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姚宇超 贺卫玲 长沙报道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金秋时节,行走在长沙市宁乡市广袤的乡村田野上,处处是欣欣向荣的收获图景。一条条重整新装的沟渠,穿梭在田间地头;一口口新整修的山塘,像珍珠一样铺设在村落。
“山塘带动果园经济,村民口袋鼓起来了。”“沟渠通了,用水有保障,又是一个丰收年。”……百姓口中一个个好消息,正是宁乡以水利工程建设惠及民生福祉的生动故事。
近年来,宁乡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为指引,实施“千塘万亩清淤”“二十万米沟渠疏浚”“百井万米找水打井”三大水利工程,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推进民生水利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水”。
水旱无忧,村民精气神足了
水兴则邦兴,水安则民安。宁乡的“水情”自古以来就很复杂。一方面,宁乡并不缺水,境内长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62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水系有22条;另一方面,宁乡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阶段,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再加上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平衡等原因,又相对缺水。
如何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让水资源产生更大的效益是摆在全市各级各部门面前的一道重要命题。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挑战,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更好地应对极端干旱天气,宁乡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行动,实施三大水利工程建设,将治水兴水上升为推进三农大发展的主战场。
“老百姓天天和土地打交道,有了水,就有了发展农业的底气,山塘清淤建设把大家的精气神都提上来了。”在宁乡横市镇南塘组,20多亩的水域碧波荡漾,为下游200多亩烟田带来生机。横市水管站站长潘向阳站在塘边上,看着成群的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抑制不住自己的喜悦:“我敢说,南塘清淤后,是横市镇发挥效益最大的一口山塘。”
南塘位于仁桥村南塘组,灌溉农田210亩,清淤前平均蓄水不到1米,清淤深度近2米,清淤后库容达到6.4万立方米,真正实现水旱无忧。仅2023年,烟叶种植就为村集体经济带来30多万元收入。村民们以前担心干旱,只种一季烤烟,现在下半年也可放心大胆地种晚稻了。
2022年底,宁乡市全面启动“千塘万亩清淤工程”,掀起全市山塘清淤、兴修水利的高潮。2022-2023年宁乡市通过省级、长沙市市级的支持以及全市的努力投入财政资金2200万元,带动社会投资3000余万元,共完成山塘清淤1177口,恢复蓄水能力500多万方,改善灌溉面积5万余亩。
纵横交错的农田沟渠,向来被称为农田水利的“毛细血管”,是农业灌溉的重要保障。宁乡实施二十万米沟渠疏浚工程,优先布局干旱供水死角和水旱灾害受灾严重区域,双季稻主要产区和万亩“四高”综合示范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示范打造和美丽宜居村庄创建区域,建成沟渠项目22.3万余米,预计增加农田灌溉面积12万亩。
水润民心、泽被万物。喝好水、用好水,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宁乡实施百井万米找水打井工程,缓解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难题。自2022年以来,宁乡市委市政府专门聘请省地质院专家团队,联合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单位技术骨干,下沉村组一线,成功建设应急抗旱机井186口,最大日出水量近2万方,解决干旱地区3万余人用水困难问题。
创新形式,源头活水有了
一口口新挖的山塘微波荡漾,一条条整修的渠道蜿蜒田间,一口口新井解决村民“渴”望,一个个民生水利工程,一项项水利惠民举措,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递出滚烫的民生温度,让宁乡因水而美、向水而强。
三大水利工程启动以来,宁乡因势利导,创新组织模式,通过规划引领和民主决策,充分发动群众筹资筹劳、献计献力,精致建设、精彩呈现,掀起了一场全民参与、战天斗地的水利建设大会战。
“去年大石魁灌区北干渠疏通后,稻田吃水不再难,今年的丰收更有保证。”资福镇红旗村沩泉二组种粮户朱正香对今年的收成很有信心。
北干渠是红旗村沩泉二组的灌溉水渠,建于上世纪80年代。去年8月底,正值晚稻保育期,太阳炙烤着大地,北干渠却淤堵断流了。若是10天内没通水,田地就会开裂,禾苗也会枯萎,意味着一年的辛劳就白费了,朱正香当时心急如焚。
一次全组村民参加的屋场恳谈会改变了这一局面,经过“当面锣,对面鼓”商量办法,上百名党员志愿者以及乡亲带上锄头、铁锹、锯子、簸箕,齐心协力,从天亮忙到天黑,北干渠在4天内就疏通完毕。当渠道内最后的“拦路土”被挖开,汩汩清水涌动着流入沩泉二组的农田,人群里爆发出欢呼声。
