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县碧水青山蓝天。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祁春华 谢炎峰 吴昱贤 怀化报道
“现在再也没人调侃盘龙江是‘红河’了,天天有人巡河检查,有人清理杂物,水清岸绿,岸边周边环境明显好转,成为大家休闲的好去处。”芷江县楠木坪镇龙盘江是群众饮水、灌溉的主要河流,以前的盘龙江部分河道支流水质呈红土壤色,河道淤泥长年未清,慢慢成了“红河水”。自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芷江县加强河湖管理工作,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以党建为引领,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坚持统筹河湖治理,切实维护好河湖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现在,群众普遍反映河道净了、河水清了、河岸变绿了,环境变美了,心情舒畅了。
完善工作新机制。为强化河长巡河工作成效,芷江县进一步扩大巡河范围,丰富巡河方式,坚持“水必巡、岸必观”的水岸同治理念,践行“岸、河”两巡相结合的模式,总结推广“未巡先改、边巡边改、巡后整改、以案促改”的“四改”工作机制,将问题整改贯穿河长制工作全过程,全面提升涉河问题排查密度、整改进度和工作力度。截至目前,圆满完成112处卫星遥感问题核查,8件省、市交办任务和26件县级交办任务整改工作。
探索工作新举措。芷江县建立全域水系一张图,实现河流数字化管理。落实无人机巡河常态化,开展全域航拍5轮次,无人机巡查河段达1200公里,确保河流监管无遗漏、无死角。同时,芷江县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开展战略合作,积极推动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研学政”三位一体试点工作,设立河湖生态治理研究基地,先后邀请6名高校教授、21名专家来芷江县开展南方山区小流域生态修复课题研究,已完成3项水生态专项技术转实用示范,正逐步突破贫困山区水生态环境治理技术瓶颈,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
搭建工作新平台。芷江县建立了河流水质监测网,出台了《芷江侗族自治县建立㵲水河流域生态保护激励补偿机制实施方案》,并与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及怀化市新晃县、鹤城区人民政府签订了跨界联防联控和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共同实行治水激励政策,推动流域生态保护制度化,确保跨境河流水质长期保持在Ⅲ类以上。
增设巡查新岗位。芷江县针对河长定时、定点督导与河流日常管护需求不匹配的问题,结合河道保洁工作,新增了495名护河员,建立了村、组河长制河湖管护网络。同时,建立河湖管护分级负责机制,下发《芷江侗族自治县2021--2022年度护河员实施方案》,县财政落实县管河湖护河员专项资金116万元,各乡镇落实乡管河湖护河员专项资金280万元,为河长制基础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打造治理新样板。芷江县针对存在问题的小微水体,结合实际,制定“一点一策”“一渠一册”“一塘一策”整治方案,明确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人、责任清单和完成时间表。完成芷江镇沙湾村小微水体治理示范点及唯楚酒庄企业河长小微水体治理样板区建设任务。
探索管护新模式。为充分发挥公众护河治水护水的积极性,芷江县下发了《芷江侗族自治县河长制全民护河试点实施方案》。建立全民护河数字化体系,研发“河我同行”微信小程序,建立全民护河网络平台,健全在线护河渠道,实现全民护河举报数字化、信息化。建立河长制积分超市,制定河长制全民护河积分细则,动员民间河长、热心群众通过巡河、护河、管河的具体行动获得积分并在“河长制积分超市”兑换生活日用品、农资等物品。建立全民护河立行立改机制,通过全民护河数字平台收集河道管护问题,使用在线交办方式即时将河湖问题反馈至乡镇,缩短纸质化问题交办时间,完善事后监管信息化。
来源:红网
作者:祁春华 谢炎峰 吴昱贤
编辑:李柯影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shuili.rednet.cn/content/2022/04/13/11116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