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莽山:实现 60 多年的水利梦 谱写了水生态新篇章

来源:红网 作者: 编辑:严欢 实习生 朱婷劼 2018-01-18 14:51:10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卢欣 郴州报道

  “六十年水库梦圆”,70多岁的宜章老汉刘富良几乎每天都要看看莽山水库的工地。莽山修水库,这个梦陪伴他度过了大半生,如今终于梦圆。

  在湖南省宜章县,和刘富良一样,60余万老区人民有一个共同的梦:修建莽山水库。

  刘富良是天塘镇菜子冲村村民,因为修水库他成了库区移民,但他一点也不后悔。他至今记得自己年轻时上坝挑土的日子——全村村民凭手挖、肩挑和自制的独轮小板车拉,只为拥有一座能够蓄水防洪的水库。“那时候全村总动员,大家挽着袖子,日夜开工,就为了有个小水库。”

  “我们这山高石头多,没有水库就是险山恶水,但有了水库就是好山好水。”刘福良一边说,一边看着窗外正在建设的水库和移民村。他说,没想到大家的梦会以这么宏大的形式实现。

  往事:河里“没保险”洪灾连旱灾

  位于湖南最南端的宜章县,是邓中夏故里、湘南起义策源地,也是国家罗霄山脉片区集中连片扶贫攻坚县。境内南北地势高峻,群山叠嶂,中部为丘岗盆地,且地势崎岖,相对高差大,河流则多属雨源性河流,易涨易落。与广东交界的莽山,更是地形复杂,山峰尖削,沟壑纵横。

  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使得宜章县降雨年际变化大,年内分布不均,又因这一带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地表土壤保水功能差,当地村民饱受洪涝、干旱无常之苦。打开建国以前的《宜章县志》《大事记》,记载最多的是旱魔、水害。

  据县志记载,“民国19年(1939年)5月,莽山大水成灾。时淫雨三日,夜半,天塘湾、南门庄一带山岸崩裂百余处,砂石碎下,竹山坝村落二十余首被冲洗,竹木家具蔽开而下,水势溢横,大庙天局学校概被漂流,教员、学生、团兵、居民死者99人,田被冲洗不能复业一千六百余亩。”

  建国后,共发生大小洪灾30余次,每次水灾都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危害与损失。其中,据宜章县《水利志》记载,从1950年至1988年,累积受灾面积254.4万亩,成灾成积117.2万亩,因旱欠收粮食16.41万吨。

  又据县志介绍,1989-2000年间,宜章县境内发生洪涝水灾15次,日降水量大于150米的特大暴雨出现了7次,特大洪涝灾害约三年一遇。有三个暴雨中心,一是南部的莽山,二是中部骑田岭下的城关、梅田镇一带,东北部赤石乡和瑶岗仙镇一带。

  “天呀!这还是我们的村子吗?一夜之间河流都改道了!”2006年7月14日-16日,暴雨肆虐宜章县,其中长乐水粟源站24小时降雨量299.5毫米,全县受灾人口45.2万人,作物受灾面积41.35万亩,交通中断,严重的洪涝灾害造成全县重大经济损失。

  78岁的谷禧粮老人说起这场山洪就忍不住失声痛哭:“没见过这么猛、这么大的洪水呀!虽然疏散及时没有死人,可损失惨重。

  而在当时洪灾过后的采访中,惊魂未定的人们不约而同地提起1985年的那场洪灾。讲到当时暴雨没这么大也没这么猛,只是渔溪河一带受灾。但由于人们没有及时撤离危险地带,死伤惨重,不少人在睡梦中被冲走。

  宜章山区居民常说水利是河湖里的“保险”,河里没“保险”,便水灾连旱灾。正是由于长乐水流域内无防洪控制性工程,沿河两岸防洪标准低,只要莽山地区日降水量超100毫米,长乐水沿岸就会出现严重的洪水灾害,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长乐水沿河两岸的财产越来越多,同样大小的洪水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

  同时,因降水分布不均,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旱灾成为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1998年,正当湘北洪水泛滥之际,宜章县却遭受罕见的特大旱灾。全县27个乡镇全部受旱,水稻受旱面积24.2万亩。全县大部分山塘、水库干涸,致使8万余人、4万余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2002年水灾带来的危害损失尚未平复,2003年旱灾又降临宜昌县。这一年7月,因为几乎没有降水,宜章的鲁塘村陷入困境,一口约100多平米的水塘一度称为他们那惟一一口有水的山塘,浑浊黄色的水面漂着一层灰色的叶子,池塘中央高一点的地方已经露出了石头,鲁塘村2个组13户50多口人就靠着这一口有点发臭的水池度日。

