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水利工匠】曾长安:放弃高薪 坚守农村20年
2019-03-07 09:04:07 字号:

红网时刻记者 杨朝文 花垣报道

在美丽的边城茶峒,清水江静静地穿城而过。在边城镇上游2公里处,花垣县红卫水轮泵站从上个世纪的60年代中期开始就一直镇守在江畔,承担着两岸1万多亩稻田的灌溉。在沈从文的小说《边城》里,翠翠坚守在渡口,是在等心上人的归来;而对于在泵站守了20年的曾长安来说,坚守更意味着对工作岗位的热爱和责任。

20年零事故 来自基层的劳动技能竞赛冠军

2017年8月,在湖南省水利行业举办的泵站运行工技能竞赛中,曾长安获得了第一名,同年10月,他代表湖南省参加第五届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泵站运行工总决赛,并获得第10名的好成绩。

让人意外地是,这还是曾长安第一次参加全省行业技能竞赛,在在此之前,他更多的是在自身岗位上默默坚守。

1998年9月,从湖南工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后,当时年仅21岁的曾长安被分配到花垣县红卫水轮泵站管理所当泵站运行工。他二话没说,就带上行李来到管理所报到上班。临行前,父亲一再告诫他:做人要有蚂蝗的个性叮死不放,天底下饿不死有硬本事的人,是金子放在哪里都可以发光。

他将从父亲那里学来的蚂蝗精神学到了极致,20年来,他坚守的岗位实现了零事故,还在岗位技能和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同时,通过加强自身学习,曾长安还熟练掌握了自动化保护及机电安装、调试、维护、实验等技术,积极参与增效扩容改造、小水电代燃料项目机组的安装、调试、启动工作。该单位的新设备启动方案和《红卫水电站运行操作规程》等一系列技术要领都是出自曾长安之手,在坚守的岁月里,曾长安从一名普通的泵站运行工成长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和操作能手。

努力就有收获 刻苦钻研带来老泵站的新变化

曾长安刚到红卫水轮泵站时,泵站里只有两台老式的80—8型水轮泵,一到农民急需用水灌田的节骨眼上,两台水轮泵就总出故障。每次抢修短则几天,长则半个月,等水灌田的农民们叫苦连天。

善于观察的曾长安发现,设备每次出故障都是在轴承上,由于设备老化,原来的金属轴承早已经不堪重负,一到用水高峰期就掉链子。找到问题原因后,曾长安立即和领导、同事商量,并提出用塑料轴承代替金属轴承的技改方案。

得到大家的赞同和支持后,曾长安立即测量、画好图纸,并找到邵阳和永州的两家轴承生产厂,按照图纸尺寸规格买回了相应的塑料轴承。在曾长安带领下,工人们连夜把塑料轴承安装好,试运行后发现这一方式果然奏效,水轮泵运行相当平稳,此后,水轮泵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故障,确保了两岸稻田的及时灌溉。仅这一项技改,就为管理所节约资金几十万元。

酷爱钻研的曾长安不仅在泵站运行工这一岗位上做得有声有色,还不断经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开发掌握新的技能。位于水轮泵站旁边的水轮发电机组是管理所下属的重要水力发电设施。每当汛期来水量大时,由于尾水的上涨导致发电站高度落差变小,机组做功后的尾水排泄受阻,渗入机组轴瓦润滑油室后造成润滑油乳化变质,导致轴瓦温度升高,机组常常因此被迫停机检修,严重地危及了机组的安全生产,降低了机组的应有效益。

针对这一情况,曾长安大胆提出了把水轮机的油冷却改为水冷却的技改方案,通过跑厂家、请专家,经过反复试验和科学论证,这一技改方案大获成功。这样一改,发电机组多年来的故障消除了,在洪水季节便可以满负荷发电。不仅节约了一大笔维修费用,机组每年还增加发电量近30万度,增加收入近10万元。

放弃高薪工作邀请坚守基层

尽管在工作上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和荣誉,但由于水轮泵站管理所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直到现在曾长安的月薪也只有2500元。在这20年时间里,曾多次有企业老板许以高薪吸引他入职,同批次进管理所的同事也已经通过改行考公务员走上领导岗位,只有曾长安依然选择坚守泵站和水、泵机打交道。

在许多身边的亲朋好友眼里,负责把低处的水抽往高处的曾长安是一个不懂人往高处走的“傻子”。而在他自己看来,做人并不一定要以身份和金钱论高低,把一个岗位做好做精了,同样也是成功。这也是他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而且他也是这么做的。

来源:红网

作者:杨朝文

编辑:刘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