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海波 通讯员 呙少轩 长沙报道
天上落下的雨水也能卖钱?还真有这回事。这事就发生在长沙。
近年来,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创新突破,探索非常规水资源高效利用,2020年11月,顺利完成全国首单雨水资源水权交易,开创我国海绵城市雨水资源水权交易先河。
通过雨水资源的收储、处理、转让,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运用市场机制实现了闲置雨水的经济价值,进一步提高了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提升了大众对雨水资源等非常规水源利用重要性的认识,为雨水资源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的实现提供了示范和经验借鉴,同时也为海绵城市建设运营找到新路径。
2021年1月7日,中国首宗海绵城市雨水资源水权交易鉴证书颁发仪式在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举行。
中国第一宗“雨水交易”落地长沙
一大早,长沙尖山印象公租房小区门前的取水阀前,一辆环卫洒水车从地下雨水模块抽取处理过后的雨水后,缓缓驶向街道,开始对路边的绿化树木进行浇灌作业。
环卫洒水车所用水源,正是中国首宗雨水水权交易“挤”出的水资产,由湖南雨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每立方米的价格为3.85元,比自来水价格低了20%。
水权交易是国际上流行的水资源配置制度,但雨水此前未被纳入交易范畴。
2020年9月24日,长沙高新区市政园林环卫有限公司与湖南雨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低于自来水价20%的价格购买尖山印象社区蓄留的雨水资源,用于园林绿化、环卫清扫作业用水,替代自来水。
2020年11月中旬,该笔雨水资源水权交易进入中国水权交易平台,成为我国首宗海绵城市雨水资源资产化及水权交易案例。
2020年12月7日,新华社中文和海外英文频道同步报道了这一消息,引发海内外热烈反响。
2021年1月7日,中国首宗海绵城市雨水资源水权交易鉴证书颁发仪式在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举行。现场为湖南雨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湖南高新物业有限公司、长沙高新区市政园林环卫有限公司3家企业颁发了中国首宗雨水水权交易鉴证书。这标志着我国雨水资源等非常规水资源实现生态价值市场化进入了实践阶段,开创了雨水资源集约化利用及生态价值市场化的新模式。
首宗雨水资源水权交易的实践,引发广泛关注,展示了雨水资源利用的广阔前景。
2020年12月28日,中华环保联合会将该案例评为2020中国十大绿色金融提名案例,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在北京为相关单位颁发了证书。2022年9月27日,联合国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网站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案例库《全景—健康地球解决方案》,在全球范围内收录了1170个可持续发展案例,湖南湘江新区雨水资源资产化暨水权交易案例入选。
环卫洒水车利用收集处理后的雨水对路面进行清洗。
为集蓄的雨水找“出路”
湖南水资源较为丰富,但时空分布极不均匀。近年来,长沙积极探索建设海绵城市,已累计建设雨水收集利用工程1000余处。
海绵城市建设投融资规模较大。据中国住建部评估,平均每平方公里投资约1.5亿元人民币。由于缺乏雨水资源利用刚性政策措施等因素,长沙市雨水收集利用工程在发挥防涝功能之外,对集蓄的雨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投资见效难。已建成的民用住宅小区地下雨水模块收集的雨水资源长期处于休眠状态,部分存蓄在地下的雨水水质恶化,成为新的二次污染源。
在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上,长沙政企各方一直在思考如何把雨水资源变成水资产,通过市场交易将其变成投融资行为,用雨水资源未来二三十年的水资产收益,作为绿色金融“反哺”海绵城市建设的渠道。
雨水资源资产化及水权交易在长沙落地、推进,为集蓄的雨水找到了“出路”,让这一设想成为现实。
“公司研发了雨水蓄水模块及处理技术,将绿地、屋面及地面的雨水汇总后,要经过截污挂篮、弃流过滤、雨水过滤和消毒等技术环节。处理完的雨水水质能达到国家杂用水、非生活类用水的标准。”湖南雨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曾福安介绍。
这些经过处理的雨水,被当地的绿化环卫部门以低于自来水20%的价格购买,用于园林绿化、环卫清扫用水,降低了绿化环卫部门的日常成本,减少了对城市优质自来水的需求。
据介绍,自2014年以来,湖南雨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每年可回收利用的雨水可达100万-200万m³,仅占长沙市城区雨水资源总量的不到2%,价值就可达150万元,雨水资源可利用量及市场空间潜力巨大。
“下一步公司将完成余下26个点位的雨水收集单位物业雨水交易协议,和园林绿化环卫公司合作,形成整体雨水资源资产化管理网络。”曾福安介绍,公司还将争取金融部门支持,通过绿色金融渠道获得雨水资源利用信息化管理及取水设施改造资金,做大做强雨水产业。
长沙市老干中心分布式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雨水资源资产化,不仅让天上落下来的雨水换成了实实在在的票子,更带来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暴雨期可削减雨洪峰值,防控内涝,实现水资源的时空调节。同时,通过源头分散净化处理,可减少雨水径流带来的面源污染,减轻河湖环境压力,有利于黑臭水体治理和河湖生态治理。”长沙市海绵城市生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刘波表示,特别是园林绿化环卫部门等长期使用自来水作为市政作业用水,耗水量大,成本较高,鼓励大规模利用雨水资源,可大大减少地表地下水取用量,改变因水质性缺水而过度依赖调水的困境。
有关专家认为,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海绵城市雨水资源资产化暨水权交易的顺利达成,为雨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提供了成功的案例,为全国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水权交易,采用水资源合同管理模式,盘活了分散的闲置雨水资源,同时,也为海绵城市未来建设发展运营提供了融资渠道,确保雨水集得住、治得净、管得好、用得足,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益。
最为重要的是,“雨水卖钱”实现了雨水生态价值市场化,能够让使用者明确感受到节约使用水资源是可以获得实质性利益的,使用者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节水行动中去。
首宗雨水资源水权交易完成后,长沙尖山印象社区的不少居民自发前往参观学习,激发了居民对雨水资源利用的兴趣,该社区雨水收集系统成为当地居民环境教育的重要场所。
据了解,除园林绿化、环卫行业外,下一步,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还将探讨洗车行业等雨水资源利用途径,鼓励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高校、工业园区等用水大户优先利用雨水资源,并适时出台雨水资源利用政策性文件,引导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来源:红网
作者:李海波 呙少轩
编辑:曾拥璇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shuili.rednet.cn/content/646656/51/12158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