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画像 资料图片
著作:畿辅水利议
《畿辅水利议》 资料图片
□蒋超
提起林则徐,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其实,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有名的治水专家。林则徐一生为官,治理河患、开发水利,足迹遍布全国13个省,治理了黄河、淮河、运河、长江、太湖等流域,其对海河的治理思想也有许多独到之处。
与水利之缘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福建省侯官(今福州)人。嘉庆进士。曾与魏源、龚自珍、黄爵滋等提倡经世之学。
林则徐初以翰林院御史,调升为浙江杭嘉湖道,因“修海塘,兴水利”而深受士民爱戴。
清道光三年(1823年),他被擢升为江苏按察使。因处事谨慎,决狱公平,被当地百姓颂曰“林青天”。后又奉命饬办三江(吴淞江、黄浦江、浏河)水利,疏浚黄浦江,并挑挖了吴淞江,以利宣泄。
清道光五年(1825年)夏季,黄河在江苏南河高家堰决口,林则徐当时正在福州老家丁母忧。按规矩,臣子丁忧期间,朝廷一般无大事不能随便宣召。但是,清政府为了尽快堵住决口,破例将林则徐从原籍匆忙召回。林则徐驰赴南河督修堵口工程,竣工后才回籍继续丁忧。
道光十一年(1831年)二月,他被擢升为东河河道总督,办理黄河河务。
在清代,黄河上御水的主要建筑物是用秫秸修的“埽工”。他说:“秸料乃河工第一弊端”,必须坚决杜绝。所以,他到任后,就对所辖南北两岸十五个厅各工段的秸料垛逐一查验,按各厅料垛虚实情况严明赏罚,以除河工积弊。道光皇帝为此嘉奖他“向来河臣,从未有如此精核者”。同时,鉴于黄河埽工常被大溜淘刷严重,防守困难,他提出“碎石斜分入水,铺作坦坡,既以偎护埽根,并可纡回溜势”,以达到“工固澜安”的结果。可以说,林则徐是在河南境内用石料修河工的首倡者之一。
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调任江苏巡抚,又治理了浏河及白茆河,使“三江”排洪,通畅入海,并采用石料整修加固了宝山被海潮冲塌五千余丈的海塘,治绩卓著。
道光十七年(1837年),他被擢为湖广总督。那时,荆襄连遭水患。林则徐到任后,亲自监修江、汉堤防。在汛期涨水时,他“周历武汉、荆、襄,督视筹防”,取得防洪斗争的胜利。
论修畿辅水利
大约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前后,林则徐在向道光皇帝力陈严禁鸦片的同时,还呈上了一份开发畿辅水利的建议书,这就是有名的《畿辅水利议》。林则徐一生留下的文字很多,但专著仅有《畿辅水利议》一篇。从当时情况分析,他是把禁烟和兴办畿辅水利作为其改革“朝政”、“救国利民”的重大政治经济改革措施提出来的。
当时,畿辅地区农田面积为64万顷,稻田大约占1万顷。他认为北方稻田少是因为农民不清楚稻田的收益巨大,而不是北方不适合种稻。为此,他提出了一系列在北方发展水田的行政措施和经济措施,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主张由地方官负责兴办水利,发展水田,反对专设营田机构。他还主张把“成田之多寡、得稻之盈绌”作为考核地方官政绩优劣的标准之一。
二是为鼓励北方农民种植水田,提出“劝课奖励”和“缓科轻则”的方针。比如,以前的旱田改作水田,不增加田赋征收量;新开垦的荒地,暂缓征收赋税,即使将来要征收时,也要尽量从轻;民间开垦的荒地,可根据其开垦的实际效果,区别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等等。他预言:“如此则劝率既至,鼓舞自生。数年后,倍入之获目验而身习。美利所在,民自趋之,不待劝而无不劝矣。”
三是提出用行政措施保证营田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方面要防止地方官急功近利,出现差错;另一方面要防止某些人“生事滋扰”和“违理妄行,借以阻挠政事”。他特别强调要“破浮议、惩阻挠”。
四是提出根据不同地形地势采用不同工程措施的设想。例如,山地可引泉水、利用陂塘灌溉;平原区可利用闸、坝和渠系灌溉;滨海平原地区可作围田;等等。同时,他针对当时畿辅地区出现的占垦洼地情况,主张划出“永禁侵垦”的区域,这样可以“舍尺寸之利而远无穷之害”。
