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三湘大地稻浪翻涌、硕果满枝。一湖四水安澜,又一次见证了湖湘儿女奋勇防汛抗灾的历程,迎来一派好“丰”景。
9月30日,湖南今年为期6个月的汛期结束。10月10日,记者从省应急委办公室、省应急管理厅获悉,今年汛期全省遭遇了16轮强降雨过程,澧水、沅水形成编号洪水,部分中小河流发生高位洪水,局地山洪和地质灾害多发。
全省上下闻汛而动、科学应对,入汛以来没有发生群死群伤和重大工程险情,最大限度减轻了灾害损失,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桂阳县消防救援大队开展全要素防汛救援实战演练。骆静 贺云丽 摄)
暴雨强度大,台风影响多
“今年汛期,暴雨强度大,台风影响多。”省应急管理厅防汛抗旱处相关负责人说。湖南河流众多、水系发达,每年汛期不仅要防范强降雨影响,还要防范台风搅局。
今年汛期,5月下旬和6月强降雨集中且极端性强,降雨主要集中在湘北、湘西北地区,全省22个县市区降雨破当地极值纪录。
其中,6月18日至26日的暴雨过程达“特强”等级,持续时间长,综合强度排1961年以来第8位。过程累计最大降雨量为张家界市桑植县八大公山镇757毫米,该县五道水镇24小时雨量达524毫米。
今年,台风也频频光顾湖南,汛期先后有5场台风给湖南带来了影响,分别为6月14至15日的台风“蝴蝶”、7月9至12日的台风“丹娜丝”、7月20至22日的台风“韦帕”、8月14日至15日的台风“杨柳”,以及9月24日在广东阳江登陆的台风“桦加沙”。5场台风影响期间,湖南均发生了较强降雨过程。
强降雨和台风导致省内江河湖库超警站点多,洪水涨势猛。今年汛期,全省共有20条河流29站次超警、6条河流6站次超保、2条河流2站次超历史。澧水、沅水形成编号洪水,澧水上游发生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
(6月24日,通道侗族自治县陇城镇红星村,当地干部在查看道路受损情况。李尚引 吴波 摄)
重在于防,层层压实责任链条
常年与水打交道的湖南人虽已练就了一身过硬的防汛本领,但仍不能掉以轻心。全省上下始终将防汛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首要工作来抓,以“迅”备汛,压实责任链条。
汛期来临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汛备汛工作,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及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省领导多次专题调度并赴一线检查督导备汛工作。省应急委办公室和市州及有关单位全方位、精细化推动全省防汛备汛工作。
防汛重在防。今年,湖南全面推行防汛备汛清单化管理,明确132条具体工作指南标准。全省共落实重要风险点行政、技术、巡查责任人10.96万人,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责任体系。修订完善防汛抗旱、工程调度、转移避险等预案3.4万余个,实现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全覆盖。组建各类应急抢险队伍1.5万支45.8万人;组织全省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负有防汛职责党政负责人集中开展防汛业务培训,全省累计开展专题培训5134场次,开展实战化演练3.8万场次,有效提升基层干部的险情研判、险情处置和协同作战能力。
坚持防抗救相结合,打好防汛备汛主动仗。汛前,全省组织开展多轮督查督导、暗访检查和专项整治,排查整治各类重大度汛隐患,对病险水库严格落实空库运行和“三个责任人”制度,完成12529座水库、6400公里堤防的砍青扫障工作。严格落实“以船代仓、以车代仓”机制,提前在洞庭湖区配置船只、车辆,全省储备砂石料超22万余立方米、编织袋超147万余条,增设56个储备点,实现应急物资30分钟可达抢险一线。
(6月24日下午6时,洪江市托口水电站主坝以每秒7000立方米流量泄洪。杨锡建 向华 摄)
与时间赛跑,筑起防汛屏障
6月19日8时40分,慈利县象市镇党员干部在对旭日塔村巡查时,发现村民谭本喜家屋后有滑坡风险,立即组织危险区域4名群众转移避险。20分钟后,滑坡险情发生,大量岩石和泥土冲进房屋,因转移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转移避险,是避免人员伤亡的有效措施。今年汛期,全省累计出动56万余人次,成功处置各类险情7300余起,紧急转移危险区群众26万余人次,59起转移避险典型案例受到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
防汛抢险就是与时间赛跑。今年,我省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监测预警体系,打通跨部门数据协同通道,提升智能预警算法精度,牢牢把握防灾减灾救灾主动权。
强降雨期间,应急、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多部门联合会商,开展汛情研判。省应急委办公室累计发布汛情提醒24期,组织防汛视频会商调度88次,电话叫应县级党政主要负责人600余人次。
科技赋能,预警预报更精准。今年,我省持续完善“6小时预报、3小时预警、1小时叫应”工作机制,开发省手机应急呼叫平台。在全国率先向极高风险区群众发布暴雨预警手机霸屏信息,累计覆盖用户157万人次;建立预警信息语音呼叫系统,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在全省易灾区域配备大中型无人机13架,应急救援无人机358架,开展无人机巡堤查险560架次,发现并处置险情89处。
预警精准,靶向传达。全省1754个乡镇配备卫星电话、对讲机等应急通信保障设备1.45万余台套。汛期,累计发送靶向短信1.25亿人次,确保极端条件下通信预警信息及时传达到村到户到人。
科学调度,拦洪削峰。入汛以来,全省调度大中型水库265座次、拦洪88.8亿立方米,特别是在迎战澧水上游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时,实施皂市、江垭水库联调联防,削峰率达95%、80%,降低下游石门河段水位约2.5米,有效避免石门站超保。
以“汛”为令保安澜。全省各级党员干部与群众一起,形成了抵御自然灾害的磅礴力量,在三湘大地筑起一道坚固的防汛屏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作者:奉永成
编辑:姜雯婕