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水文章 农民粮满仓
——溆浦县水利保障粮食生产纪实
溆浦县水利局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近年来,溆浦县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治水方针,坚持系统思维、综合施策,打出了一套治水调水管水用水的“组合拳”,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强的水利保障。2022年全县完成粮食播面82.64万亩、产量37.05万吨,在大涝大旱之年实现了“双增长”,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历史。
一、坚持系统治水,让水利工程能蓄水、能防水
水利工程是防汛抗旱的“重器”。溆浦共有大小河流368条、总长2194公里、流域面积3290平方公里,水利工程建设点多、线长、面长。我们坚持系统思维,不断加大投入,统筹推进水利“四大工程”建设,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蓄、引、提、输、排水利工程网络。
一是加大堤防工程建设,提升防洪能力。坚持全流域治理,先后投入1.7亿元,完成溆水5个保护圈、3个防洪堤等堤防工程项目,共治理河道29.8公里,完成12公里岸线生态修复,县城防洪圈趋于闭合。新建了水东、黄茅园、低庄等6乡镇防洪工程36.3公里,为耕地和群众安全铸就了的“铜墙铁壁”。今年入汛以来,我县先后遭受6轮洪水侵袭,其中“6·2”“6·19”降雨刷新了全省6小时历史降雨极值。在堤防工程的强大防护下,实现了未垮一库一坝、未伤亡一人,农田受损1600余亩,仅占全县农田总量0.29%,有力保障了夏粮丰收。
二是加大水库治理工程建设,提升蓄水能力。溆浦共有上型水库145座,其中中型水库6座、小一型水库29座、小二型水库110座。我们坚持把水库病险治理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今年来投入1.02亿元,实施深子湖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完成了双溪桥等7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维修改造山塘水库26口。全县水库、山塘蓄水能力达到4.17亿立方米,其中今年新增12.8万立方米。被评为全省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之一。
三是加大灌溉工程建设,提升输水能力。溆浦水资源丰富,水库工程多。但由于渠道年久失修,水流堵塞、渗透问题较多,“水库有水、田地没水,看得见水、用不上水”现象比较普遍。为此,我们坚持把灌区建设作为粮食安全的主阵地,配套改造了渠道、灌排泵站、渡槽等骨干工程52.3公里,恢复、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近1.13万亩,全县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61.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92%。疏通了水利工程的“毛细血管”,打通了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将灌区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起来,按照“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建设高标准农田58.9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89.9%。被评为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先进县。
四是加大人饮工程建设,提升饮水安全。制定“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巩固提升建设。对历年修建的安全饮水工程,逐一明确运行管护主体,安排管护经费,实行每月一巡查,确保持续发挥作用。今年整合县级财政涉农资金1071万元,积极争取中央、省水利资金809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32处、农村供水维修养护项目81处、灾毁修复项目9个、修养护项目7个。同时,通过以奖代补方式,鼓励引导群众修建水井85个。全县农户饮水安全100%动态达标。
二、科学精准调水,让农田耕地喝上水、喝足水
今年7月至10月,我县平均气温高达31度,降雨量仅为3.6毫米,气温、降雨量均刷新1961年以来历史极值。面对历史罕见干旱,我们科学研判、积极应对,采取“蓄、引、调、提、送”等多种措施,全力保障农业灌溉用水。
一是科学调度蓄水。根据气像部门预报,县水旱灾害防御中心在第一时间启动了抗旱Ⅳ应急响应,提前谋划深子湖、金家洞、杉不塘等6座中型水库调度,为抗旱储备水源8000余万立万方米。旱情发生后,全县所有上型水库由县防指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最大限度发挥现有水资源的抗旱效益。深子湖水库两次住金家洞中干渠补水,补充水量17.28万立方米,减少水源浪费,最大限度保障农田灌溉。
