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敬畏河流
每条河流都是一个关于地理和生命的传奇。感受到这种 " 传奇 " 却并非易事。十年前,我在长沙市区与浏阳河初见,那时,它流淌在城市庞大的楼群里,寂然无声,没有太多的存在感,也没有歌曲中传唱的那么美好。
在科学尚未昌明的古代,人们尚不能充分了解河流,却依赖于河流而生存,也由此生出对于未知的敬畏,那时的河流被当作神灵来敬拜、祭祀。现代文明的兴起,却让我们与河流的关系不再亲密,大多数时间,我们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俯瞰着河流,感觉日渐陌生,更有甚者,把河流当作排污之地,肆意践踏。
河流的疼痛,源于我们的无知。十年间,我越来越多地去尝试了解浏阳河,从下游上溯,走过它流经的土地,看到它清澈如初心的源头,就越发感受到它的奇妙。
站在河流面前,我们常常失去语言。河流是伟大的,生命和文明在此孕育,又带给我们温柔和力量。
河流终将自证它们存在的意义。
我们的城市由它而生,没有浏阳河就没有长沙。虽然二十万年前,它还没有名字,甚至也没有固定的流路,然而正是由于它在下游不停地摆动,与湘江反复交融,冲积出流域中最广袤的土地,因此有了后来的长沙。与其说浏阳河是长沙的一条河,不如说长沙是浏阳河流域中的一座城。不仅仅是长沙,沿岸的四十多个乡镇以及浏阳市,都因它而生,河流对生命的价值,体现在流域的自然体系和文明发展之中。
探索一条河流的意义就是在反思人类自己。湖湘地理参与共青团湖南省委的 " 我是河小青,美丽湖南行 " 活动,就是通过对河流更为深切的认知,来重建敬畏。从敬畏到热爱,重建河流与人的关系的历程,伟大而艰巨。
●地理知乎
浏阳河流域的自然价值有多大?
世界自然基金会 ( WWF ) 曾发布过一份浏阳河流域自然资本评估报告,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项目团队利用 InVEST 模型,对浏阳河流域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的系统评估。报告显示,浏阳河流域面积 4665 平方公里,流域自然资源资产总量则达到 24028 亿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姜鲁光在报告中认为:这些是浏阳河流域在长期自然生态系统演化和人类劳动培育下形成的 " 固定资产 ",同时作为可再生自然资源,浏阳河流域水资源、林木资源、耕地资源每年都会产生新的价值。
这是浏阳河流域可以估算的自然资源价值,它对于生命的价值则是无法量化的。
●浏阳河是长沙的母亲河吗?
我们所见的河流,往往是河流的某段,如同 " 盲人摸象 " 一般。当我们真正去行走,去感知一条河流从源头到入河口的广袤流域时,所能感受到的,是一种极为宏大的气象。浏阳河的传奇源自于湘赣交界的雄浑大山,演绎于湘东北的丘陵之间,最终在湘浏盆地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跨越了三个地理空间的浏阳河,滋养了无数生命的浏阳河,孕育了城市和文明的浏阳河,不能不让我们深爱。
浏阳河的分段,与它所在的三个地理空间基本吻合。大围山浏河源到双江口之间是上游,双江口到镇头镇之间为中游,镇头镇到入湘江口为下游。我们此次的行走,起止于上游,关于中下游流域的探寻,会在后期持续进行,一段以河流为主线的叙事就此展开。
△夕阳下的大围山镇大溪河
在祷泉湖看到了浏阳河的第一滴水
为什么会有浏阳河?
这是一个看起来貌似很简单的问题。河流都是汇水而成,似乎一言可概之。然而具体到细节,却又极为复杂有趣。因为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了解到湘东北区域的地理格局,河流在一个区域的地理格局中,处于主导地位,流域让复杂、宏观的地理格局变得清晰明了,它是比河流本身更重要的地理概念。
湖南是一个群山汇水成湖(洞庭湖)的地理格局。
从地形上看,湖南东西南方群山围绕,北面洞庭湖汇入长江,形成一个非规则形的 "U 形马蹄 ",属于半封闭地形特征,东边是罗霄山,与江西分隔开来,东南部的南岭和西南部的雪峰山分别与两广形成天然分隔,西部有武陵山与贵州、重庆及湖北部分不规则相隔。境内有湘江、沅水、资水、澧水从不同方向汇入洞庭湖,正所谓 " 七山一水二分田 "。
山是水的源头,浏阳河的源头就在湘东北的大围山之中。连绵、壮丽的大围山是湖南五大山脉之一的幕阜山脉的一部分,无论是海陆循环这种大水汽循环还是陆地循环这种小循环,高山都是最容易阻挡气流并形成降雨的地貌。大围山由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冰窖、冰斗、U 形谷等形成的汇水洼地、谷地很多,湖湘地理曾与地理地质专家童潜明教授对此做过专门的考察,这里有着华南地区最全面的第四纪冰川地貌,经过数万年甚至数十万年冰川融化冲刷和岩石分化,形成了冰臼、杨背石刻痕、花岗岩球状风化等丰富而罕有的地质现象,还有着华南地区最全面的第四纪冰川地貌。童潜明教授曾感慨:" 一条河流承载着如此丰富多彩的地质资源,在全国范围来看也是不多见的。"
