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一排侗寨一排景
2018-12-10 10:24:52 字号:

红网时刻记者 何青 芷江报道

去过芷江的人,都会感叹这里水之清、水之美,水之“融合”。

城镇规划突出水资源特色,农业发展突出水质保护,工业发展突出节约用水,文化旅游突出水文化传承。

伴随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持续推进,芷江大力实施“治水兴县”战略,重点打出“水生态”招牌,使水元素全方位融入芷江的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一个个山环水绕的村庄,一座座飞凌溪河的风雨桥,听着侗家姑娘河边洗衣的笑语欢歌,我们沿着芷江境内320国道,一起探寻这座古城浓郁的水文化。

09?????????.marked.jpg

杨溪云树国际和平村。

亮符号 系统打造龙津风雨桥

亭阁高耸,碧瓦朱兰,在怀化的各种宣传片里,位于芷江的龙津风雨桥是这里的文化图腾。

这座横跨㵲水河的风雨桥,始建于明朝万历十九年,已历尽沧桑四百余年,史称“三楚第一桥”。

桥不长,250米不到,从桥头走到桥尾,也不过几分钟,但“半里廊桥半里市”的特色让人深刻。在桥上,人们能买到吃穿用度的所有物品。浓郁的侗族文化,早已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旧时,风雨桥既是当地老百姓遮风挡阳的好去处,也是年轻人唱歌跳舞、谈情说爱的好地方。

如今,风雨桥依然人气旺盛,不仅是商贸买卖之地,也是当地居民休闲游玩的场所——在桥上坐一坐,听听桥下㵲水的浅吟低唱。

风雨桥,是侗族文化中特有的符号,并蕴含着侗族人民与水长期相处形成的独特水文明。

2014年5月,芷江因其得天独厚的水生态条件以及卓越的治水兴水业绩,成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第二批试点,也是怀化市唯一入选的试点城市,为全面提升芷江的水生态文明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芷江县民族宗教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李艳军介绍:“试点期间,芷江将对龙津风雨桥进行系统性保护,保护桥、塔、亭、墩等,深度挖掘龙津风雨桥所蕴含的水文化内涵。”

保护方案显示:为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旅游规划,改善目前风雨桥上的贸易业态,要进一步研究在增加保护措施的同时加大保护力度,建议“贸易不上桥,桥上不经商”,彻底消除不安全隐患。并将龙津风雨桥改建为水生态、水文化博物馆或展示馆、科普馆,体现侗族文化与水文化的完美结合,全面提升龙津风雨桥的定位。

润底色 推进“侗都”文化城建设

夜幕降临,位于芷江县小河口村的和平村鼓声响起。

近年来,为扩大芷江县的知名度,改善旅游形象,加大宣传侗族文化,和平村应运而生。

一顿侗乡合拢宴过后,侗族姑娘唐婷亮起了清脆的歌喉,热烈欢快的侗族多耶舞,把气氛推向高潮。

和平村,既是民俗生态景区,也是侗家美食品尝地,民俗文化活动十分活跃。侗戏、梅香戏、傩堂戏、三棒鼓、芦笙舞等时常在这里上演。从建筑到餐饮,从戏曲到歌舞,浓郁的侗族文化让这里格外迷人。

芷江县的美,有民族的风情之美,有抗战的和平之美,也有古城的底蕴之美,需要慢慢品尝。

和平村的美,蕴含着芷江县的底色。

芷江总人口38.23万人,居住着侗、汉、苗等25个民族,侗族人口占55.8%。

侗都建设作为芷江县提升旅游品牌,打造魅力芷江县的大手笔,将现有的文化古迹和历史人文资源进行整合,体现侗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生活特色。南至320国道,北至龙景苑小区,东至老和平路,西至㵲水河岸,改造总面积约182亩。

本项目(一期)开发投资6000万元。项目建设任务主要对规划区内的土地征用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补偿。

项目建设过程中,将㵲水河特有的水文化(风雨桥、村寨等)以及侗族人在㵲水河上开展的社交活动进行还原和再现,对㵲水河两岸古建筑和特色民族风情进行宣传,并结合侗文化的独特魅力,再现完整的古城风貌,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创建优美的人居环境,重构“秀水拖蓝”“龙津春浪”的美景。

迈过龙津风雨桥,黄甲老街就那样安静地蜿蜒在青石之上。已被岁月磨砺得发亮的青石板路,一直延伸到古街的深处……

?????.marked.jpg

侗乡合拢宴。

擦招牌 侗族文化资源整合提升

沿风雨桥漫步,从依江而建的鼓楼,行至临江吊脚楼。一路走来,侗族文化与水文化相亲相融。依水而建的侗寨,沿河错落;绕水而居的人民,过着安定而满足的生活。

水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因水而有了灵气。

以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构架和优化城市产业布局为主线,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努力营造“城在水中、水在城中、人在绿中”的“人-水-城”相依相伴、和谐共生的独特城市风貌,是芷江县委县政府不懈追求的目标。

为此,芷江县深入挖掘水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把芷江特色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融入水利规划和工程设计中,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

同时,充分利用和平湖水利风景区、中国人民抗日受降纪念馆、杨溪云树国际和平村、龙津风雨桥、万和鼓楼等特色资源,做足水文章,形成以和平文化为旗帜、以侗族文化为特色、以宗教文化为补充、以水文化为纽带的多类型文化有机融合,充分体现侗族人民与水和谐共处的哲学。

创和谐 奏响盛世治水乐章

从屈服自然,到人定胜天,再到天人合一、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相处理念不断更新。芷江县水文章也沿着这条轨迹不断探索。

自2014年5月芷江县获批第二批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以来,芷江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起稳定可靠的水安全体系,丰润均衡的水资源体系,健康优美的水环境体系,功能健全的水生态体系,特色鲜明的水文化体系及科学严格的水管理体系,奏响盛世治水乐章。

试点期间,芷江县对和水文化相关的侗族文化遗存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评估调研,对侗族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提升,并开展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

下一步,芷江将继续投入十多亿元的资金进行城市景观和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六维五重”示范工程实施,以“两屏一脉三片多点”为重点,打造“十里长湖、百里绿廊、千亩湿地、万亩水面”美景,构建“湖清河畅、水净景美、和平名城、生态侗乡”的水生态文明城市,让水生态文明真正深入民心、普惠民生。

“芷江本身就是一幅山青水秀的美图。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一方山水保护起来,让山更青,水更绿,让这一方山水把人留下来,把经济提上来。”谈及未来美好的愿景,李艳军充满了信心。


来源:红网

作者:何青

编辑:刘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