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万象新颜促新高——芷江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2016-11-14 00:00:00 字号:

名城美景 杨志东 摄

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旧址。 杨志东 摄

2015年9月5日,世界著名华侨领袖陈香梅女士参观芷江飞虎队纪念馆。李军 摄

湖南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怀化芷江和平文化园胜利广场举行。徐行 摄

城市路网日益完善。 贺军 摄

龚卫国 舒卓文

清新隽秀一热土,蓬勃朝气今名城。徜徉于国际和平文化名城——侗乡芷江,一条条宽阔整洁的柏油路纵横交错,一座座侗民族风情浓郁的建筑楼群错落有致,满眼的美景让八方游客流连忘返……

芷江,在传承中蜕变新飞,在改革创新中奋力前行,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辉煌五年路,芷江换新城。回眸“十二五”,芷江交出了一份发展势头好、城乡变化大、人民群众实惠多的优异答卷,芷江的发展史上又多了一个个步履铿锵的足印。2011至2015年,芷江全县生产总值从60.32亿元增长至90.67亿元,年均增长10.73%;公共财政收入从3.67亿元增长至6.46亿元,年均增长15.2%;固定资产投资从20.2亿元增长至53.2亿元,年均增长2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8.5亿元增长至34亿元,年均增长1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963元增长至18502元,年均增长12.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975元增长至6533元,年均增长13.2%。

项目彰显蓬勃朝气

塔吊高耸、机器轰鸣,车辆穿梭……走进位于七里桥安置区工程场地,只见一片繁忙景象,施工人员不分白天昼夜,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近年来,芷江坚持和完善“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对全县确定的重点项目,实行“县级领导负总责、科级干部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强化干部职工集中精力抓发展的意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抓项目上。同时,通过强化制度、土地、资金、政策、环境等要素保障,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征地拆迁、优化环境等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在重点项目建设管理中,芷江实行“挂图作战”,形成了“领导责任体系健全、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工程进度计划有序”的工作格局。其次,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努力做到力量向一线倾斜、问题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融合、干部在一线检验、形象在一线树立、成绩在一线创造。要求各责任领导、责任单位严格集中开展现场办公,狠抓任务落实,全力推进项目实施进度。

“十二五”时期,芷江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5.8亿元,一大批项目的建成达产,进一步夯实了县域发展基础,蓄积了强大的发展势能。

坚持以上率下、举全县之力推动项目建设,芷江县城的变化有图有真相。如今的芷江县城,夜色美景,流光溢彩;飞虎路、清江路、水路、和平大道、解放东路等项目已完工,拉开了县城骨架,城区面积已从12平方公里增加到18平方公里……

产业催化经济腾飞

近年来,芷江把产业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以工业为主导,农业为基础,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的发展方针,全力推进产业建设。

富民强县,工业是“第一推动力”。

注重产业集群发展。以“四专”为抓手,明确一名县委常委、副县长集中精力专门抓、安排专人负责招商引资、建立专门的融资平台、各相关部门派专人服务园区,积极主动加快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和发展。依托抗战胜利受降地和海峡两岸文化国际交流平台的影响力,把园区集群式整体招商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围绕主导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形成倍增效应。

通过积极扶持和翔鸭业、和平青酒等一批工业企业做大做强,逐步形成了食品加工、精细化工、建筑材料、塑胶制品等优势产业。目前全县共有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在发展工业的同时,芷江大力发展生态高效、优质高产的现代农业。大力推进1000万羽芷江鸭、500万枚绿壳鸡蛋、19万亩柑橘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做大做强芷江和翔鸭业、六和牧业、凯丰米业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全县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7家,登记注册家庭农场2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78家,注册农产品商标132件。

“将沿海的基围虾引到本地进行养殖,通过一年的实践和摸索,现技术成熟了,我把规模从30亩扩大到了60多亩”。在芷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核心区——芷江镇白溪坪村,养殖户李叶海介绍。

近年来,芷江采取“科学规划,创新机制,政府引导,重点投入”等措施,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扶贫产业为主,着力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建成了突出时代主题集脱贫攻坚、新型城镇化、海峡两岸交流、水生态文明、返乡农民工创业、电子商务、现代农业及休闲旅游“七位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国家级示范基地和现代发展理念平台,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2015年,园区实现产值2.45亿元。