山上汇集的自然降水沉积成湖,我们在祷泉湖看到了浏阳河的第一滴水,这些高山湿地,连同山体释放出的流水汇集成溪水,其中山南有七星湖、祷泉湖、烂泥湖和黄羊湖等 4 个湿地,湿地之水汇集成小溪河,与大溪河分别流向了大围山的南北两麓。同时,大围山也是一个分水岭,它分出了浏阳河流域的大、小溪河以及流向江西铜鼓县修河的一支。
浏阳河的起始是猛烈,带着澎湃的激情,大围山的水势非常之大,我们在栗木桥景区甚至可以感受到一种奔涌的力量。
△小溪河流域的高坪镇石湾村段,浏阳河在这里刚经过里一个大弯
上游的浏阳河,形成了两个状态不同的流域。大溪河流域是上游主要的人口聚集地,小溪河流域则更加安静,人口相对较少。这种差别,跟两个流域的地形有关,大溪河的流路,平缓宽广,小溪河则多在丘陵间穿梭,因为山多且人口较少,小溪河流域修建了浏阳河流域中最大的饮用水源——株树桥水库,这也是省会长沙的第二水源。我们在株树桥水库探访时,周围所见,几乎都是不太高却延绵不绝的丘陵,这也就是浏阳河特别 " 弯 " 的原因。我们在浏阳河上游的小溪河流域的石湾村,就见证了一个超级大弯,在无人机的航拍下,显露出自然天成的美。
号称 " 九道湾 " 的浏阳河,其实远不止九个 " 弯 ",古语中的 " 九 ",更多的是表达一种 " 多 " 的含义。
大溪河与小溪河在各自流经了不同的区域后,终于在高坪镇的双江口汇合,向西南流去。双江口也正因此得名,这里距离浏阳市已非常之近,浏阳河也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地理空间。
一条河流的形成,仅靠源头的水量是远远不够的,大量的支流从各自不同的山脉流下并加入到浏阳河中,源于大山的浏阳河开始变得宏大起来。
为什么浏阳河从大围山发源后,流向了浏阳盆地?其实所有河流的走向都取决于海拔高差,浏阳河流域,东北高,西南低。浏阳市所属的范围,是一个小型盆地,盆地的名字就叫浏阳盆地。河水在盆地里,从高到低,绕山而行,历经无数个弯曲后,浏阳河终于走出了浏阳盆地,到达了长沙盆地边缘的镇头镇,镇头以下,是浏阳河的冲积平原,浏阳河自此一路向西开始了拥抱湘江的历程,直到在新河三角洲附近汇入大江,走向洞庭、长江与大海。
三个地理空间的高度差和汇水,形成了浏阳河,而浏阳河又不断地改变着空间内的地理格局,为流域城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高坪镇双江口,大、小溪河交汇的地方,浏阳河在此成为一条完整的河流
浏阳河是长沙地理意义上最重要的河流
一直以来,湘江是长沙的母亲河的观念似乎已深入人心,然而湘江流经长沙的长度不过 74 公里,浏阳河则全部都流经长沙境内,似乎可以因此认为浏阳河就是长沙的母亲河。
然而,长沙并非完全由浏阳河形成。
长沙是典型的河流冲积形成的城市,人们选择在这里繁衍生息已有数千年历史。形成长沙的河流除了浏阳河,还有捞刀河、湘江、靳江河、沩水河,甚至包括龙王港 …… 每条河流尽管大小差异明显,但却都有自己的流域范围和冲积平原,这些不同的流域拼接起来,就是现在的长沙城。
但是,我们可以这样说,浏阳河是长沙地理意义上最重要的河流。
地质学家童潜明教授认为,在 20 万年前左右,湘江的东岸在今石马铺附近,西岸在天马山附近。而浏阳河当时入湘江的河口也在今石马铺附近。距今 15 万年左右,浏阳河入湘江的河口北移至今新开铺烂泥冲附近。其后又渐次北移至今猴子石大桥、妙高峰、白沙井、浏城桥、烈士公园等附近。古浏阳河的改道纯属天工。
中更新世中期因湘江断裂和靳江断裂的复活而表现为由南而北的掀斜运动,使白沙井层向北倾斜,地表也表现为南高北低,此时的古浏阳河似顺着掀斜方向侧向北移至赤岗冲北缘和劳动路附近,在妙高峰北坡进入古湘江,以后继续向北移至浏城桥附近入古湘江。中更新世晚期,之前的沉积层沿湘江东岸上升为阶地,在长沙市一带构成湘江、浏阳河两水的分水岭,此后的古浏阳河经浏城桥,芙蓉广场(原火车东站),再折向东往北至烈士公园,绕过黑石渡向西注入古湘江,即奠定了现浏阳河河道。
浏阳河与湘江在长沙现今的河东地区流路不断地变换,反复地交集,最终造就了这一块适合人类繁衍生息的广阔地域,湘江之东的长沙市是中更新世以来的古湘江和古浏阳河的冲积平原。形成长沙河东主城区的河流主要就是浏阳河和湘江,长沙河西与浏阳河无关。准确地说,浏阳河是浏阳市的母亲河,是长沙的母亲河之一。如果从大流域的角度讲,浏阳河作为湘江的一级支流,它的流域范围,自然也是湘江流域的一部分,湘江是所有湘江流域城市的母亲河。
其实,浏阳河不仅仅造就了长沙河东的大部分市区。总长度 234.8 公里、流域面积 4665 平方公里的浏阳河,还孕育了 40 多个乡镇、一座中型城市(浏阳),可以说,浏阳河是它们共同的母亲河。
潇湘晨报记者常立军(图 / 文字) 图 / 卢七星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常立军 卢七星
编辑:刘娜
本文链接:https://shuili.rednet.cn/content/2018/11/28/1055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