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人民长江报丨红色“天河” 不负“韶”华
2021-09-01 15:19:30 字号:

记者 贾茜 王琳

红色潇湘、伟人故里,一条人间“天河”优雅舒展。

湖南省最大的灌区——韶山灌区不仅是水利奇迹,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被“红色”信仰照耀的修建过程、以人民为中心的供水实践、风生水起的红色旅游……无不有着鲜明的红色加持。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记者实地寻访这处水利奇迹,感悟韶山灌区如何在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不改本色,不负“韶”华。

灌溉红色

湖南湘乡,东山书院,青年毛泽东离开韶山冲踏上革命征途的首站。书院内,由韶山灌区供水的便河上,鱼儿游弋、水波粼粼。

图|东山书院便河水色旖旎

1910年,16岁的毛泽东破格入读东山书院。在这里,他求学励志,接触到“实事求是”思想,上了人生中第一节物理、地理、英语课。今日,主席母校已成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党史学习教育热门地,环绕在此的韶灌水,源源不断地为其送来“生态之水”。

始建于1965年的韶山灌区工程,沿途灌溉着湖南省娄底、湘潭、长沙三个地市七个县市区。它以“长藤结瓜”式的布局,与灌区内水库塘坝有机联动。

驱车沿韶山灌区渠道行驶,只见这条水脉所到之处,有100万亩广袤的田畴、150多万民众的“水缸”、十余所工矿企业的“水龙头”,更有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陈赓、谭政等诸多革命先辈的红色故里。

在刘少奇故里——湖南省宁乡市,成片的稻田长势喜人,尽情享受着韶灌送来的“生产之水”。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县)”,宁乡市粮食生产地位重要,灌溉用水是这里粮食种植的一大关键。

在彭德怀故里——湖南省湘潭县,梅林桥现代农业示范园内生机勃勃。蔬菜种植基地里,高效节水工程大显身手。韶山灌区为示范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供了坚实供水保障。

放眼韶山灌区,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县)”殊荣的不仅仅只有宁乡,湘潭县、湘乡市等地均多次蝉联;一处处依托韶山灌区而建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亦成为当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

2021年,总投资1.2亿元的韶山水源工程项目建成通水。该项目采取“韶山灌区+青沟水库”主水源模式建设,它的建设将使韶山市的日供水能力由2万吨提升到6万吨,有力保障韶山全市12万人及每年2800万人次来韶游客的用水安全。

沃野湘中,革命热土。服务湘中经济社会发展的韶山灌区,好似一名“一专多能”型供水能手,不论是“生产之水”、“生活之水”还是“生态之水”,纷纷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方位守护着红色热土的水安全。

流淌红色

见到75岁的戴中桂时,她自豪地拿出光荣在党50年荣誉勋章。这位在韶灌工地入党的老党员,18岁便上阵修渠,更为修渠三延婚期。

图|戴中桂在党50年荣誉勋章

上世纪六十年代,十万建设大军在没有大型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徒手劈开110座山头,跨过90多条河谷,凿通10座隧道,仅用十个月便修成了韶山灌区。

“白天干活,晚上在夜校学习毛泽东思想。教员给我们讲《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老三篇’树立起的榜样标杆,让大家伙充满干劲!。”工地上的戴中桂,抢着干重活,还主动跟男同志学习打钢钎。亲娘几次上工地催婚,她毫不动摇。有着红色信仰照耀,她说修渠的日子“很苦,但一点也不觉得累!”

没有一分钱工资,建设者们自带口粮、自备锄头,光脚穿草鞋,自制柳条“安全帽”,睡着用砖头、木条垒起来的连铺。在绝壁点炮的工友腰间被绳索勒得血肉模糊,在竖井开掘的工友因疲劳过度昏倒在泥水中,在渡槽作业的七十岁工友每日往返270多次、每次担运卵石130斤……

