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守护一域碧水重在建立长效动态机制
2018-11-20 17:23:08 字号:

“大禹治水”之所以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治水者不拘一域,更非只图一时。他变堵为疏,化零为整,将中国山水作为一个整体来治理,该平整土地就平整土地,该疏通山脉就疏通山脉,最终成就治水神话。尽管与洪水治理存在明显不同,当前的“治水”则重在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修复,更须树立长远眼光,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出发,将“治水”当成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我们看到,株洲以问题为导向,一张“牢不可破的水生态文明网”正在编织。在治水机制上,株洲不仅制度化常态化采取综治措施,全面遏制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等现象,杜绝出现垃圾河、黑水河、臭水河,而且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构建“源头预防、过程控制、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落实了“一河一长”的长效治理机制,从大江大河到小微水体,实现“河长制”责任落实全覆盖。这些都为治水积累了有益的实践经验。

换言之,株洲的“水”文章做得富有成效,正是得益于创新理念,改变了短视的“治水观”,全盘疏通了水生态环境建设的各个领域与环节,形成一张治水网络一盘棋。更重要的是,株洲做足做细“水”文章,在于将治水的长效机制,与绿色发展结合,并进一步转变成关系后世子孙生存环境的战略考量。在这一前提之下,动员所有民众的力量,共同参与与维护常态化的水生态保护中来,结合“治水共同体”,令长效机制得以良性运行。正因如此立足治水网络构筑的大生态,步步为营,株洲终而甩掉“全国十大污染城市”帽子,收获“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等多块“金字招牌”,实现了由“工业之城”向“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华丽转型。

当然,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还得以人为本,以此为前提形成守护一域碧水的共识。因为不拘一域,目光长远,关键在于人心齐,力往一处使,凝聚治水的强大合力。而且,从生态系统角度看,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水与土壤、生物、大气、人居环境等各系统的关系,越来越体现在水与人这一主体的动态互动中。所谓“动态”,即是要在贯穿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程中,做足“水”文章。同时也要追踪溯源,从源头上治污,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内化于心,预防各类有损水生态的负面行为。正所谓以“水”破题,自然得破解“九龙治水”难题,从人的理念升级开始。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株洲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个案,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只有看清事物变化的本质,因时因地制宜理清水系发展的脉络,以动态化的长效机制为根本,才能维系与健全水的生态功能,做好做足“水”的文章。显然,如何稳固动态的长效治水机制,如何凝聚“治水”共识,引导民众参与河湖管理保护,成为“生态文明教育中的宣传员、示范员和监督员”,使水生态文明意识逐步深入人心,依然是未来水生态文化建设探索的关键。

文/杨颖

来源:红网

作者:杨颖

编辑:刘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