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潭县谭家山镇霞峰村海棠组,水龙头长久沉寂曾是压在30户100余村民心头的巨石。早年铺设的DN110管道越显细窄,面对地势与旱季双重压力,涓涓清流难越稍高坡地——灶台边空荡的水缸,邻里间借水的不便,埋着村民沉甸甸的焦虑。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党委、政府心之所系。谭家山镇迅速行动,组织专题会议反复权衡:政府全资难长久,邻组支援力不足。最终,一条凝聚最大共识的新路脱颖而出——政府补一点、群众凑一点、自来水公司帮一把。这个方案,既彰显政府解忧决心,也尊重村民“家园自己建”的主人翁精神,更依托专业力量的技术智慧。
决心落地,行动雷厉风行。在镇长、副镇长的调度和跟进下,投资约3万元的供水改造工程火速启动:政府财政投入1.5万元担当“主心骨”,受益村民主动自筹5000元,自来水公司则以人工、机械及技术力量补齐缺口。三方合力,只为清泉早润心田。
烈日炎炎,施工队挥汗如雨。500余米老旧管道被小心掘出,更“强壮”的DN160新管取而代之。挖掘机的轰鸣,此刻成了村民耳中最动听的“希望进行曲”。一条承载民心的“新动脉”,正向着坡上人家坚定延伸。
当清流终于顺着新管,欢快涌进海棠组村民家中,水龙头前绽放的笑容比什么都珍贵。看着满缸盈盈清水,听着久违的哗哗声,村民们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他们说:“踏实了,再不用眼巴巴盼水、愁水了……”
一股清泉,流进的是灶台水缸,滋润的是村民心田。霞峰村海棠组告别“用水难”,生动刻下“共同缔造”的基层治理样本:政府担当引领、群众积极参与、专业力量倾情助力。三方攥指成拳,终将揪心事化作幸福事,为化解复杂民生难题贡献了饱含真情和智慧的“谭家山经验”。
来源:湘潭日报
作者:尹义龙 邹耀宸
编辑:刘秋平 实习生 梅寒
本文链接:https://shuili.rednet.cn/content/646942/52/15207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