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古城新韵水为基 ——凤凰县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纪实
2018-11-28 18:13:29 字号:

红网时刻记者 刘娜 凤凰报道

东岭迎晖、南华叠翠、溪桥夜月、龙潭渔火……这里有风景秀丽的“八大景”。沱江水、风雨桥、吊脚楼、石板街,这里被喻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这里走出来了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文学巨匠沈从文,著名画家黄永玉,这里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历史悠久的人文底蕴,与浓厚的民族风情相交织,凤凰县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

青山抱古城,绿水润凤凰。自2014年5月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以来,凤凰县科学规划布局全县水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水与山、水与绿、水与城、水与文化、水与经济的融合,积极探索南方丰水山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思路,获得了许多宝贵工作经验与做法,塑造了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

01 ????????????? ??.marked.jpg

青山抱古城,绿水润凤凰。

水为基 城水相融人相亲

初秋,徜徉在凤凰古城,远处崇山叠翠,薄雾轻笼古城,静谧的沱江水穿城而过,一排排吊脚楼矗立两岸。远处传来游船上艄公的小曲,耳畔是来往游客的嬉闹声。路边,偶遇住在附近的张大爷,他自豪地说:“这边空气好,风景好,我每天都会沿着沱江边转一转。”

城因水而灵秀,美丽的凤凰古城,随意选取一个角度拍照都是一副画,而清澈的沱江水更是为画面增色不少。

沱江,这条凤凰人的母亲河哺育了两岸儿女,也承载了不少经济发展的污染伤痛。曾经,岸边林立的餐馆客栈将生活污水直排入河;大规模的畜禽养殖和网箱养鱼严重影响河水水质;附近的居民也随意在沱江边洗衣、洗拖把、倒垃圾……

保护母亲河,刻不容缓。为守护一江碧水,凤凰县舍得下本钱,舍得花力气,步履从未停歇。

从2012年起,凤凰县成立了专门的打捞队,由城建、铭城公司等数家单位具体运营,对沱江流域城区段进行分段划分,负责河道清洁,水面垃圾清理。

2015年,凤凰县斥资1000多万元,对凤凰古城全长约3900米的沱江城区段,实施清淤及污水管网维修改造。每年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人工增殖放流鱼苗和禁渔活动,疏通沱江河道,维护沱江渔业生态资源,净化沱江水质。

2016年,凤凰县组织了5次饮用水源保护区涉水安全专项治理,经过环保、水利、公安、海事等相关部门及各乡镇集中共同整治,饮用水源区域“野泳”、河边违规经营等基本销声匿迹。

2017年,凤凰县组织拆除沱江沿河养殖场32个、涉及建筑面积11302平方米;取缔长潭岗水库库区养鱼网箱830余口,完成一级保护区内30余亩农田退耕工作,确保沱江河流域水体安全。同时引进首创集团,采取PPP模式运作,投资9.8亿元,全面实施凤凰城乡供排水工程和水污染治理工程,力争3年内基本完成县城区、乡镇、旅游村、重点村等污水治理任务。

2018年9月1日,官庄污水处理厂正式进入试运营阶段,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万吨,达到环保排放标准,有效解决了凤凰城区生活污水直排难题。

……

沱江上,几搜捞污木船往返穿梭,船上的清洁工认真打捞着河面上的垃圾。从早上七点半到晚上七点,四条船不间断打捞作业,“凤凰是个可以深呼吸的小城,我们一定还游客一江碧水”负责河道保洁的铭城公司总经理张顺心介绍道。

如今,沱江上游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下游也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青山抱古城,绿水绕凤凰”的美景成为古城一道靓丽的名片。

水为源 护水保水惠民生

在黄丝桥村头,一棵古柏树洒下绿荫,一口百年的古井涌着清泉。清泉旁是村民修建的沙井亭,三三两两的村民集聚在蓄水池边,在第一个水池边洗着菜蔬,第二个水池里浣洗衣物,间或聊聊家常,嬉笑声不断……

古井,曾经是凤凰县农村群众的主要生活用水来源。然而干旱时节的水量骤减,化工洗涤剂的普遍使用以及生活垃圾的随意堆积,给水井的水量供应和水质安全造成了威胁。

如何保证群众用水?如何让古井发挥应有的效益?一项名为“百村古井老泉修缮”的示范工程悄然启动。

修缮古井,新建水池、铺设青石板、建设凉亭……一个个曾经破败的古井焕然一新,村民又重新聚集在了村头井旁。

“家里通了自来水,我们平常也会来井边洗洗涮涮,总之现在用水、吃水都很方便了。”黄丝桥村村民吴大姐乐呵呵地表示。

“各个村寨原有老井适合作为集中供水水源的,我们会科学使用,将井水集中处理达标后通过管道接入村民家中。对于水源丰富的地区,这些老井除了继续发挥原有功能,还作为备用水源妥善管理。”据凤凰县水利局工作人员龙仕云介绍,古井老泉的修缮不仅保证了水源供应,也成为当地一道特色的水利风景,村寨古井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同黄丝桥村民一样,阿拉镇新场村、白果村、川岩村、天星村村民也于2017年喝上了安全洁净的自来水。总投资189万,日供水规模达到400吨的黄合水厂,覆盖了阿拉镇1000多户,解决了4000余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我们的自来水处理工序与县城水厂完全一致,县里也会每个月进行一次水质抽检。”黄合水厂厂长杨秀合表示,现在村民不仅喝上了方便水,更是喝上了安全水,心里美滋滋的。

