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村水电】繁荣发展 绿色惠民谱写新篇章

来源:红网 作者:刘娜 张锐 王钧正 编辑:袁思蕾 2016-01-28 09:06:46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湖南省抓住这一重大机遇,积极探索新时期治水思路的实践途径,锐意改革,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成效显著,为湖南省经济、社会、生态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红网从即日起,围绕“十二五”时期湖南水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陆续推出“湖南水利‘十二五’系列报道”,和网友共同见证湖南水利从传统向现代跨越的改革发展之路。
  
  系列报道: 【湘江保护】通力合作 专项整治 还母亲河一江清碧
  
             【农田水利建设】创新机制兴水利 畅通“农业命脉”
  
             【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稳步推进 汩汩清流润泽万家

  湖南省靖州县贯宝渡代燃料项目区


  时刻新闻记者 刘娜 通讯员 张锐 王钧正 长沙报道
  
  傍晚时分,在慈利县朝阳乡洪源村,以往的炊烟袅袅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家家户户门前架起的电力线路。“过去烟熏火燎,如今干净亮堂。”洪源村村党支部书记吴光政告诉记者,如今村民做饭、洗衣、烧水,全部都用上了电,“实施小水电代燃供电后,每度电价只要4毛钱,既方便又实惠”。
  
  慈利县朝阳乡洪源村只是受益于湖南农村水电建设的一角,“十二五”期间,湖南省农村水电蓬勃发展,巩固提高。五年间,湖南在农村水能资源丰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进一步开展了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的建设,在“民生水电、平安水电、绿色水电、和谐水电”建设方面实现新进展,谱写了新篇章。
  
  目前,湖南省的农村水电遍及全省的14个市州的94个县市区,提升了农户的用电质量,同时也带动了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强农惠农、扶贫解困,农村水电已成为湖南省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成为改善民生和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在郴州市白露塘镇观山洞村,村里共有10个组,280户,1200多人,耕地面积1800亩。观山洞村的村级电站多年年平均发电200万度,村里的集体财政收入有了稳定来源。村里每年至少拿出15万元用于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的社会福利事业建设。
  
  为增强贫困户脱贫“造血”能力,湖南省鼓励和引导农民以入股等形式参与农村水电开发。在桂东县,除了财政扶贫资金960万元的投入,当地政府还从小水电入网、贷款等方面扶持,引导126个行政村入股兴办水电站。每年村级集体可分红利160万元以上。农民群众参股小水电达8000余户,每年可分红4500多万元,每户年均增收5600元,许多山区农民入股“小水电”脱贫。
  
  结合本地实际和地方特色,炎陵县电气化项目西坑电站所在地的农民,以电站需征收的土地费和青苗补偿费作为原始股金投入电站,股金年分红利率可达到20%,当地农民也走向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此外,不少地方在发展农村水电的同时,还注重实施改电、改路、改水、改厨、改厕等配套工程,改善了当地基础设施水平,村容村貌得到提升,山区农民得到了更多具体实惠。
  
  靖州县贯宝渡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在项目区的改造中,靖州县政府投资90余万元,修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处,解决2300人的饮水问题;投资75万元修建一条3.6公里的村级公路;投资21万元,实施完成21户农村危房改造;投资60万元实施多能互补工程,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42户,建设沼气池215口。这些举措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贯宝渡村被国家授予“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千家村”等荣誉称号,成为山区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亮点。
  
  在放下砍柴斧头走上致富之路的同时,农村水电建设对保护森林植被方面也发挥了重大作用。通过开发山区丰富的小水电资源,为山区农民提供了廉价的电力。以往依靠砍伐树木作为生活用能的传统生活方式改变了,家家户户用上了优质、清洁的电能,保护了森林植被,也改善生态环境。
  
  山更青了,水更绿了,农民也更富裕了。目前,湖南省项目区已供电的22个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可保护森林植被面积约56万亩,每年减少木材消耗量近5640万公斤,可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23万吨,余电上网电量可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31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0.033万吨。
  
  农村水电的繁荣发展,走的是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同时也惠及当地农民,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湖南作为一个水利水电大省,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动下,农村水电将再谋新发展,继续谱写新篇章。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水利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