林则徐在对比了南方和北方的农作物种植情况及历代一些营田工作后,还提出了“南北种植之殊,端由民习,不尽关土性也”的观点,进而主张将开发水田的工作推行到山西、陕西、河南、山东诸省,这样“东南可借苏积困而西北且普庆屡丰,此亿万世无疆之福也”。
总体来看,《畿辅水利议》一书集中反映了林则徐的基本经济思想,反映了他对国土开发的一整套设想。他渴望解决南粮北运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弊端,强烈主张发展华北地区水田,逐步减少漕运数量,就近解决清朝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所需的粮食。
当然,林则徐大概是为了强调发展畿辅水田的重要性,因而在全文中几乎只讲水利,不讲水害,回避了海河流域水文气象的特殊条件等问题,这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了《畿辅水利议》一书的科学价值。但他重视发展水利事业,以兴修水利而达到救国救民目的的决心和愿望,以及为此努力献身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贬谪戍伊犁
为了解除当时的江、淮之困,他曾提出将黄河改道北流沿大清河(即现行黄河河道)入海的设想。在他提出这一设想后不到20年,黄河就发生了咸丰五年(1855年)的大改道,其行经路线与林则徐的设想完全相同。
道光十八年,林则徐以湖广总督的身份,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办广州、海口禁烟事务。次年6月,他在虎门把收缴的两万箱鸦片(约合230多万斤)全部烧毁。
道光二十年(1840年)1月,林则徐调任两广总督。这时,英国图谋进犯广州,但见守备甚严,遂改道北犯浙江,鸦片战争爆发。迨英国的军舰攻陷定海,在当朝投降派的怂恿下,道光皇帝“诏林则徐革去两广总督”,以琦善代之。当广州兵败,虎门失陷后,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又以“广东兵政废弛,临事全无实用”的莫须有罪名,遣送新疆伊犁戍边。
林则徐启程前往伊犁途中,黄河在河南祥符三十一堡(今开封张家湾)决口,开封全城被围,城内水深达五六尺,溃水夺溜至安徽临淮关入淮,总计豫、皖两省五府二十二州县受灾。当时的河南巡抚牛鉴、东河总督文冲均束手无策,上疏请求暂缓堵口,甚至提出把河南省城从开封迁移走。道光皇帝派大学士王鼎到现场勘察,王鼎上疏言:“河流随时变迁,自古迄无上策,然断无决而不塞、塞而不速之理”,故文冲所奏,“断不可行”。于是,道光皇帝解除文冲的职务,枷示河工,以淮海道朱襄继任河督,并责由王鼎主持这次堵口工程。
王鼎知道朱襄缺乏治河经验,而林则徐做过东河总督,熟悉河务,便上疏请求留林则徐襄办这次堵口工程。道光皇帝马上“诏示林则徐折回东河,效力赎罪”。
林则徐奉旨兼程前往祥符,当即与王鼎同住黄河六堡工地,在一线督导堵口大工。这次堵口工程,耗时八个月,共用银六百多万两,是当时河南境内较大堵口工程之一。在林则徐的实际主持下,经过一个冬春的努力,终于成功合龙。
成功之日,林则徐却被遣戍伊犁。王鼎流泪相送,林则徐却淡然处之,赠王鼎诗二首,其中一首说:“幸瞻巨手挽银河,休为羁臣怅荷戈。精卫原知填海误,蚊虻早愧负山多。西行有梦随丹漆,东望何人问斧柯。塞马未堪论得失,相公且莫涕滂沱。”这又使我们联想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呀!
在新疆,伊犁将军布彦泰请林则徐主持兴治屯田事宜。林则徐抱病协办伊犁的阿齐苏垦地,捐资兴修龙口水渠工程,使伊犁荒垦大见成效。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冬,年已花甲的林则徐又奉命同全庆共赴南疆查勘奏请开垦。他亲自出勘的南疆八城的垦地,共达六十八万九千多亩,行程二万里。他所经历的地方,不仅谪臣从来未到,武臣边帅亦鲜有躬亲周历者。在勘测过程中,林则徐目睹大部分地区未得到开发,感慨道:南八城如一律照苏松兴修水利,广种稻田,美利不减东南。为此,他每到一处,倡导开浚水源,兴修水利。新疆各族人民感谢林则徐推广坎儿井,称之为“林公井”。
他流放新疆三年期间,为新疆各族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其在屯田、水利上的业绩,一直被后世称颂。
来源:中国水利报
编辑:刘娜
本文链接:https://shuili.rednet.cn/content/2020/05/29/7299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