文化旅游红似火。芷江围绕建设“知名文化生态旅游胜地”为主线,将县城区作为5A级景区进行整体打造,积极推进旅游市场化建设,做足了文化旅游的文章。依托丰富的抗战文化资源,高质量完成了“一园两馆”(和平园、抗战胜利纪念馆、湖南抗日战争纪念馆)项目建设,成功举办了“湖南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大会和70周年大会暨第五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随着芷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吸引了国内外大批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促进了芷江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2015年,芷江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450.3万人,年均增长15.7%;旅游行业收入达到22.52亿元,年均增长28.3%。芷江先后荣获“湖南省旅游强县”、“中国十佳最美小城”等称号。

脱贫攻坚 扶志扶智并进

走进万木葱翠的五郎溪村,一栋栋提质改造的侗民族风格木房鳞次栉比,一条条硬化公路通组通户,一片片蓝莓、黄桃产业基地诉说着丰收的喜悦。据悉,通过产业链扶贫模式,五郎溪村村民2015年人均年收入从2014年的1490元提高到2490元,贫困户人均收入提高2900元以上,2016年底全村人均收入可达到4400元。

自2015年4月以来,五郎溪村作为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定点村,扶贫模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从根本上被拔掉了 “穷根”。该村精心挑选了蓝莓、黄桃两个新的优势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采取“公司+村支委+专业合作社+基地+合伙人+农户”的开发模式,发动村民种植蓝莓152亩,种植黄桃410亩。

五郎溪村精准扶贫的喜人势头,如同一个火炬,点燃了芷江精准扶贫工程的更多希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县委书记曾佑光说:“扶‘智’提高贫困群众的能力,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是精准脱贫治本之策。”

为了实现县城整体脱贫的目标,芷江全县上下铆足动力,大力促进扶贫产业发展,全力推进脱贫攻坚进程,落实了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劳务输出、易地扶贫搬迁等“七个一批”的同时,县里进一步创新了扶贫平台。一是搭建信息管理平台,19643户60803名贫困人口在平台上落实“户口”,实现对贫困人口的精准监测、跟踪、管理。二是搭建金融帮扶平台,组建了扶贫开发服务有限公司,实施全县整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对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环境与生态等进行建设。三是搭建技能培训平台。四是搭建电商交易平台,目前全县发展电商企业16家,生产型电商企业12家,电商交易额为15587.45万元。五是搭建园区孵化平台。2015年来,县里集中建设了规划约2万亩的“杨溪河扶贫创业孵化示范园”,帮助贫困群众直接务工,联建认购、建立分园等方式,推动产业扶贫进展。

展望未来 迈向全面小康

五年路程,五年壮阔。一曲曲凯歌高唱着发展的主旋律,一道道风景演绎着改革的新貌。今日芷江急管繁弦,迎接着日新月异的勃勃生机——

城乡面貌变化新。城市骨架得到拓展,“五纵四横”城市路网格局基本形成,芷江机场7条航线通达全国重点城市,高铁高速时代刷新着人们的生活。县城连续两年被评为怀化市城乡环境整洁行动优秀县(2014年、2015年),人民群众生活满意度大幅提升。

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出台了改革“1+3”文件,全面推进向乡镇简政放权,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已完成规划制定,乡镇合并及建制村合并工作已圆满完成,湖南省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全省第一本不动产登记证书于2016年1月5日在芷江发放。

民生水平得到新提高。五年来,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963元增长至1850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975元增长至6533元。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教育事业稳定发展。

风清气明政务通,景泰人和百态兴。此刻的芷江,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蓝图催人奋进,使命重于泰山。不忘初心,芷江仍需奋力前行!

今后的五年,芷江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坚持产业强县,实施创新引领,决胜脱贫攻坚,持续改善民生,推动社会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一个中心,四个芷江”(知名文化生态旅游胜地,生态芷江、法治芷江、智慧芷江、幸福芷江)的梦想篇章!

打开芷江“十三五”的美好蓝图,到2020年——

芷江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力争达到146亿元以上,年均增速保持超10%,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积极筹备湖南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大会和第六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做强抗战文化、和平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四大旅游板块,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到2020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50亿元,游客达到60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达30亿元。

2018年实现全县11382户36073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800元、10520元,年均增长10%以上。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8%以上,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6%以上,县域空气质量达标率100%,地表水质达标率100%。

无愧于民、无愧于时,全面建成小康芷江的胜利就在前方!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龚卫国 舒卓文

编辑:刘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