二是精准精细供水。县防指坚持每天一调度,对全县用水保障情况进行全面摸底,精准测算用水量。县乡村三级分别实行“一把锄头”管水、“一个龙头”放水。全体县级领导下沉到乡镇,统筹指导调配乡镇水源;乡村两级干部上渠道、进田间,在渠堤和放水口,日夜守水护水,维持放水秩序。同时,县消防大队组织6辆消防车、乡镇组织300余辆车辆,每天不间断开展“点对点”送水,累计送水5.7余万吨。最大限度减少浪费,真正把水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三是想法设法引水。溆浦境内水系发达,溪河密布,地跨沅水、资水两大水系。我们想法设法从通江河流引水,解决农田、果园灌溉需求。县财政投入抗旱资金1.2亿元,全力保障引水抗旱。县水利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商务局为各乡镇、村紧急调配抽水机5017台、抽水管70余万米、汽柴油20余万升,并对抗旱设备、油料实行严格管理,确保引水工作有效有序开展。国网溆浦供电公司安装抗旱专用电表1049块,并落实抗旱电价优惠政策。在全县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下,有力保障了农田灌溉需求,实现了秋收粮食不减产。
四是全力以赴找水。全县发动组织2.7万余党员干部,由县级领导带队,深入各乡镇、村,与乡村干部一道爬山涉水、翻山越岭,通过观测、钻探、电测等方式,寻找新的水源。通过不懈努力,全县在旱情期间,新发现水源370余处。同时,县气像部门抢抓有利气象条件,开展5次人工增雨作业,作业后均出现中等以上降雨,累计影响面积约2000平方千米,极大地缓解了旱情。
三、推进高效用水,让农业生产节约水、珍惜水
溆浦属农业大县,是全国粮食主产县、全国油料主产县。全县共有耕地67万亩,农业灌溉用水占全县用水总量的60%以上。我们多举并措、多管齐下,把发展节水农业作为主攻方向,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用水效率。
一是严格管控用水总量。建立县级节约用水联席会议制度,加快推进水资源在线计量监控设施安装和用水调查统计。严格管控农业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纳污能力“三条红线”。确定农业用水量综合控制指标,分配各村水权水量并颁发水权证。严格按照“在政府指导价格下,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原则,供用水方签订合同,明确水价、水费及结算方式,收取的水费由用水管理组织(村委会)进行管理和使用,实行专款专用、专人管理,取之于水、用之于水。
二是大力推广节水农业。坚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分类推广滴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着力解决大水漫灌、浪费水资源问题。在油菜、玉米等大田作物种植区,大力发展适于机械化作业的浅埋滴灌,实现稳粮与节水“双赢”。在蔬菜种植区,重点发展节水保墒、减病降害的膜下滴灌,适度发展淋灌。在水果种植区,重点发展不易堵塞、施肥方便的微喷灌和小管出流。2021年全县农业用水总量同比减少10.5%,农业产值同比增长12.5%。
三是引导农民节约用水。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世界环境日”及乡镇赶集日等重要节点,积极开展节水宣传,让群众形成“爱水、护水、惜水”的生态理念,营造节约用水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发放宣传单、微信公众号、电视、村村响广播等多种形式,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农业节水政策宣传与解读,引导农民树立节水和用水付费观念,增强节水意识。
四、全民参与管水,让河长湖长管好水、保护水
我们坚持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抓手,发动全民治水管水,全力守护“一江碧水”,保障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需求。河长制工作连续两年获省政府真抓实干奖励激励,经验做法两次被水利部推介。
一是常态化巡河。在全省组建了第一支“河小青”队伍,在全国率先成立“河小青”行动中心。县乡村三级河长和河小青河长常态化开展巡河。建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督促整改、跟踪问效”机制,共签发溆浦县总河长令8件、交办问题358个,约谈落实不力的乡镇总河长39名、村级河长136名,推动工作落实、责任落实。
二是一体化联动。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县委组织部、县河长办牵头抓总,各部门和乡镇区域联动,村(社区)党组织全面发动的“党建+河长制”组织责任体系,设立“河长制党员先锋岗”,打造主题广场26处,实现党组织和河长共建共治、多方联动。建立“河长+警长+检察长”和“乡镇办事员+河湖保洁员”的“三长两员”工作体系,1340名“三长”和550名“两员”倾力履职,实现河湖水库监管巡护全覆盖。
三是全域化治理。推进智慧河湖建设,完成县域31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湖划界,埋设界桩界碑1480块,在重点水域装备红外线、热成像监测设备50处、无人机2台,构建天地立体化河湖生态安全监管体系。扎实开展河道非法采砂、沿河违章建筑、畜禽养殖、电毒炸鱼等专项整治,以零容忍态势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溆水思蒙段获评“湖南省最美河湖”。
四是全民化宣传。铺天盖地开展宣传引导,制作《河长巡河民谣》《守护我的河》《护河童谣》等宣传歌曲,在全国河长制微视频大赛上获4项大奖。发挥民间河长、企业河长、铁路河长、美团河长、河小青、志愿者等自身优势,发动民兵、退役军人、企业、学生、社会团体等护河队员8000余人,凝聚起河湖巡查、环保宣传、环境治理的强大力量。
来源:时刻新闻客户端
编辑:张金东
本文链接:https://shuili.rednet.cn/content/646656/57/12147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