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信息网结构示意图
一、编织“智慧水信息采集网”
充分利用卫星全球定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无线传输等现代通讯技术,实现水利信息采集自动化,资料数据化。将各种分布式的水利工程精确定位信息和实时水信息自动采集汇总,编织一张集全省雨水墒情、防汛抗旱、山洪灾害、数值预报、卫星云图、雷达信息、水库工情、湖区排涝、水质监测、河道保洁、采砂监管、取水用水、水土流失、灌区信息、大坝安全等方面数据源的智慧水信息采集网。
“十三五”期间,将通过采集方式改革和技术装备改造,进一步优化水信息站网功能和布局,实现采集要素的自动化、可视化、多元化,全面提高水信息采集的能力、水平和覆盖面。
二、铺设“智慧水信息传输网”
智慧水信息传输网是一张连接空间立体信息的虚拟水网,是水利信息化的基础保障,是水利信息传输的“高速公路”。传输技术包括光纤通信,卫星,移动通信等,“十三五”期间,为实现湖南省水利系统对工程监控、视频会商、三维展示、行政事务办公、在线实时业务展现的需要,拟对全省水利省-市-县-乡骨干专网速率进行全面升级,对省厅、市(州)、县(区)局的现有局域网进行提速改造,提升水利对外互联网出口带宽,铺设一张高速、安全、稳定的“智慧水信息传输网”。
三、打造“智慧水利云数据中心”
优化水利信息化总体架构,升级各类信息通信网络设施,建设面向全省开放共享的水利云计算平台,实现不同部门、区域的各类软硬件资源集约整合、动态扩展、按需分配和共享服务,并建立健全“云”支撑体系,为搭建湖南水利“智慧水利云数据中心”提供基础保障。
围绕湖南水资源开发利用和防汛抗旱需求主线,积极开展水利综合数据库建设,通过建立全省统一的数据存储体系,形成新型水信息服务体系和管理架构,规范传输信息流程,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综合利用。采用分布式计算和存储技术,建设省、市、县三级统一水利综合数据库。通过一库建设,实现标准统一,数据共享;通过多途径的存储手段,为信息共享,信息服务提供数据保障。
“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完善建设水利信息网络安全体系,按照“高可用、容灾、持续运营”的全面业务持续管理思想,建立高标准的水利云数据中心运维保障平台,开展数据中心管理服务。
四、搭建“智慧水利指挥决策系统”
深入研究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特点,建立集成相关区域雨情、水情、工情、旱情、灾情等要素构成一体化的数字集成平台和虚拟环境,提供可视化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达到“实时监测、快速传输、准确预报、优化决策、精准调配、高效管理”的目的。
建设全省统一的“一张图”水利地理信息系统,整合水利普查数据成果,融合大比例尺河湖勘测数据。开发数据管理、三维地图、移动采集和平台门户等服务子系统,搭建基于云服务环境的湖南水利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利用服务平台资源,实现在线信息发布、专题地图制作、等值线绘制、三维地图表达等技术应用。
结合水利行业应用及发展趋势,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融入到水资源管理及水利工程等应用中,提供海量空间数据管理和专业制图解决方案,建立完整的水利资源信息库,实现资源统一采集、处理与管理,为编制水利发展规划、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提高水利情势分析评估、仿真推演、监控预警等能力提供坚实可靠的支撑和保障。
逐步实现“云端部署、终端应用”的“云+端”水利业务应用新模式,实现资源的集约化,业务流程的扁平化,应用方式的移动化,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从而提高水利业务系统整体效率、效益和效能。
五、延伸“智慧水利对外服务平台”
湖南水利积极、主动拥抱互联网,建立智慧水利对外服务平台,即对社会的“一体化”应用,“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互联网+”效益最大化。
继续完善和升级对外宣传与发布服务系统。从单纯的收集、整理、保存水利江河基础数据,转变为对数据的深加工,形成社会需求、群众关心的服务产品。形成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水情预报、水质通报、水污染动态消息、防洪评价、水资源论证、饮用水质量鉴定、旅游景点水信息发布等,进一步向服务型政府转型。
进一步规范湖南水利政务基础信息的采集和应用,完善水利电子招标投标体系建设,建设水利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推动水利信息公开,及时向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水利信息。整合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的交换体系,全面支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构建“智慧”水网 支撑水利创新发展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江冬青
编辑:实习编辑 陈珏
2016-04-29 09:15:58
(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江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