“山塘清淤,既能保障农业灌溉用水,还能保护生态环境,我们老百姓非常欢迎!通过我们前期宣传发动,村民主动参与进来,义务筹工达100人次,筹资30万元。”在花明楼镇靳江村烟塘塘坝上,望着一塘盈盈清水,该村村干部杨舍予告诉记者,清淤护砌,扩容增蓄,是造福一方、影响农业生产增收致富的项目,必须质量第一。烟塘在进行山塘清淤时,对堤体全部重新夯实。“我们首先采用了油黄土夯实,每30公分用压土机压一次,并用防渗膜一直铺设。山塘内坡,我们采用砂石水泥进行护坡来防风浪冲刷、防水土流失。”
夏铎铺镇鼓励企业或农民个体出资投劳开展山塘清淤,31口山塘全部提前竣工,并建立“有人管水、有序用水”机制,支持和鼓励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解决灌溉面积600余亩,预计可助力田地亩产效益增加15%以上。
灰汤镇按照“村组主导、群众筹劳、以奖代补”的思路,聚焦管好“盛水的盆”护好“盆中的水”,大胆创新小农水建设模式,将山塘清淤与耕地复耕统筹推进,开展山塘综合整治和清淤修复,让“小水源”变“微田园”,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坝塘镇坚持“不搞大建设、不搞大项目、清理小血管、打通微循环”,结合党员“三亮三比”行动,累计筹工筹劳50余万元,完成130口骨干山塘清淤。花明楼镇朱石桥村老党员杨培训带头实施大荷叶塘清淤护砌项目,发动群众筹资筹劳30余万元,清淤12000方,护砌500多米,新增蓄水能力10000多方,恢复灌溉面积300多亩。
“我们村的小农水建设项目位于经济作物示范种植区,项目已经完工,水资源灌概预计提高到80%以上,将改善灌溉面积500多亩。”双凫铺镇粟江村党支部书记杨俊明表示,目前全镇也正着力打造双明、粟江、双凫铺社区等粮食主产区的小农水示范片建设,以丰富水系灌溉网络,优化当地7500亩基本农田的灌溉问题。
“乡乡有典型、村村有项目、组组有行动、户户有投工”,宁乡人民的团结、力量、奉献和创造,成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制胜法宝”,也走出了走出一条农田水利建设的“宁乡路径”。
管家上线,水利新格局稳了
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建好只是起点,管好才能长远。在推进三大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宁乡为全市山塘、沟渠、水井“上户口”,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积极动员党员群众、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大户、“老把式”等乡村各类人才共同参与,解决“失管”问题。
在宁乡,每一口山塘边都立着一块“山塘管护牌”,标注着“塘管家”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刘益良是横市镇仁桥村南塘组的村民组长,也是南塘的“塘管家”。他说,山塘的管理与河流一样,责任到人、落实到岗、定期考核。担任“塘管家”两年来,他和村民代表、党员等组成护塘队,每天围着山塘至少要转两圈,查看水质、检查护栏、防止溺水、确定蓄水放水时间、确保不浪费……立在山塘边的公示牌,就是“责任状”。每一口山塘的名称、面积、责任人、工作职责、监督电话等一一公示,谁也不敢懈怠。
宁乡将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不断完善管护长效机制。实行常态管护,将河湖长制与田长制结合,建立“塘管家”和“小微水体片区河长制”,保证“一塘”“一坝”“一水”有专人管护,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志愿者就像呵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着这些水井、山塘、沟渠,通过“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形成了“事事有人想、事事有人干、事事有人管”的建设新格局和长效管理机制。
水利工程建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策;不是一蹴而就的突击战,而是久久为功的持久战。宁乡将持续把三大水利工程作为民生水利建设的主要抓手,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不遗余力地推进。
“今年以来,我们组织各级工作人员深入流沙河镇、东湖塘镇、灰汤镇、喻家坳乡等多个缺水乡镇,以及田坪、铁冲等水库进行调研走访,切实查找总结出水利建设中存在的渠道不畅、管网不通、缺少水源等六大难题,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开展三大水利工程,为宁乡粮食稳产稳收、防汛抗旱奠定良好基础。”宁乡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山塘清淤为例,从2024年开始,宁乡计划用10年时间整治隐患山塘11522口,将累计恢复蓄水能力2000多万方,相当于新增两中型水库,为农业灌溉及农村供水持续提供稳定的基础水源。
一个个方案、一个个规划似一支支如椽巨笔,构建出宁乡现代水网的壮阔图景,也彰显出宁乡市委、市政府治水兴水的决心和力度。
一条条沟渠通向田间地头,灌溉着希望田野;一口口山塘挺起结实腰板,担当起水旱无忧;一处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畅通着乡村的“毛细血管”,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协奏曲……广袤的楚沩大地上,不断掀起水利建设的新高潮,一幅人水和谐的高质量发展图景正徐徐铺展开来。
来源:红网
作者:姚宇超 贺卫玲
编辑:胡红叶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shuili.rednet.cn/content/646855/97/14424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