  这一年年总降水量较多年平均少了40%,6月份后持续高温少雨,7月份降雨量仅0.9毫米,夏秋连旱,全县27个乡镇全部受旱,农作物受灾面积22.23万亩,干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2亿元。

  据统计,旱灾频率表现为一般干旱为2-3年一遇,大旱为5年一遇,特大旱为10-15年一遇,且随着时间推移,旱灾越来越频繁。缺水而悲,多雨而泣。频繁的洪水干旱之患,成为世世代代宜章人的心头痛,也坚定了他们修建水利设施的心,调蓄、滞洪、错峰,调治宜昌县洪涝灾害、干旱缺水的水利工程——莽山水库成为他们的梦。

  奋斗:60余年圆梦莽山建水库如跑“马拉松”

  宜章人民为了根治水旱灾害,改变农业生产条件,迫切要求修建莽山水库,而其中的过程颇为坎坷。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在宜章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就有代表提出兴建莽山水库。

  1958年,宜章在回龙头(上坝址)建土坝,拉开了兴建莽山水库的序幕。后因国民经济调整压缩基本建设,省委决定莽山水库工程停工停建。

  尽管工程被叫停,但执着的宜章人不气馁、不放弃。为了这方水土的安全与富饶,多少年来,他们代代接力,争相奔走,积极争取立项。

  1960年4月,省水利电力厅委托水利电力部长沙勘测设计院对莽山水库进行初步设计,编制了《莽山水库工程初步设计书》。然而,当时因国民经济困难,没有批准实施。

  1973年,省水利电力厅根据湖南省委关于“开发湘南”的指示精神,派出省水电勘测设计院,对莽山水库工程重新进行勘测、规划工作,编制了《宜章县莽山灌区工程规划报告》。后因国民经济再次调整,水利建设处于低潮,兴建莽山水库工程再次搁置。

  1993年3月3日,省水利水电厅下达了关于《莽山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在项目审查时认为:莽山水库按中型工程和大型工程建设移民人数基本相同,而按大型工程建,效益倍增,因此,建议按大型工程项目报建,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投资。

  2002年,莽山水库列入了国家“十五”规划。

  2010年4月22日至24日,国家水利部委托水规总院在北京对《莽山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进行了审查。

  2011年4月,水利部向国家发改委报送了莽山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审查意见的函,建议审批立项。同年7月,省发改委也向国家发改委递交报告,请求审批莽山水库工程项目。

  2012年6月,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组织专家组来到宜章县,对项目建议书进行现场踏勘。12月,国家发改委对《项目建议书》进行了批复。

  2014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将莽山水库列入了全国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并列入了2015年开工建设的27项重大水利项目之一。

  2015年2月28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关于湖南省莽山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4月下旬,水利部组织专家在北京对《莽山水库工程初设报告》进行了评审并通过。

  至此,盼了60多年的莽山水库,终于尘埃落定。

  “为了水库”我搬家 村民移民不失落

  瑶族女子袁月娥说,从她爷爷辈起就说要建水库,现在她自己的孩子都上小学了,一家四代人总算盼到了这一天。

  2015年5月21日,莽山水库工程建设正式启动,全县村民无不雀跃欢喜。而修建关系到沿岸5个村民小组的移民搬迁与水上旅游开发,需要修建码头,以满足水库蓄水之后两岸居民生活的需要与旅游开发需求。根据规划,淹没区为天塘乡菜子冲8、9、10组和莽山乡刘家村,共淹没土地4174.9亩(其中耕地886亩)、260户农家约1077人、房屋面积57675平方米。

  刘家村第一支书刘继元说,“莽山水库是宜章60多万人60余年的梦想,我们肯定听从上级调度安排,配合库区移民腾地。”

  要搬迁移民的村民更朴实,一句“这是(为了)水库”就够了。今年30余岁的3组村民张日顺2个小孩、3亩水田,自办了个放养山鸡养殖场,年出笼1万只左右,年纯收入约7万元。当问及水库移民了怎么办,他并不担心,“如果过几年要搬了,大概也会在山上养鸡,估计影响不大吧。”妻子李菊梅觉得,建水库种田是没地种了,相信政府会有所扶持,如果旅游更旺些,可能鸡会更加好卖更加有价。

