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构建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网 打造好山好水好风光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曾扬 编辑:实习编辑 陈珏 2016-04-28 08:50:42
时刻新闻
—分享—

  围绕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目标,省水利厅党组提出要全力构建“水生态网”。如何构建“水生态网”,重点是要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以“水生态文明城市”“水美乡村”示范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水清、水净、水美”的水生态环境,打造好山好水好风光,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从根本上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健全“六大体系”
  
  作为生态之基,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支撑。构建水生态网,要围绕保障水系的完整性,增强水体的流动性,提高水质的良好性,保护水生物的多样性,发扬水文化的传承性,健全“水安全保障、水资源配置、水环境治理、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水文化提升”六大体系,从根本上提高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健全稳固可靠的水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城乡防洪排涝供水能力。按照“保生命、保生活、保生产”的目标和各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的要求,统筹推进水库、堤防、涵闸、蓄滞洪区等防洪工程建设以及山洪灾害防御等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统筹推进城乡饮用水水源地建设和保护,构建与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防洪网和供水网,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健全调控自如的水资源配置体系,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坚持开源节流、总量平衡,以湘、资、沅、澧四大流域及洞庭湖区为单元,统筹农业灌溉、城乡供水、生态用水需求,强化骨干水源点和输配水工程建设,实行跨流域、区域调度水资源,妥善解决区域性、季节性缺水问题。
  
  健全多管齐下的水环境治理体系,提升水环境质量。从影响水环境的源头入手,推进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深化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与改造,提高中水回用比例,严格入河湖排污口管理,从源头减少入河污染总量。继续大力推进河道保洁工作,确保河面河岸垃圾清理常态化,持续改善河道水环境。整县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因地制宜开展生活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处理,积极整治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同时,大力推进城乡黑臭水体和河涌、沟塘综合整治。
  
  健全严格管控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全面落实“三条红线”。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水生态网建设的核心,加快健全和完善“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着重从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用水计划管理三个环节,严把取用水许可的源头关、审批关、计量关。通过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双控行动,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优化用水结构,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布局;通过强化水功能区监管,推广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倒逼水资源、水环境保护。
  
  健全协同高效的水生态保护体系,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推进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水土保持、矿山植被修复等生态工程,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加强湿地资源的保护和滨河(湖)带生态建设,提高岸边生态水平和污染物的自然降解能力。在水源保护区、江河源头区等重点区域,以封育保护和生态修复为主,因地制宜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构筑生态屏障。
  
  健全多元特色的水文化提升体系,传承和弘扬水文明。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条件,以古代水利工程、水乡文化等为主题,构建多元化的湖湘水文化体系。以传统水文化遗址挖掘和保护为重点,注重现代水利规划、工程设计中文化元素的融合,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治水理念,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品位。以水景观、水利风景区、湿地公园、水工程等建设为载体,增强水文化知识宣传与科普教育功能。
  
  ●构建高质量的水生态环境体系—
  
  突出“四大重点”
  
  加快构建水生态网,既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也要抓住重点、尽快见效。近期,应突出“河湖沟塘清淤疏浚、水土保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四大重点,构建高质量的水生态环境体系。
  
  突出河湖沟塘清淤疏浚。以洞庭湖区、四水尾闾地区、县级以上城区黑臭水体以及农村禽畜水产养殖污染严重的河塘等为重点,大力实施河道控源截污、调水引流、沟渠清淤疏浚等工程,坚持恢复自然连通与人工连通相结合,恢复河道、沟渠的连通性和输水能力,全面解决水流不动、灌排不畅及水环境差等问题,提升河湖水环境容量,构建“格局合理、循环通畅、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江河湖库水系体系。
  
  突出水土保持。以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矿产开采区、工程建设周边等区域为重点,坚持山水林田路一体,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等进行综合治理。注重把水土流失治理与合理开发利用、农民脱贫致富、水源地保护等结合起来,最大限度扩大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边际范围,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突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以124个省级重要水源地和千人以上分散水源地为重点,加快水源地保护区划定,设置明显的地理界标、警示标志及护栏围网等隔离设施。开展水源地现状调查评价,摸清风险源,加强水源地的水质监管监测,随时掌握水质状况。坚决关闭保护区内排污口,取缔与供水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严厉打击保护区内网箱养殖、旅游、餐饮等一切可能威胁水质安全的行为。同时,积极推进县级以上城市第二水源或应急备用饮用水水源建设,保障应急状态下的供水安全。
  
  突出水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对照“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安全屏障建设需求,以水资源紧缺、水生态脆弱和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区域为重点,强化水域管理,划定河流、湖泊的管理和保护范围,明晰水生态功能定位和空间分区。协调好水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倡导仿自然、低影响水工程建设,维护河流天然形态,避免河道过度“硬化、白化、渠化”,维护湿地、河湾、急流、浅滩等多样性栖息生境。加强拦蓄水工程生态调度,满足河流生态需水。推广“一号重点工程”经验,推进以流域为单元的综合管理,全面落实水功能区划,建立和完善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
  
  水资源问题成因复杂,表现多元。构建水生态网,不能急于求成,要避免罔顾当地水资源和水生态条件,片面追求区域水生态环境的表面改造,必须经过长时间不懈的努力,严格遵循保护优先、因水制宜、量水而行、突出特色等原则,以水生态文明城市和水美乡村示范建设为引领,严管理与重治理并举,打好攻坚战和持久战。

  (湖南省水利厅资源处 曾扬)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曾扬

编辑:实习编辑 陈珏

本文为水利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huili.rednet.cn/c/2016/04/28/73117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水利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