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县桐仁桥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宁乡市东湖塘镇山塘修缮一新。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彭超 长沙报道
深秋时节,行走在长沙的田野乡间上,收获的气息扑面而来。一条条焕新的沟渠,一口口新整修的山塘,像丝带,也像珍珠一样在村落铺展开来,成为别样的风景。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农业的命脉。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好水的作用,润泽农业生产、滋养农民生活?今年以来,长沙市水利局积极推动实施农村水源保障及灌溉能力提升项目,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
秋日里的长沙县高桥镇百录村,处处是一片片金黄的稻浪。水稻种植离不开水,今年年底,种粮大户李欣只要刷一张卡,承包的400多亩农田就能用水无忧。“搭帮灌区改造,现在用管道和智能设施灌溉,刷卡就有水流进田,还有专门的人看水,再也不用半夜去渠道看水、‘抢水’了,亩均粮食产量也提高了。”看着不远处的桐仁桥灌区,李欣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长沙县桐仁桥灌区建成于1979年,是长沙市35处中型灌区之一。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3万亩,覆盖高桥、路口、青山铺、福临、果园5个镇共14个村,灌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灌区基础水源为自有的水库、山塘、河坝、机埠,补充水源为桐仁桥水库。
长沙县桐仁桥灌区既承担了农业灌溉任务,又要保障农村安全饮水。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主要对灌区主干渠、支渠险工险段、渗漏严重段进行防渗衬砌,对渠系建筑物安全隐患渡槽进行拆除重建,并配套建设水价改革计量设施,补水泵站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改造对沿线信息化设备、闸门进行升级,每条支渠下游段一定距离安装节制闸,放水时可改善支渠水力条件,保障支渠末端供水正常。沿线的测流点数据能够通过4G共享至灌区智慧管理平台,作为水库放水闸门、干支渠闸门、补水泵站调水依据,提升灌溉效能,优化灌区内水资源调度配置。“改造一新的灌区投入使用后,村镇蓄水能力提升,农田用水综合效率会进一步提高。”长沙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山塘是农田的蓄水池,其蓄水能力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的收成。在一些农村,许多山塘因年久失修,蓄水能力严重不足。近年来,长沙市开启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山塘“手术”,让山塘焕发生机。
作为宁乡市东湖塘镇的重点骨干山塘,荷叶塘曾因年久失修,淤塞严重,蓄水面积从41.5亩缩减至32.4亩,灌溉面积由485亩萎缩至102亩,整治迫在眉睫。2024年底,东湖塘镇开始对荷叶塘进行整修。经过大半年施工,山塘修缮一新,新增蓄水量4万余立方米,恢复灌溉面积400余亩,防洪抗旱能力也显著提升。“真是好水,种田再也不怕缺水了,稻子会有好收成!”站在修缮一新的塘坝上,村民们纷纷感慨。
“沟渠通了,用水有保障!”“政府做了好事,完成了我们多年的心愿!”……无论是在长沙县桐仁桥灌区,还是宁乡市东湖塘镇,村民们朴实的话语讲出了一个个水利工程建设惠及民生福祉的生动故事。
今年,长沙农村水源保障及灌溉能力提升项目纳入了省级重点民生实事项目。长沙市水利局在全市划定以粮食主产区、灌溉水源困难等地区为重点建设区域,以丰富水系灌溉网络,优化基本农田灌溉为着力点,持续聚焦农户最关切的现实问题,着力疏通水系、畅通水流、增加水量,确保“旱能灌、涝能排”。
针对农村山塘数量多、分布广、管理难的实际问题,还开发“一塘清水润乡村”的山塘管护APP,对山塘的地理位置、具体功能信息进行整合,形成了“精确定位、精准管理、精细治理”的山塘管护体系。
据悉,长沙农村水源保障及灌溉能力提升项目目标任务为: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3.7万亩,新增蓄水能力571万方。截至10月20日,已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3.3506万亩(其中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2.7万亩,“中梗阻”渠道畅通项目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0.6506万亩);已新增蓄水能力517万方(其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新增蓄水能力250万方,农村小水源蓄水能力恢复和山上经济作物灌溉水源保障能力提升项目新增蓄水能力267万方)。
“本月底,长沙农村水源保障及灌溉能力提升项目所有目标任务都可以完成。”长沙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沙市将继续科学规划、统筹实施,让山塘、水库、沟渠这些看似微小的水利单元,成为保障农业命脉、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坚实屏障。
来源:红网
作者:彭超
编辑:胡红叶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shuili.rednet.cn/content/646955/99/154140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