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百库之治——湖南长沙县创建小水库社会化管护模式
2020-12-28 10:10:04 字号:

□本报记者 席晶 张灯林 王琳

“有人精心照料确实不一样。”11月20日,在湖南省长沙县城市防汛管理站,记者随机调看数十座小型水库的多角度视频监控画面后,又前往路口镇汀家港水库现场,确认并加深了印象。

站在堤顶远眺,群山环绕下,一侧是良田沃野,一侧是碧水清波。库区库面干净整洁,内外坡草皮修葺平整。脚下的堤路边线旁,几处墨绿的色块上,用白色的脚印或箭头图示清晰标注着巡查点和巡查线路。管理站房内,启闭设施润滑完好,应急抢险物资储放有序。每一处都在释放相同的信息:这里的小水库管护有力,运行良好。

我国有小型水库9.3万座,长期以来一些水库存在运行工况差、水库管理责任落实难、水库防汛应急处置能力弱等问题,安全隐患突出。

水利工程“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大规模的除险加固后,小水库安全运行谁来管、怎么管?如何确保管得住、管得好?长沙县创建了“专业公司管护、财政专项补助、管护标准统一、监督管理常态”的小水库管护之道,值得借鉴。

破除政府大包大揽效果差的旧模式,长沙县自2013年开始,在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确定小型水库由镇(街)承担管护主体责任,开省内小水库不动产登记之先河,划定管理与保护范围,为制止违法开垦和非法侵占等行为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出台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实施办法、巡查养护技术指南等系列文件,明确了管护模式、管护资金、监督考核等工作要求和操作标准。至2018年,全县所有小型水库均实现了社会化管护。

社会化管护是指由财政出资,通过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采取公开招标,择优选择专业服务公司承担小型水库运行管护工作。

以路口镇为例,镇政府作为业主,按照一年一签的方式与物业公司签订管护合同,对管护标准、奖惩办法以及支付方式进行约定。同时出台镇级考核办法,一季度一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支付合同款,对考核不达标的执行处罚措施。“通过严格的物业化管理考核制度,我镇小型水库管理水平正不断向着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前进。”路口镇人大副主席严灿说。

“我们给每座水库建立了精细台账。”景山劳务公司负责人单尚峰说,公司承接了路口镇等4个镇(街)54座小型水库的日常养护,按照管护技术指南的要求,按节点进行维护,“每座水库安排一名水库管理员,年龄在60岁以下,确保汛期每天至少巡查一次。管理员保持手机24小时畅通,严格按照巡查路线利用App进行巡视巡查,确保无遗漏、有记载;严格管理放水闸门,保证水资源的有效调度。”

管护经费如何保障?长沙县水利局局长高新良说:“管护经费由县级财政和镇(街)级按7比3的比例分担,纳入年度一般财政预算,确保管护资金稳定、可持续。”全县140座小型水库日常管护年度费用为400余万元,其中县级补助270余万元,水库、堤垸运行及维护和防汛抗旱经费另行列支。

管得好不好如何界定?每个季度,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四不两直”方式对小型水库管护和“三个责任人”履职情况进行现场考核督查。同时,通过视频监控系统随时进行实时监控,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日常考核。“督查考核结果与补助资金直接挂钩,并进行实时通报,确保全面压实管理责任。”高新良说。

“最困难也最核心的是管护标准的确定。”长沙县水利工程运行服务中心主任邹萍说,从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初期试点阶段开始,他们派出工作人员进驻水库现场监工,对管护标准、工程量、补助标准等进行测算,并将补助标准报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进行审定。“全县140座水库情况各不相同,我们用了三四年的时间,反复测算复核,现在对每座水库的补助都有准确的工程量、明确的管护和补助标准。”

从粗放到规范,从摸着石头过河到管护成效凸显,长沙县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探索出小水库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管护新路径,既守住了绿水青山,护佑了一方平安,也滋养着全县群众的生产生活。

来源:中国水利报

作者:席晶 张灯林 王琳

编辑:刘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