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茶陵县:群众参与“五小”水利建设 浇“致富田”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刘娜 通讯员 朱程军 姚丹 编辑:洪政 2016-10-14 17:06:00
时刻新闻
—分享—

茶陵县马江镇红旗村毛冲坳山塘。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娜 通讯员 朱程军 姚丹 株洲报道

  2013年的大旱,对湖南省茶陵县马江镇红旗村的村民来说记忆犹新。烈日当空,高温难耐,土地龟裂,禾苗枯死。全村受灾面积达750余亩,其中缺水未插263亩,干枯156亩,减产341亩,损失惨重。

  红旗村,位于茶陵县城南部10公里地段,共有6个村民小组940人。全村耕地面积1060亩,其中水田932亩,旱地128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经济条件比较贫困。由于地处茶安灌区东干渠的最末端,大部分水利设施已严重老化、年久失修,水利条件较差。灌溉时节,往往要等上游“吃饱喝足”后,水才能下来。2013年的那场严重夏旱,将农田灌溉缺水这一问题更赤裸裸的摆在了全村人的面前。

  水是生产之要,必须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意识到水的重要性,红旗村村民都卯起劲头兴修水利。“我们要多条腿走路,向上面争一点,村组集体筹一点,群众集一点,以山塘经营权换一点,争取打一场漂亮的水利建设翻身战。”红旗村支部书记郭石回在支村两委会上表了决心。

  机不可失,依据中央和省里文件精神,根据实际情况,茶陵县采取了“以奖代补,多筹多补,多干多补”的方式,大力推行民营水利建设“四换”模式。关系切身利益,群众积极性提高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战打响了。

  以投资权换经营权,吸引群众参与。按照“谁投资,谁使用;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在集体资金困难,村组民集议可采取以投资权换经营权的方式。投资者负责投资水利建设,建后可获取15-25年无偿经营权,充分调动了民间资金和富余劳动力。

  以土地使用权换无偿灌溉权,推动群众参与。以“你投资,我出地;你经营,我灌溉”的形式,通过转让山塘及周边土地获取无偿灌溉权,能有效实现投资者与农民的“双赢”。既破解苦于缺乏资金改扩建的水利建设瓶颈,消除一批干旱死角,又开辟了群众投资置业新渠道。

  以奖励资金换群众集资,激励群众参与。以往兴修小型水利,融资渠道单一,农民积极性不高。如今通过对山塘水库拍卖、租赁等形式,吸引了民间资本和个人资本投入。同时对竣工合格的水利设施,茶陵县实行“省级1500元/亩+县级150元/亩”双重奖补。既解决了农田灌溉用水难的问题,又减少了农民的建设负担,同时增强了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以资产经营权换村组防汛责任,促进防汛保安。投资者在获取经营权的同时成为工程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防汛期间,投资者经营者要无条件服从防汛抗旱指挥部门的统一指挥和调度,认真搞好水利工程的管理、维修和维护,备足抢险物资、器材,切实掌握水情、险情,及时向防汛抗旱部门报告,形成了塘塘有人管、库库有人守、山塘水库都有人负责的格局,有效确保汛期安全。

  2015年冬,红旗村经多方筹资获项目建设资金350万元,其中“一事一议”及县财政奖补资金108万元,山塘承包租赁资金15.8万元/年,各组农民人平投工投劳35个,共建设“五小”水利工程21处,其中山塘新建3处,山塘扩建4处,山塘清淤防渗9处,渠道防渗5处。工程竣工后,全村基本上可实现旱涝保收,新增灌溉面积100余亩,改善灌溉面积550亩,年增加粮食产量5.25万公斤,农民人均年增收134元。

  截至目前,全县近年来共完成“五小”水利总投资2.69亿元,其中县级财政投资8867万元,撬动民间资金9800万元,群众投劳折资8256万元;共兴建水利工程2336处,新增、恢复灌溉面积11.58万亩,有效疏通了农田间的“毛细血管”;工程受益总人口24.6万人,年增加农业生产能力值达4686.3万元。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刘娜 通讯员 朱程军 姚丹

编辑:洪政

本文为水利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huili.rednet.cn/c/2016/10/14/72994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水利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