点供水区,以千家洞水库、双口洞水库、高寨水库为备用供水区,形成了“一个中心、五个重点、三个备用”的“153”供水格局,实现城乡水资源互连互通、应急备需、均衡利用。二是“贯通主动脉”。出台《嘉禾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实施方案》,由县水务局作为业主单位,分四期用五年时间分步推进城乡供水骨干管道建设,建成供水主管网180余公里,日供水能力达5.63万吨。三是“打通最后一公里”。出台《嘉禾县城乡供水一体化进村入户实施细则》,由县自来水公司实施农村进村入户工程,开展2014年—2016年接用自来水三年“奖补”行动,完成农村居民自来水入户10.1万余户。

  “五路聚资+三方统筹”,在破解资金上求“活”。全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完成投资7.58亿元,其中通过“五条渠道”筹资3.53亿元,重点投入水厂和输水管网等骨干工程建设。争取财政“拨”,取得中央农村安全饮水资金6000余万元;整合资源“凑”,整合省林业、环保等涉水项目资金3900余万元;申请银行“借”,以县水利投融资公司整合水务资产,向银行借贷建设资金1.2亿元;社会融资“引”,采取PPP模式吸引社会融资1.3亿元;鼓励社会“捐”,筹措社会捐资400余万元。同时,坚持“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按照“政府引导、民办公助,整合资金、集中连片”的模式,通过“三方统筹”筹资4.99亿元,重点投入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其中,县政府对农户的奖补资金达1.91亿元,农村居民筹资达1.9亿元,村集体统筹达1.18亿元。

  “饮上水+饮好水”,在建后管理上求“新”。一是管理专业化。出台《嘉禾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暂行办法》,由县自来水公司对城乡供水一体化经营和运行进行专业化管理,采取劳务派遣、服务外包等管理模式完善乡镇供水站,延伸基层服务,让农村用户实现了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用水申报落户、缴费充值、申请维修等业务。二是调度信息化。以推进“智慧水务”建设为载体,建立106项检测指标的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建成城乡供水信息化远程调度中心,将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水厂、加压泵站、乡镇之间以及互联互通管道等关键部位和节点的流量、水质、水压等特征数据纳入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三是收费智能化。采用“居民水费+政府补贴”的方式来维持工程的运行,为进一步降低农户用水成本,嘉禾县对城乡供水分公司亏损部分实行财政补贴保障办法,并按10元/户的标准补贴管护经费。水价采用“居民水费+政府补贴”的方式确定,城乡统一为每立方1.83元。在用水户终端,推广使用集自动供水、自动计量、自动收费、自动控制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全新概念的IC卡智能水表,为城乡共享“惠民水”“幸福水”提供了保障。

来源:红网

作者:王诗颖

编辑:严欢 实习生 朱婷劼

本文为水利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huili.rednet.cn/c/2018/01/17/72706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水利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