图|工地场景

外人看起来的艰苦,他们却不以为然。大家伙在工地夜校里学习红色思想,在工地戏剧团剧目里学习红色榜样,在工地火线“入党”……这份快乐,成为无数人记忆里的珍藏。

今年81岁的曾纪鑫,是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第九任局长。1965年,正在湖南省水利水电学校学习的他,被安排至韶山灌区工地实习。1966年,韶山灌区通水,他与同学们在工地上拍了一张毕业照。那时的他未曾想到,自己与韶灌的缘分已从“毕业”到“毕生”。

图|曾纪鑫毕业照

图|毕业到毕生的曾纪鑫老人

“这么多年过去,我依然记得在工地上的第一堂政治学习课。课程的主题是,把工程质量好坏作为衡量党性、革命性强不强的标准。”政治学习的洗礼与熏陶,将严把工程质量关的理念刻印在曾纪鑫和工友们心中。

从在校大学生,到普通技术员,再到科室负责人、副局长、局长,曾纪鑫的韶灌根一扎就是一辈子,而对工程质量的严格把关始终是他内心深处的坚守。得益于严苛的质量标准,韶山灌区运行半个多世纪从未出现险情。

韶灌,流淌的是涟水,更是红色的信仰。一群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的建设者,凭着一颗听党话、跟党走的红心,为后人留下了一座精神丰碑。

践行红色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对韶灌而言,与时俱进为灌区人民送好水、管好水就是践行红色初心。

在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南干渠管理处,用水户送来的锦旗叠放如小山般。鲜红的锦旗,是对灌区服务人民成效的无声褒奖。

图|用水户感谢锦旗

“这是我们研发的旋转滚刀式丝草切割机,已顺利通过国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申请专家答辩。”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南干渠管理处主任娄树红介绍,每年夏季,渠道内丝草疯长,严重影响水流速度。但往年丝草打捞不仅需投入大量人力,打捞费用更高达20多万元。通过自主研发这款新设备,不仅工作效率提高了10倍,打捞费用也控制在10万元内,作业安全性亦大大提高。

图|灌区自主研发的国家实用型专利旋转滚刀式丝草切割机

得益于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对推行“智慧水利”的布局谋划和机制激励,一个个由灌区基层单位自行研发的机械装备“奔赴”供水一线。虹吸式泄洪闸、浮箱分离式泄洪装置、冲沙闸……让灌区工程管理更加机械智能化。

在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大楼,工作人员通过调度平台实时调度灌区用水。借助遥测、遥控等先进技术,韶山灌区亦顺利将水量量测精准延伸至斗渠,让“节水优先”的治水思路在“智慧水利”的协助下,落实落地。

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灌溉管理科副科长刘强介绍,立足老旧灌区必须向现代化灌区发展的时代要求,韶山灌区明确了打造“高效节水型、智慧管理型、特色文化型、绿色生态型”的四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2020年,韶山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491,全年共节约灌溉用水360万立方米,拓展灌溉面积8000亩。2019年,韶山灌区更被评为全国“灌区水效领跑者”单位,全国仅有八家灌区单位获此殊荣。

传播红色

全方位用好红色资源,是赓续红色血脉的题中要义。

近年来,韶山灌区秉承文旅融合理念,大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驻足韶山灌区陈列馆,展板、雕塑、沙盘模型、3D影院设备一应俱全,多角度再现灌区修建时壮阔场面,多层次呈现红色韶灌精神。

图|参观陈列馆

“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成立了韶山灌区陈列馆机构,扫清了陈列馆发展红色旅游过程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旅游发展办工作人员徐冰介绍,2020年陈列馆全年接待湖南省内外前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的党员干部200余批次约12000余人,接待前来参观学习的社会各界人士5万余人次。机构改革后,韶山灌区陈列馆今年4—6月接待人次已超去年全年总和。

图|陈列馆沙盘模型

据了解,未来的韶山灌区将建设以水利工程和绿色生态为特色的红色主题旅游景区——韶山银河旅游区。韶山银河旅游区将秉承“水利为本、红色主导、绿色保障”的开发建设理念,融合红色精神、水利科技等为一身,打造红与绿、动与静、古与今、俗与尚相结合的综合型全域旅游景区。

来源:人民长江报

作者:贾茜 王琳

编辑:陈诗芹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