办实事、惠民生、促发展,如何妥善解决当地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是凤凰县委县政府关心的头等大事。截至2017年底,凤凰县共投入资金超2亿元,完成集中式自来水工程368处,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33.96万人。

为彻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凤凰县今年计划总投资8542.49万元,其中4581.86万元投入到68个贫困村,另外的3960.53万元用于解决48个非贫困村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目前,有50个贫困村饮水安全项目已开工建设,117个贫困村消毒设备完成招标采购,正在安装中。

02  ??????????????.marked.jpg

沱江河道清淤。

水为脉 河湖连通活水系

波光粼粼的沱江水,映衬着凤凰古城分外迷人。然而,沱江水也并不是一直这么“温柔”,2014年的一场大水,让这座小城的人们记忆犹新。

沱江水位猛涨,古城景区关闭,大部分区域进水,全城停电,一座跨河风雨桥被冲毁,数千名游客被紧急转移。开出租车的龙师傅回忆说,他是土生土长的凤凰人,一到雨季,古城几乎都会涨水。而2014年,是他第一次见沱江发那么大的水。

事实上,凤凰县属于山区城市,城区基本沿沱江而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相对较低。一旦降雨强度大,地面径流汇集快,易造成山洪暴发,城区多处地势低洼区域迅速积水,又极易形成短时内涝现象。

如何除水害,兴水利?凤凰县的决策者们形成了共识——开展河湖连通工程,打造海绵城市。

从凤凰古城出发,沿着沱江上行11公里,是长潭岗水库,库容为9997万立方米,主要承担了凤凰县城居民饮水和城市错峰调蓄防洪功能。

在长潭岗水库岸边,廖家桥镇鸭堡洞村的一处低洼处,凤凰县水利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这里将开挖一条1397米长的水渠,直达岩坎营村,并利用天然的地形,建设一个483万立方米的人工湖;将水渠延长2293米,到达漾水沱村,利用天然地形,再建一个215万立方米的人工湖。从漾水沱人工湖开挖645米长的水渠,使之与樱桃坳水库的上游连接;从樱桃坳水库开挖一条1418米的隧洞,水库的水就可进入古城里的另一条小河——小溪河。

沱江的水将形成循环——当长潭岗水库遭遇洪峰时,水可排向岩坎营和漾水沱两个人工湖,从而使凤凰古城的防洪标准,从1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而长潭岗水库缺水时,两个人工湖则可向其补水,保证古城用水及沱江泛舟等旅游项目的需要。

这个蓄泄兼筹、多源互补、丰枯调剂、水流畅通的江河湖库连通体系一旦建成,凤凰古城也不再只有沱江可供游客赏看。依托良好的山水环境和人文底蕴,凤凰县将进一步提升区域环境,扩大文旅、休闲康养旅游市场。

?????????????????????? ???.marked.jpg

波光粼粼的沱江水,映衬着凤凰古城分外迷人。

水为媒 古城喜迎八方客

许多人认识凤凰,都是从沈从文开始。在他笔下,这个美丽古老的边陲小镇,有山,有水,有船,有吊脚楼,有苗族姑娘,有水墨画般的景致,有诗歌般的意境。

“一道小河从高山绝涧中流出,汇集了万山细流,沿了两岸有杉树林的河沟奔驶而过,农民各就河边编缚竹子做成水车,引河中流水,灌溉高处的山田。河水常年清澈,其中多鳜鱼、鲫鱼、鲤鱼,大的比人脚板还大……”(摘自沈从文《我所生长的地方》)

除了沈从文,凤凰的山水也养育了鬼才画家黄永玉、南社诗人田明瑜、民国总理熊希龄、抗日统领顾家齐、民族英雄郑国鸿、起义领袖吴天半……家乡的山水给予这些文人画家充足的养分,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大放光彩。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给凤凰这座小城增添上一抹迷人的色彩。

旅游资源的开发,让这个绝美诗意的古城显露人前。以“沱江”为纽带,“古城”为核心,山、水、城相映成趣,

凤凰县形成了独特的城乡山水景观体系。

“让水利支撑扶贫,水利保障发展,水利成为文化,要让水利为凤凰古城的旅游带来奔腾不息的鲜活生命。”凤凰县委书记颜长文的思路清晰而明确。

凤凰县以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为契机,致力构建安全高效的水生态调控工程体系,完备可靠的水灾害防御体系,系统健全的水污染防控体系,公平有序的城乡基础供用水体系,多功能集成的城乡山水景观体系,适应于发展需求的水管理和具有凤凰特色的“山水边城文化”体系。

于是,沱江生态综合治理、城市水系连通、城乡污水管网建设、百村古井老泉修缮等一系列工程紧锣密鼓地实施。这些水利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县城周边生态旅游环境,增添了古城景观,进一步缓解人水矛盾,提升城市品位,为“天下凤凰”的旅游品牌形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凤凰县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最生动的实践。如今,“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已成为许多旅游者休闲、度假、康养的首选,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涌入。2017年,凤凰县共接待游客总数1500多万人,旅游总收入达141亿元。

青山作证,绿水为凭。美丽的凤凰城荣获了一张张生态名片——“中国十佳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休闲小城”“中国最宜居城镇”“中国最美人文休闲旅游名县”。下一步,以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和生态文化公园为目标,凤凰县将在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步迈向新征程。

来源:红网

作者:刘娜

编辑:陈诗芹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