  天塘乡菜子冲村8、9、10组,小地名下燕村,是水库的坝址,水库蓄水后整个盆形下燕洞将高峡出平湖,这里的人们心里既有忐忑不安,也有新期盼。

  “从1992年提出到这里建坝修水库,等了10多年,2007年我家实在没地睡了才建了房,现在终于又讲建水库了。”10组村民包寿亮今年51岁,2个儿子共9口人,花了近30万建了3层全现代装修楼房,门前还有一台新面包车。“看来又要建房了,建水库是好事,我们还是要支持的,全县人民都等了几十年了。”

  为保障移民征地顺利开展,确保移民的合法权益,宜章县政府主动承担起征地拆迁责任。宜章县委、县政府与项目法人签订移民安置包干协议,先后出台了《莽山水库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搬迁安置暂行办法》《莽山水库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实施方案》《宜章县莽山水库移民安置奖励扶助办法》《莽山水库工程莽山瑶族乡移民过渡搬迁安置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推进移民安置工作。

  同时,宜章县委、县政府将莽山水库工程建设纳入年度综合绩效考核内容,按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责任落实到人,严格考核。

  第一个成功实现PPP模式的项目

  莽山水库工程社会效益显著,但经济效益较差,成为吸引社会资本的短板。在水利建设中,宜章县解放思想、敢于创新、积极探索、大胆引进PPP模式。

  为使招标获得成功,县委、县政府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提供优惠条件,以增强项目的投资吸引力。最终,PPP模式的运作,使得莽山水库工程成为全国172个重大水利项目中第一个成功实现PPP模式的项目。

  为使效益最大化,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最大化提高项目综合效益,莽山水库项目实行项目法人招标模式,招标单位为宜章县人民政府。

  宜章县政府与中标单位实行“分配式”的风险分配机制,项目法人承担该项目的资本投入、运营成本超支等商业风险,宜章县人民政府承担建设成本超支、年度基本收入保证、政策变化及不可抗力等风险。社会资本方项目公司获得库区特许经营权后,可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开发项目潜力,利用社会资本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结合紧邻莽山森林公园4A级景区及水库下游温泉带的优势,打造生态、环保、山水一体的休闲养生、观光娱乐等方面的综合旅游开发项目,促进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带动村民致富,充分发挥莽山水库项目的综合效益。

  莽山水库工程引入社会资本,缓解了当地政府资金筹措压力。其实行国家投资与引入社会资本建设经营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国内项目法人招标确定投资主体,创新了建设经营模式,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

  水库枢纽工程建设采取“投融资—建设—经营—移交”的模式,特许经营期为44年(含建设期4年)。灌区骨干工程建设采取“建设—移交—付款”的模式,项目竣工后移交县政府管理,项目法人出资的工程款由政府分3年按4∶3∶3的比例偿还,偿还期资金利息按8.55%计息。莽山水库枢纽工程总投资近10.6亿元,社会资本投入4.2亿元,占总投资额约40%。因此,在4年的建设期内,政府每年减少了1亿元的投资,有效缓解了政府筹资压力。同时,社会资本到位快、到位率高,能较好地解决政府资金到位慢的问题,加快了项目前期和项目建设进度。实行项目公司运营机制,也能较好地保障建设进度和经营效益,确保建设目标顺利实现。

  就这样,第一个成功实现PPP模式的项目在大山间动工了。

  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水库枢纽工程和灌区骨干工程,水库枢纽工程含莽山水库、灌溉引水发电系统和下游反调节水库。莽山水库正常蓄水位395米,水库总库容1.33亿立方米,电站装机1.8万千瓦。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1.2万亩,自反调节水库取水。左干渠全长35.8公里,右干渠全长41.62公里,5条支渠全长67.89公里。该项目拟用地总面积为607.15公顷,工程总工期48个月,工程总投资为161370万元。

  同时,莽山水库库区规划建设5个旅游码头,码头修建方案和设计图纸已经出台,正在完善争资立项相关工作,最大按照每年接待30万游客设计,以满足水库蓄水之后两岸居民生活的需要与旅游开发需求。

  60多年水利梦圆,如今,莽山水库工程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水库建成后,可有效调控长乐河上游山区洪水,提高中下游地区防洪标准和农田灌溉保证率,缓解当地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和供电紧张状况。

  同时,它还可增强对途经湖南省的武广高铁、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衡武高速、107国道等国家重要交通干线的安全保障能力,对促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群众增产增收和脱贫致富,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水利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